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专题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专题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16:2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专题练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故乡的元宵(节选)
①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老字号)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②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③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1.选文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 )→( )→( )
2.在《故乡的元宵》原文中,作者汪曾祺还介绍了元宵节当天的其他几种活动(见补充材料),下列对原文的详略安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补充材料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A.选文详细介绍了三种活动 B.补充材料略写了吹糖人、捏面人和抖空竹
C.略写部分不重要,可以省略不写 D.通过详略得当的写法,使文章中心突出
3.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平淡而有味,请你结合这一特点,将文中画“﹏﹏”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画“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5.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
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
6.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7.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8.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出现了一句北方的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写几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朋友,你们那儿过年有什么样的年味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木偶戏(节选)
①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 )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 )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②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11.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2.给加点字注音。
傀儡( ) 裨官野史( )
13.解释下面词语。
屡试不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名鹊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填空:
布袋木偶产生于___朝;经典传统剧目有《______》《雷万春打老虎》等;分为泉州的( )和漳州的( )两大流派。
15.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 ”画出来。
16.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自然段引用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国还有一种和木偶戏类似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是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它的名字是(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死神抢时间 卧病榻攀高峰
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的两百多天里,以超人的毅力,写了两篇在在国际计算学习界引起(轰动 震动)的论文,一部国内机器学习理论的开拓性专著。今年2月23日,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的第17天,年仅58岁的洪家荣神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洪家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他是在国际计算学习理论界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美国传(zhuàn chuán)记出版社作为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列入世界名人录。
1996年6月26日,洪家荣被确诊为晚期肠癌肝转移。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两篇没有完成的论文,对他来说,这两篇关于计算学习理论的论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昂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手术一周后,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洪家荣就迫不及待地在病床上开始了工作,妻子流着泪劝(qiàn quàn)他:“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
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他(谢绝 拒绝)一切亲朋好友的探视。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他把最后一点力气全部倾注到一页页的书稿上。今年1月底,洪家荣终于为20多万字的书稿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洪家荣在遗书上写道:“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这书出版,请烧一份复印的手稿陪我去吧!”
20.划去( )中不正确的词语和拼音。
2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 趾高气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划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这件事”指______________。“不甘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觉得洪家荣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看走马灯 孩子的灯 看围屏
2.C
3.示例:口语化的语言,体现了作者的幽默感,富有生活的情趣。
4.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年都要看围屏,已经看了很多年了,百看不厌,突出了围屏是灯节的典型代表。
【解析】
【分析】
1.
这道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读选文可知,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2.
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C项中,略写的吹糖人、捏面人和抖空竹这些活动体现了元宵节活动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更有助于体现元宵节的特点,因此不能省略。
3.
这道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作答时,认真读选文,然后结合题目所给的提示,品味语言的特点。这两句话语言朴实,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而反问的语气又体现了作者的幽默感,让人读来感受到丰富的生活情趣。
4.
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的意思是过灯节就应该看围屏,说明围屏是灯节的代表,两者不可分割。
5. 循规蹈矩 精疲力竭
6.时间
7.C
8.(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9.过年过在嘴上 过了腊八就是年 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10.山西平遥。年味很浓,从腊月十六开始,大街小巷张灯接彩,今年还是山西台春晚唯一分会场。活动有灯展,社火表演,县大爷拜年等。习俗有过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做油糕,黄煎,合碗则,除夕夜守岁,正月初一吃团圆饭,正月十五闹元宵。古城里活动更多,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欢迎四方朋友来平遥过中国年,体味年文化。
【解析】
5.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
循规蹈矩: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精疲力竭: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6.此题考查写作顺序的掌握。本文是按照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情景、年后的习俗来写的。
7.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在讲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8.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全文,我们可归纳为(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9.此题考查俗语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多积累写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
10.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解答本题时,只要将自己印象中的过年景象叙说即可。
11.因为 所以
12. kuí lěi bài
13. 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现在指干事每次都干事都干不好。文中指梁炳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取。 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文中指梁炳麟表演木偶戏深受欢迎,钟声大振。
14. 明 大名府 南路 北路
15.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16.秀才梁炳麟屡次名落孙山,于是断绝仕意,在乡里说书为生。偶见提线傀儡戏,便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后发展为布袋木偶戏。
17.交代木偶戏的来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18.梁炳麟用手表演木偶戏,从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
19.皮影戏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系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关联词。这句话前后是因果关系,所以要使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难点字的注音,要求学生平时加强积累,同时要注意音节和声调。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完成此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此题时,抓住关键段落第一自然段即可得出答案。
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详细地讲述了布袋戏是怎么表演的。
16.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完成此题时,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大意即可。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用这种修辞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引用的作用一般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完成此题时,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词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0.震动 zhuàn qiàn 拒绝
21. 在文中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2.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没有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23. 完成书稿《归纳学习》 “计算学习理论会议”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昂的傲慢态度让洪家荣感到耻辱、气愤,他要为祖国争得荣誉与尊重。
24.热爱祖国,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奋发向上。
【解析】
2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近义词。
震动∶颤动 每次爆炸都受到猛烈的震动。
轰动:某些突然出现的事物以及它所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并惊动众人而产生的共鸣效应。
拒绝:指直接回答,毫不留情面。
谢绝:指委婉的,很温柔,很客气的回绝。但是,其本人接受了好意。
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掌握情况。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改标点,将问号改成句号;二是去掉反问词和反问语气词,三是将否定变肯定或将肯定变否定。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要确保句子意思不变。
2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指示代词的理解,并要求学生理清文章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从最后一自然段中“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和第四自然段可以知道答案。
2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第五自然段,洪家荣在病床上还要坚持创作,可以看出他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计算学习理论会议”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昂的傲慢态度让洪家荣感到耻辱、气愤,他要为祖国争得荣誉与尊重,最终完成书稿《归纳学习》,可以看出他热爱祖国,奋发向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