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综合练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综合练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09: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单元综合练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晕倒(yūn) 弥漫(mí) 屡次(lǚ) 焦躁不安(zào)
B.哭泣(qì) 冰雹(báo) 摧毁(cuī) 临危不惧(jù)
C.单于(shàn) 战役(yì) 慷慨(kǎi) 赤裸(nuǒ)
D.山脉(mài) 机械(xiè) 和蔼(ǎi) 心急如焚(fén)
2.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她 地说着,就像清泉潺潺地流淌。
A.细声细气 B.声如洪钟 C.唠唠叨叨 D.结结巴巴
3.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语言描写)
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
C.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外貌描写)
D.青铜播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 (动作、心理描写)
4.下列诗句中,表达友情的一项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环境描写)
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
C.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D.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闯关。
1.《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描写诗人正直廉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塞下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_的场面,气势不凡,突出表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的精神。
3.《墨梅》是一首是_______诗,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赞美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__________的志向和品格。
4.看到残奥会上的运动健儿奋勇拼搏,我想把《周易》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送给他们。
5.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物,__________的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的黄继光,__________的挑山工。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跟你去玩了。”他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人不怀念为我们开创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无数英雄们。(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别董大》是一首_______诗,前两句是写__________,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全诗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诗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名句是:__________。
9.《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浥”这个字读_______。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古诗前两句是_________(写景/写送别)的。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10.两首诗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
11.通读《别董大》,想象古诗描写的景象,用自的话写出古诗描写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精彩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冲毁的劫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都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12.文中“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3.这个十四岁女孩精神的可贵之处是(  )
A.不向命运低头。
B.在死神降临之际,依然从容面对。
C.她不惧怕泥石流,特别勇敢。
D.她很乐观,常常微笑。
14.标题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B.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不能夺去人的精神。
C.小女孩喜欢微笑,所以她的微笑穿透了灵魂。
六、书面表达
15.习作。
假如你要参加夏令营,带队老师想让同学们之间尽快熟悉起来,请以“快来认识我”为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注意抓住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一说,注意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完成不低于400字的习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
细声细气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唠唠叨叨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结合所给句子后半句“像清泉潺潺地流淌”的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应该是她说话细声细气。
3.C
【解析】
【详解】
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的运用,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C选项“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是神态描写。
4.A
【解析】

5.C
【解析】

6. 唐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战争 题画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坚守内心追求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忠于职守 视死如归 目标专一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背诵默写以及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卢纶的《塞下曲》,全诗内容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冕的《墨梅》,全诗内容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本题考查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易传》中的《象传》。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注意平时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
7. 我记得天井、教室和礼堂。 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地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他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跟伙伴去玩了。他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大家都怀念为我们开创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无数英雄们。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我”,谓语是“记得”,宾语是“天井、教室和礼堂”。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即: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3)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词序混乱,把“完善”与“建立”交换位置。
(4)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即:他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跟伙伴去玩了。他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5)本题考查改为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改变前一定要先找出双重否定词,然后根据要求把双重否定词改写为肯定词。把“没有人不”改成“大家都”。
8. 送别 景 对朋友的真挚情怀与乐观豪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唐 王维 yì 青翠嫩绿 写景 与友人分别的不含之情和相见不知期的惆怅
10. 都是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表达情感 第一首诗作者胸襟开,性情乐观;第二首诗有凄凉悲观之感
11.我送别董大那一天,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天气很不好,我和董大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抖精神,拍拍董大的肩膀笑着说:“董大,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解析】
8.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分析。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送别诗。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后两句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更是流传至今。
9.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浥”读作yì,意思是湿润,沾湿。由“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解释,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可知柳树的颜色是青翠嫩绿的。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10.
本题考查古诗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是都是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表达情感。
《别董大》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后两句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送元二使安西》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景色,后两句主要是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是,《别董大》,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别董大》中作者胸襟开,性情乐观;《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有凄凉悲观之感。
11.
本题考查情景写话能力。
《别董大》描写了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诗中的情景描写出来即可。
12.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13.B
14.C
【解析】
12.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13.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文中主要讲解了女孩在死神降临之际,从容面对。
14.此题考查题目的理解能力。穿透灵魂的微笑小女孩的“微笑”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在生命即将结束时,还在微笑,他是最勇敢的人,感动了每一个人,震撼着世界。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的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15.范文
快来认识我
说起我自己,就先从我的名字开始吧,刘柯成。长辈说“刘”姓有“刀斧”的意思,“柯”字有“斧柄”的意思,有斧有柄就完整了,也就是“成”了。我想父母应该是希望我能像我的名字一样,能够劈开生活中的困难,勇敢向前。
08年出生的我,现在也11岁了,是个大男孩了,希望我的自我介绍能让大家更了解我。
家里的老人夸我长得有灵气,虎头虎脑,大眼睛有神,大耳朵扇风,哈哈。
别人都说射手座的人喜欢挑战、喜欢旅行,而我却截然不同,我更多时间会在家里,偶尔出去玩。有人说我是个宅男,可我觉得还行,无忧无虑的。作为学生,我有挺多学习任务,在家里我要安排学习时间。学余的时候,我也会在家打游戏、看书、看电视。
说了我静的一面,再来说我动的一面。
我喜欢打篮球。记得有一次,家庭作业非常多,隔壁班的潘晔浩叫我去打篮球,我心里也纠结,最终我还是同意了。我兴致勃勃地到了操场,玩得都忘记了时间,天都黑了。回家才回过神来,作业都做不完了,惹得爸妈不开心。不过也是教训,安排好时间很重要。
这就是我,有时候动,有时候静。爱学习也贪玩,会犯错但也知错能改。怎么样,这个普普通通的我,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首先审准题意,这是一道命题的作文,题目是“快来认识我”,主题为自我介绍,内容上题目给出了一些要求: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并且要求结合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学生规划内容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
介绍外貌时要注意抓住特点,写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的点,哪怕是自己觉得不足的外貌特点也可,例如脸上有痘痘,喜欢穿什么衣服,觉得什么样的发型比较适合自己等。
性格特点建议抓住一点即可,然后用具体的事例体现这个性格特点,例如容易急躁,可以用处理某件事情时,脾气太冲让别人感到难受;好奇心强,可以用平时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打破砂锅问到底,查明真相的事例等等。
爱好和特长可以略写,也可以详写,事例要列举一件到两件,但篇幅可以控制。
开头:用幽默的话语写出自己的外貌特点,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正文:用总分的形式,先总写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通过事例,抓住其中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写具体。兴趣爱好亦然,可以略写这个部分,但事例要有针对性,语言可以活泼一点,仿佛对方就在你面前一样。
结尾:概括总结,亲切地邀请大家来互相认识,表达认识新朋友、建立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的期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