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09: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灭(màn) 金晖(huī) 杜甫(pǔ) 刘禹锡(yǔ)
B.韩愈(yú) 徜徉(cháng) 胆怯(què) 陶渊明(yuān)
C.赤脚(chì) 光晕(yùn) 曝晒(pù) 范仲淹(zhòng)
D.绽放(zhàn) 炫耀(xiàn) 涉水(shè) 龚自珍(gō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掘地 孵化 杀菌 嫩绿 欣喜若枉
B.敏捷 姿态 淹没 警戒 如怨如诉
C.郑重 奢侈 隧道 藤罗 一私不苟
D.疙瘩 忠厚 侍候 预妨 不盛其烦
3.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B.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C.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4.下面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B.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C.清风吹过,一阵阵花雨飘落下来,山野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锦被。
D.一阵微风吹来,河边的垂柳欢快地翩翩起舞。
5.对下列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A.这些诗句看起来是对大海的提问,其实是冰心对大海的赞美。
B.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禁不住思潮翻涌,赞美了它博大和宽广的胸怀。
C.这些诗句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使抒发的赞美之情更加强烈。
D.这些句子清新自然,语言生动含蓄,表现出的意境凄美而悲凉。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温柔——( ) 炫耀——( ) 胆怯——( )
反义词:小径——( ) 凉爽——( ) 智慧——( )
7.按要求写词语。
1.密密麻麻(AABB式):________、________。
2.半明半昧(ABAC式):_____、______。
3.摇摇欲坠(AABC式):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红:___________……红得________,红得________。
2.哪一颗星没有光?(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把田野吹绿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材料阅读
港珠澳大桥
①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②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③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约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④港珠澳大桥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连接其他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
⑤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9.【提取信息】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的时间是( ),正式开通的时间是( )。
A.2009年12月15日 B.2017年7月7日
C.2018年2月6日 D.2018年10月24日
10.【提取信息】以下关于短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
B.港珠澳大桥桥隧全长约55千米。
C.港珠澳大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D.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1.【方法提炼】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12.【发表看法】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馒头
聂作平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慢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学校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gēng)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慢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的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娘笑笑,没吭声。
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慢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慢头全带回家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中午,娘把慢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
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慢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3.照样子,写词语。
起早摸黑(含有反义词)______ ______ ______
14.短文围绕“馒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横线上填写出合适的内容。
学校发馒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娘为什么要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从那以后,变得懂事了。
B.因为“我”自私的行为,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疼爱“我”。
C.母亲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明白了一个人要懂得去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己。
五、书面表达
17.习作。
题目:记一次诗歌朗诵会
要求:把这次诗歌朗诵会的准备情况和活动过程写清楚,重点描写朗诵会上同学们的表现,做到条理消楚,详略得当,不少于3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杜甫(fǔ)
B.韩愈(yù) 胆怯(qiè)
D.炫耀(xuàn)
2.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注意正确字形的区分。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注意平时字词的积累,不要写错字形,如果词语有错的,要注意能找出错误在何处。在本题中,A项:欣喜若枉—欣喜若狂 C项:藤罗—藤萝 D项:不盛其烦—不胜其烦
3.A
【解析】

4.D
【解析】

5.D
【解析】

6. 温和 夸耀 胆小 大道 酷热 愚蠢
【解析】

7.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百发百中 无忧无虑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仿写,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描写即可。
1. 本题考查的词语格式是AABB式,类似的词语有:星星点点、明明白白、轰轰烈烈、吞吞吐吐、蹦蹦跳跳、隐隐约约、偷偷摸摸、勤勤恳恳、慌慌张张、浩浩荡荡、断断续续、世世代代、恍恍惚惚、歪歪斜斜
2. 本题考查的词语格式是ABAC式,类似的词语有:自由自在、一五一十、十全十美、再三再四、人来人往、冷言冷语、非亲非故、百发百中、毛手毛脚、一心一意、一年一度、无边无际、实话实说、探头探脑
3. 本题考查的词语格式是AABC式,类似的词语有:头头是道、念念不忘、斤斤计较、欣欣向荣、代代相传、亭亭玉立、窃窃私语、遥遥相对、面面相觑、步步登高、多多益善、滔滔不绝、息息相关、跃跃欲试
8. 深红、浅红、枣红、橘红 发紫 发亮 哪一颗星都有光。 田野被风吹绿了。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补充句子的能力。根据例句的结构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联系具体语境对句子进行补充。
2.题干是反问句,要求改成肯定句,也就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能力。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
3.“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9. A D
10.C
11.C
12.示例:建设者勇往直前,发挥聪明才智,克服重重难关,终于建成了港珠澳大桥。这是令我们所有中华儿女都骄傲的事!
【解析】

13. 出生入死 七上八下 虎头蛇尾
14. “我”路上吃馒头 二丫娘问馒头 “我”受教育长大了
15.因为家里穷,母亲为了孩子不舍得吃麦粑,所以这样说。
16.B
【解析】
13.本题考查的是类似词语的仿写,要注意例词中的词语的结构分析,写出相应的答案即可。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要仔细分析文章的线索和发展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的主要内容即可得出答案。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家里穷,母亲为了孩子不舍得吃麦粑,所以这样说。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的主要内容即可得出答案。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因为“我”自私的行为,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疼爱“我”。并没有母亲不疼爱我。
17. 记一次诗歌朗诵会
在那一天下午,我们班级趁班队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诗歌朗诵会。  
我们先前已经早早地就把小组分好了,现在我们把椅子、课桌什么的障碍物都移到前面去,好让我们成功地有一个宽敞而又舒适的位置可以用来练习朗诵《中华少年》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要排好自己的位置。我们共分成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四个小组。甲组、乙组、丁组三组都是十个人,而唯独我们丙组是十一个人。终于要开始练习了,虽然只是练习,但我的心中还是十分紧张。但读着读着,这种紧张感渐渐地被神圣感所取代,我仿佛看到了雄伟的长城,百折不回的长江,顶天立地的雄鹰,坚贞不屈地松树,让我暗自内心赞叹不已,感慨万千。虽然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读过多遍,但从没有读出过这样的感觉。即使自己也在读,但也依旧陶醉在这洪亮的朗诵声中。  
我们这样读了一遍后,已经进入了状态,准备开始真正的诵读了。只见班主任李老师三步并做两步走上讲台,拿起手机,站上椅子,准备拍照。只听一声“开始”,我们便朗诵了起这首诗歌《中华少年》。虽然我们讲到的依旧是热烈的红棉、纯洁的白莲,但神圣感愈来愈强,当讲到烈士们为国捐躯的时候,我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就一下子迸发了出来,到达了巅峰。当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又是一个高潮,令我们全身心投入。  
这就是我们的诗歌朗诵会。虽然过去了好久,但那神圣的感情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阅读题干“记一次诗歌朗诵会”,需要把这次诗歌朗诵会的准备情况和活动过程写清楚,重点描写朗诵会上同学们的表现,做到条理消楚,详略得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朗诵会活动写下来。
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利用修辞点题。
中间:可以将诗歌朗诵会的举办过程写出来,是如何准备的,以及怎样开展的。重点描写参与时的人物活动,可以运用人物描写或者修辞,同时写写下面同学的反应。要详略得当。
结尾:写写这次活动的收获或者感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