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扩大(kuò) 负荷(hè) 镶嵌(xāng) 簇拥(cù)
B.浙江(zhè) 突兀(wù) 臀部(tún) 漆黑(qī)
C.窄小(zǎi) 蜿蜒(yán) 代替(tì) 登陆(lù)
2.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奇关 不仅 甚致 重围
B.光芒 夺目 重荷 清静
C.范围 渐渐 油烔 清静
D.仿佛 拥济 石璧 仰卧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____不比作什么,____很值得欣赏。”填入这句话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
A.无论……都…… B.只要……就……
C.即使……也…… D.如果……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博物馆里陈列着3000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B.小玲虚心地改正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C.《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
D.我对语文很感兴趣,所以上语文课时我听得特别认真。
5.关于巴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巴金是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
B.小军:巴金是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C.小红:他所写的《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
D.小李:由他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可知他是浙江金华人。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夺目——( ) 灿烂——( ) 伟大——( )
反义词:清静——( ) 分辨——( ) 努力——( )
7.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加强( ) 重荷( )
勉强( )
倔强( ) 荷花(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洞一团漆黑,难道能看见什么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小的小船?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没法再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仿写句子)
怎样广阔的大海呢?______________,是这样广阔的大海。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游颐和园
深冬的一天,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穿过文昌阁,便看到了围墙边那一排笔直高大的白杨树。树枝光秃秃的,但在树的枝丫处却包蕴着无限的生机。
远望昆明湖,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站在湖边,透过那薄薄的冰层,能一眼望到湖底的卵石。远处几只黑点般的小鸟斜着身子掠过湖面,尾巴偶尔点一下寒冰,就又飞入碧空,慢慢地消失了。
我们继续沿着湖畔漫行,镇守十七孔桥的铜牛出现在眼前了。它那坚硬的犄角、沉静的目光、憨厚的面庞和那健壮的身躯,处处显示着稳健的美。
来到十七孔桥跟前,我才看清了桥的真面目。桥头两尊石雕虬龙,目光炯炯,镇静地守卫着桥身。拱桥两侧的石栏杆上排列着许多头狮子。有一头狮子笑呵呵地歪着头,好像在说:“我正等着你们来这里玩呢!”仔细一看,发现有一头小狮子正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吸吮乳汁。还有一头小狮子正趴在妈妈的背上,探着头,和妈妈脚掌下压着的那头调皮的小狮子玩耍。我数了数,这一根石栏上就有九头狮子。多有意思!我又往前走,看见了一头凶猛的雄狮,昂着头,瞪着眼,怒视前方,长长的鬃毛都竖了起来。它跟前的一头小狮子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好像被大狮子的怒吼声吓呆了。我沿着桥边,一个栏一个栏地看着。那些狮子真是一头比一头美,千姿百态,其妙无穷。穿过石桥,来到群树掩映的中心岛。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半藏半露。我们在亭台楼阁之间做起游戏。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冲破严寒,回荡在四面八方。
9.“我们”游览的顺序是:穿过文昌阁,看到了_____;远望昆明湖,看到湖面和_____;沿着湖畔漫行,看到了_____;来到十七孔桥前,看到了两尊石雕虬龙和_____;穿过石桥,在_____的亭台楼阁之间做起游戏。
10.文中写十七孔桥上的狮子,这些狮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11.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写作者的想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 )
A.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B.对冬季的喜爱之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日夜景
夏天的夜,带着温馨的夜风,带着热闹的蛙声,静悄悄地走近了我们。
翘首昂视,一匹柔美光滑的蓝色绸缎披盖了整个夜空。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它像一个闪闪发光的玉盘悬挂在天际,把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我远远地凝视着它,觉得它远得如同缥缈的仙境。可忽而我又觉得它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仿佛可以看见玉兔在月桂树下捣仙丹的情景。我漫无目的的沿着湖边走,在湖水的倒映下,我看见它正悄悄地跟着我,一刻也不分离。突然间,我竟然对它生了气。在这样静寂的夜晚,我本可以一人独自漫步,偷偷的想自己的心事,可是它却偏要跟随着我,窥探我的内心世界。看着湖里得意扬扬的它,我猛地拾起一块石子,扔向水中的月亮。水里的玉盘被打碎了,化作千万条银鱼在湖面上翻飞。
听!草丛里,小河边,青蛙、蝈蝈、蛐蛐正欢快地唱着小夜曲,举行夜间音乐演奏会呢。噢,是我错了,夏日的夜本来就是属于大家的,美好的事物本该众人拥有的,我怎能单独享受呢 我抬起头,歉意地对月亮笑笑,它像刚才一样,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我。身旁的冬青叶子在月亮下,像上了蜡似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虞美人羞涩地在黑夜中展开花蕾。鲜红的花朵在柔美的月光中,像一颗颗红玛瑙,又似一只只小灯笼。辽阔的田野早进入了梦乡。那翡翠般的禾苗,那崎岖不平的田埂,那发散着宜人芳香的小花,在这温馨的夏夜里也闭上了蒙眬的睡眼,在风儿轻柔的吹拂下,在青蛙欢乐的伴奏声中做着香甜的梦。
哦,迷人的夏夜!
13.写出下列各字的形近字,再组词。
歉___ ( ) 拥___ ( )
眨___ ( ) 漫___ ( )
14.在文中用“_________”画出两句拟人句,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翘首昂视空中的明月,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描写夏日夜景?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夜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哦,迷人的夏夜!”这一句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感情
B.过渡,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五、书面表达
18.真情习作。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以“游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照游览的顺序写这个地方,要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要运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更自然,并要求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数4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镶”的读音是“xiāng”,“窄”的读音是“zhǎi”。
故答案为B。
2.B
【解析】
略
3.C
【解析】
【详解】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即使……也……”。
4.D
【解析】
略
5.D
【解析】
略
6. 耀眼 绚烂 宏伟 嘈杂 混淆 懒散
【解析】
略
7. qiáng hè qiǎng jiàng hé
【解析】
略
8. 庐山的云雾,时而深时而淡,时而静,时而动,美丽奇幻。 内洞一团漆黑,看不见什么。 这两块玉石,很难分辨出真假。 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
【解析】
【详解】
(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4)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再注意句子结构。
9. 白杨树 小鸟 铜牛 石狮子 中心岛
10.一头比一头美,千姿百态,其妙无穷
11.好像在说:“我正等着你们来这里玩呢!”好像被大狮子的怒吼声吓呆了。
12.A
【解析】
【分析】
9.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①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一自然段,“穿过文昌阁,便看到了围墙边那一排笔直高大的白杨树。”②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站在湖边,透过那薄薄的冰层,能一眼望到湖底的卵石。远处几只黑点般的小鸟斜着身子掠过湖面,尾巴偶尔点一下寒冰,就又飞入碧空,慢慢地消失了。”③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三自然段,“我们继续沿着湖畔漫行,镇守十七孔桥的铜牛出现在眼前了。”④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桥头两尊石雕虬龙,目光炯炯,镇静地守卫着桥身。拱桥两侧的石栏杆上排列着许多头狮子。”⑤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穿过石桥,来到群树掩映的中心岛。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半藏半露。我们在亭台楼阁之间做起游戏。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冲破严寒,回荡在四面八方。”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那些狮子真是一头比一头美,千姿百态,其妙无穷。”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想象的识记与应用能力。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有一头狮子笑呵呵地歪着头,好像在说:“我正等着你们来这里玩呢!”它跟前的一头小狮子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好像被大狮子的怒吼声吓呆了。由“好像”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想象,不是真实发生的。
12.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正确。
B.错误。文章并没有写冬季,全篇都是围绕颐和园来写的,故错误。
13. 镰 镰刀 佣 佣人 泛 泛舟 慢 缓慢
14.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听!草丛里,小河边、青蛙蝈蝈蛐蛐正欢快地唱着小夜曲,举行夜间音乐演奏会呢。
拟人化的手法,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星星的可爱,青蛙、蝈蝈、蛐蛐的欢畅,展现出夏夜的优美。
15.开始,作者凝望明月,心情舒畅;接着,作者发现明月悄悄地跟着,突然间竟然对它生了气;后来,作者抬起了头,歉意地对月亮笑笑。
16.夜风、蛙声、星星、明月、湖水、青蛙、蝈蝈、 蛐蛐、虞美人、禾苗等。我印象最深的夜景是大草原天上亮晶晶的无数的星星仿佛让我置身童话世界中。
17.A
【解析】
13.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14.考查对拟人句的辨析,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文中的拟人句有很多,比如“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它像一个闪闪发光的玉盘悬挂在天际,把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星星的可爱,青蛙、蝈蝈、蛐蛐的欢畅,展现出夏夜的优美。
15.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辨析理解,可以找关键句,从文中“我远远地凝视着它,觉得它远得如同缥缈的仙境。”“突然间,我竟然对它生了气。在这样静寂的夜晚,我本可以一人独自漫步,偷偷的想自己的心事,可是它却偏要跟随着我,窥探我的内心世界。”“噢,是我错了,夏日的夜本来就是属于大家的,美好的事物本该众人拥有的,我怎能单独享受呢?我抬起头,歉意地对月亮笑笑,它像刚才一样,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我。”可知答案。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在描写夏日景色的时候,选取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比如:夜风、蛙声、星星、明月、湖水、青蛙、蝈蝈、 蛐蛐、虞美人、禾苗等。
17.考查句子在文章作用的辨析能力,“哦,迷人的夏夜!”在文章的结尾,起到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感情的作用。
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选项B错误。
总领全文:文章的开头,往往是引发读者兴趣的开始,能够引起下文,让读者继续看下去,自然地开始整篇文章的描写。选项C错误。
18.范文
游故宫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朝紫禁城,1995年始称故宫,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来到故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午门。午门从前面看有3个门,但从北面看有5个门,前3后5也是有讲究的:中间是御门,原则上只有皇帝走,但还有一个人可以走入,3个人可以走出。1个人可以走入的是皇后,3个人可以走出的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东偏门走文武百官,西偏门走宗室王亲。
过了午门我们就直奔养心殿,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这里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加,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清代有八位皇帝居住在养心殿。
出了养心殿,我们就去了珍宝馆,进了门向右看,就看见九龙壁,九龙壁上刻着九条龙,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白、蓝、黄、黑四种,它们的形状各异,没有哪一条龙是相同的。我被惊呆了,禁不住的赞叹,真美啊!
故宫古建筑群,在中国建筑中绝无仅有,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看完,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来故宫。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题目为半命题作文,选择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写一篇游记。除此之外,还要求了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每个小地点需要选择印象深刻的景物详细刻画,小地点之间的切换要运用过渡句,前后连贯。
游览的地方可以选择自然景观,也可以选择人文景观(例如古迹),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熟悉的。想好游览的路线,选择这条路线上哪些景点详写,哪些略写。详写的景物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五感法、动静结合等手法,抓住景物的颜色、形态等方面写具体,还可以写自己在该景点做了什么。如果是人文景观,可以加入历史典故或传说。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你到哪里游览,起点是哪里。
正文:按游览顺序描写小景点,一个景点一个自然段,景点的切换要有过渡句,例如是从哪里怎样走到下一个景点的。景点中选取一到两样突出的景物详细描写。发挥想象,融入自己当时的所感所想。
结尾:走到哪里结束了行程,总结、抒发自己此次游览的感受或启迪,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情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