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11: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理解,懂得)供(从事)耕织
B.也傍(靠近)桑阴(树荫)学种瓜。
C.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
D.短笛无腔(腔调)信口(随口)吹。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昼(白天)出耘田(在田间锄草)夜绩麻 B.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
C.短笛无腔(腔调)信口(随口)吹 D.秋夜将晓(早上)出篱门迎凉有感
3.下列不属于借物抒情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二、填空题
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横”字表明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牧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无腔”“信口”也表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致。
(2)读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这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示,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
2.骑牛吹笛: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3.慈母情深: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挑战课外阅读。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
不解②藏踪迹③,浮萍④一道开。
【注释】①小艇:用竹篙撑,使小船行进。②解:明白,懂得。③踪迹:走过后下的痕迹。①浮萍:一种浮游在水面的植物。
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不解藏( cáng zàng)踪迹
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偷采白莲回。 ( )
A.摘,取 B.开采
(2)浮萍一道开。 ( )
A.把整体的东西分开 B.扩大,发展
10.这首诗表现出作者( )。
A.对小孩子偷采白莲行为的谴责。
B.对小孩天真童趣的喜爱。
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②一饷,片刻。饷,通“晌”。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______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1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仅要熟练背诵古诗,还要掌握诗句的意思。
A.“昼出耘田夜绩麻”选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B.“山衔落日浸寒漪”选自宋代雷震的《村晚》,意思是: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C.“短笛无腔信口吹”选自宋代雷震的《村晚》,意思是: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其中腔指的是声腔,不是腔调,所以C选项错误。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意思是: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3.C
【解析】

4.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古诗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描绘了一幅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仰。
5. 随意横坐在牛背上 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解析】

6.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报得三春晖
【解析】

7.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敲出来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玉石)一样的破裂声。 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解析】

8.cáng
9. A A
10.B
【解析】

11.欲动
12.B
13.作者描写了土地、雨、草、花、荒地、竹笋。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详解】
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土膏欲动”,是说随着土地的解冻,地气已经回苏。着以“欲动”二字,不仅将静态的显影转化为动态的观照,而且还赋人情予物态,写出了“土膏”在春光的沐浴下不甘偃息、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萌动。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诗中虽然提到“土膏”“畦”“鞭笋”这些与农作有关的事物,但只是作为“物”来描写,并没有人的活动,即辛勤劳动,所以B句中“农民的劳动生活”是错误的判断。
3.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