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粗犷 家具城 彬彬有理 荡然无存
B.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箱箧 口头禅 随机迎变 一意孤行
D.追溯 座右铭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ū) 腻歪(nì) 荣膺(yīng) 如坐针毡(zhān)
B.阔绰(chuò) 蓦地(mò) 恐吓(xià) 不知好歹(dǎi)
C.盘桓(huán) 绮丽(qǐ) 堕落(zhuì) 涓涓细流(juān)
D.荤菜(hūn) 附和(hè) 掂量(diān) 战战兢兢(jī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祖母坐在一个靠近她床的松软的大椅子里,无精打采地坐着,闭着眼睛,嘴巴麻木地张开着。
B.做人要懂得怡然自乐的享受,也需要义不容辞地去担当责任,不能终日异想天开,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C.热衷网络游戏的小明,一边玩着画面光彩熠熠的游戏,一边还像老鼠般战战兢兢的听着门外的动静,生怕被家长发现。
D.爷爷虽然退休了,但他仍坚持自学英语,不断向年轻人请教。他这种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走进来时,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只有同学们的说笑声。
B.烈日当空,花园里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C.我们不要无缘无故地怀疑别人,尤其是我们的朋友。
D.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曾被当作异想天开的无土栽培技术已经付诸实践了。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一文的作者是刘绍案,其主要作品有《京门脸子》《蛾眉》《运河的桨声》等。
B.《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等。
C.《孔乙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鲁迅的《孔乙己》都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二、语言表达
6.选词填空。
(1)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_______,他们只当耳旁风。(斥责 辱骂 断喝)
(2)一阵风_________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奔下 冲下 跑出)
(3)何满子的爷爷,_________已不可考。(姓名 官讳 大号)
三、填空题
7.请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语句。
(1)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钻出来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说《孔乙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③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④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⑤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⑦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⑧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8.概括情节——根据示例,概括选文事件。
示例:孔乙己教我写“茴”字
①孔乙己____________ ②孔乙己____________ ③孔乙己____________
9.品评视角——选文以小伙计“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10.评析人物——在《呐喊》小说集中,鲁迅最喜欢《孔乙己》篇,想必他也很喜欢孔乙己其人。结合选文内容,简析孔乙己的可爱之处。
11.一“笑”贯穿——选文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我”的笑、孩子们的笑、掌柜的笑和众人的笑,作者用“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五、作文
12.按要求作文
坚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翠竹临风挺立,坚守其气节;寒梅映雪俏丽,坚守其傲骨;海燕凌波奋飞,坚守其勇猛。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生命,需要坚守,坚守自我的美丽,坚守内在的涵养,世界因坚守而美好。
请以“坚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书写要工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彬彬有理”应为“彬彬有礼”;
B.“名信片”应为“明信片”;
C.“随机迎变”应为“随机应变”;
故选D。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学生需要注意多积累,多运用。A项,“颓”应读“tuí”;B项,“吓”应读“hè”;C项,“堕”应读“duò”。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D选项里“虚怀若谷”的意思是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与语境不符,应该用“不耻下问”。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与句末的“说笑声”相矛盾。
5.C
【解析】
【详解】
C.《孔乙己》《社戏》两篇文章体裁都是小说,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自己。故选C。
6. (1)断喝 (2)冲下 (3)官讳
【解析】
【详解】
这篇小说的语言既有口语的活泼、传神,又经过了作家的精心提炼,同时继承了说唱文学语言的押韵和爽脆及古典小说语言的精当典雅。本题就是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1)斥责,指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偏重于严辞指责。辱骂是指用粗野或带恶意的话谩骂侮辱他人。“断喝”指急促地大声叫喊。结合语境应用“断喝”。
(2)“奔下”与“冲下”相比都指飞快地向下,而后者更能体现速度之快,符合语境;“跑出”体现的速度更慢,不符合语境;
(3)对已经故去的先祖,一般不指接称其姓名,而冠以“讳”以示尊敬,符合语境。
7. “钻”字写出了围观人群聚集之快,贴切生动。表现了人群以看热闹为乐的无聊心理。说明底层人们精神空虚、寂寞消沉。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表现出赫留金把受伤的手指作为要求赔偿的证据的得意之态。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1)句中动词“钻”用得好。结合上下文、社会背景及句意体会“钻”字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动作和心理。“钻”字形象地写出围观人聚集之快,反映了当时民众无聊的状态。(2)根据“手指头”“旗帜”可以判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要结合语境体会赫留金的得意之态。
8. 给孩子们茴香豆吃 被打 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9.⑴“我”是孔乙己故事的在场者、见证人,以“我”的视角叙事故事,亲见亲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亲切感;⑵小伙计“我”,儿童视角,赤子之心,便于表达作者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和对科举制度的委婉讽刺。(意思到即可)
10.①好为人师,善良乐教。比如主动“我”写“茴”字,为了“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真心为“我”的将来着想;②热爱孩子,富有爱心。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可见心地善良,童心未泯;③爱面子,讲信誉: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这一回是现钱”,态度诚恳。(至少2个方面,意思到即可)
11.①渲染了小说的“喜剧”色彩,反衬了孔乙己悲剧色彩;②增强了讽刺意味;③揭示人们麻木不仁的状态,表达作者对国民弱性的痛心。(至少从2个方面组织,意思到即可)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和概括。
第②段,题干中已概括为:孔乙己教我写“茴”字,仿照这个句式,梳理其他段落填空即可。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中“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可概括为“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填空;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中“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可概括为“被打”填空;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中“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可概括为“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填空。
9.
本题考查小说的叙述角度分析。
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叙述者“我”是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是孔乙己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孔乙己的悲剧一生,因此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我”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头脑比较单纯,还没有受到周围人太多的污染,“我”长大后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因此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表达了鲁迅对孔乙己不幸命运的深刻同情,表现了对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的批判讽刺。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0.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要求概括孔乙己的“可爱”之处,因此要从他的正面形象来分析,不能写他偷东西、好吃懒做等。
根据第②段中“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体现了孔乙己好为人师,善良乐教的一面;
根据第③段中“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体现了孔乙己热爱孩子、富有爱心的一面;
根据第⑥段中“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可见孔乙己态度诚恳,爱面子,讲信誉。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1.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的分析。
小说中,多次写到人们的“笑”。孔乙己一出场,酒客们不是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这些“笑”表面看来是快乐的,实则从反面衬托了孔乙己命运的悲剧色彩;
旁人的笑声透露出社会的冷酷,小说在笑声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哄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昏沉,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文中的“笑”,还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的批判。“笑”,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与罪恶社会的控诉,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
12.例文
坚守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漩涡,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留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解析】
【详解】
一、题目分析:这道命题作文,只有一个词语“坚守”。“坚守”意即坚定的守卫。它与“坚持”意思有别。“坚守”之“守”,强调“不使攻破”;“坚持”之“持”,突出“使继续下去”。它与“守望”也内涵不同。“坚守”之“坚”,是一种意志;“守望”之“望”,含一种期待。故三者大相径庭,审题时切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
二、选材提示:坚守高洁,坚守正直,坚守信念,坚守真理,坚守忠贞,坚守承诺……坚守的对象林林总总,但是你只能撷取其中一个新颖而小巧的角度来演绎真情故事,描绘生活图景,论证真实道理。可以写他人的,比如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文天祥宁死不屈,坚守一份节操;托尔斯泰高龄出走,坚守一份朴素的心……还有家人、同学、邻居身上的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写作对象。也可以写自己的,比如对某一岗位的坚守,对为人处世原则的坚守,对某一诺言的坚守等。
三、文体选择:如果写记叙文,要详细具体叙述主要人物坚守的的过程,把详尽的叙述和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让文章内容充实。把表达的“坚守”主题流露字里行间。不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也可写议论文,要论据充足,说理充分。需要注意的是,“坚守”虽然是标题,但完全可以当作写作的话题,同学们应先确定一个主题,譬如“坚守诚信”“坚守善良”“坚守骨气”等,然后确定写作的文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