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小公鸡和小鸭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1种偏旁,会写3个生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态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教学难点:1、注意“不” 的变调;2、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
三.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大家看,他们是谁?对了,说说你为什么知道是小
公鸡(或小鸭子)的呢?贴上图片,问:他们长得有些什么不一样呢?(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两个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吧。自由地、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师范读。老师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也想来读一读,接下来,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小手指上认真听,听准字音。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注意:读准字音,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接读课文,思考: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先不着急回答,大家看,老师把课本上的两幅插图带来了,看第一幅,是第几段内容?急能简单地说一说吗?小公鸡帮小鸭子捉虫子。看第二幅,是第几段内容?说的什么意思?小鸭子帮小公鸡捉鱼,并且救了小公鸡。看,课文的插图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学文,随文识字看来,课文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学习第一段。
1.生读第一段。(1).生交流“块”这个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学习提土旁(2)组词:一块
2、学习第二段他们先来到了哪里?出示草地的图片。
师:春天来了,花都开了,多美啊,他们来到这片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学习地这个字,课件出示,观察占格,板书,生描一写一。(2)小公鸡在做什么?生读。他捉到了很多虫子,
心情怎么样?(高兴)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你能读出这种高兴的心情吗?可是他的好朋友小鸭子呢 他也高兴吗?读句子。学习“捉,急,直”三个字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这时候小公鸡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小公鸡怎么样?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河边)
(2)交流识字“河,行,死,信,跟”演示“死”的演变字卡识字
(3)文中有很多对话描写,怎样才能读好对话呢?同桌间交流,老师引导。(两句话。两个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为小公鸡捉鱼吃。②小鸭子不让小公鸡下水。)
(4)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仔细观察“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不与四声的字组合,声调不变,仍是四声。不与四声的字组合,声调变为二声。(5)分角色朗读。
(6)小公鸡有没有听小鸭子的劝告呢?从文中找出这句话,读。
(7)出示句子: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这样使得句子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具体,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了。
4.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2)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②有感情地朗读描红的句子。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
(四)指导写“也,地,他”三个字。
1、生观察占格。2、师板书。3、生写。4、生评。5、生改。
(五)总结全文。
师: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的收获真不少。
(六)布置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