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件(2份打包)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件(2份打包)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5 08:34:12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开辟与发展
目 标 素 养
1.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收集、整理改革开放的相关史料,按时间顺序梳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认识其特点
3.运用史实阐释“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4.感悟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知 识 概 览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 民族政策 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3)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和通过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科学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微思考1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
材料中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提示:意义: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二、改革开放进程
微思考2中共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如何认识“三步走”发展战略
提示:认识:“三步走”发展战略使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第一次有了清晰而切实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它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和现实基础;极大地凝聚了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构想。
2.含义
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实践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对 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4.发展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 反分裂国家法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微思考3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
达成有关协议。(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
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概括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提示:基本主张:两党实行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和平谈判;保持台湾原有制度。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材料一】
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图2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变化
问题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到图2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安徽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有何变化 它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该政策的作用。
(3)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提示:(1)变化: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原因: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这样的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变化: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出发点:维护农民利益;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核心归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学以致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B
解析: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四者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与土地公有制有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为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农业方面的相关内容,与工业化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二 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材料二】

问题探究: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有哪些。
提示: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九二共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两岸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等。
素养阐释
材料说明两岸关系根脉相连,血浓于水,两岸经济文化也在不断交流,和平统一的基础不断发展。考查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
核心归纳
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
(2)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增多,使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逐渐加深。
(4)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5)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学以致用
2.1978年11月14日,邓小平在同缅甸领导人的会谈中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在此,邓小平(  )
A.首次提出“和平统一”方针
B.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C.初步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D.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邓小平提出了台湾的某些制度和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是要统一。这已经具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C项正确。(共28张PPT)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目 标 素 养
1.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阐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意义
2.全面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特别是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
知 识 概 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概况:2012年 中共十八大 ,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2017年 中共十九大 ,确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意义。
微思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何意义
提示:意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经济
(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 国民经济 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2)2020年,中国 经济总量 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3)中国的 外汇储备 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4)中国的 国际竞争力 持续增强。
2.基础设施建设
(1)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2)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
(3)中国 自主研发 和制造的实力增强。
(4)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5)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6) 人工智能 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社会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4.教育、文化事业
(1)把 教育 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2)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增速超过10%。
(3)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4)文化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
(6)电影票房连创新高。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5.国防和军事实力
(1)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 人道主义救援 等重大任务。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七大)
【材料二】 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十八大)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十九大)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2)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提示:(1)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
(2)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写进党章。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在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快步推进,因此也需要在思想上进行不断的发展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写进党章,有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
素养阐释
材料分别说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强调实事求是,对我国建设事业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要认识到党章的不断发展,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核心归纳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大成果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
(3)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的深化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理念。
(4)立足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的内在源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的基本特点。
学以致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下列理论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  )
A.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以人为本
C.“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A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B、D两项不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排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