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7课《溜索》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qīng)刻 锱铢(zī zhū) 战战兢(jīng)兢
B.荤(hūn)菜 惋(wǎn)惜 阔绰(chuò)
C.荣膺(yīng) 烟囱(chōng) 蓬蒿(hāo)
D.隐匿(nì) 勒(lè)令 戏谑(nüè)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顷qǐng;B项,读音没有错误;C项,囱cōng;D项,谑xuè。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呕吐 托腮 目睹 千钧之力
B.迟疑 探视 俯身 拳打脚踢
C.盘恒 铃铛 蓦地 处身设地
D.突兀 洗练 跺脚 义愤填膺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书写正确。C“盘恒”应为“盘桓”。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都是同音字和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别与书写。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B.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梁上君子。
C.得知他安然无恙的消息,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了。
D.这篇散文把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B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这里使用正确。
B.梁上君子:躲在梁上的君子,是窃贼的代称。这是一个褒义词,与句意不符。
C.安然无恙: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这里使用恰当。
D.身临其境 :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解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阿城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
B.阿城成了《华夏人文地理》的主编,他不仅要摆正这本杂志的定位,还要参与杂志各种大选题的具体策划。
C.虽然人文地理杂志是所有杂志人的梦想,所以目前中国这类杂志屈指可数。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广泛关注”;
B没有语病;
C项,误用关联词,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D项,语序不当,应为“发现、干预、制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C.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D.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答案】A
【知识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解析】【分析】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这句话把生命分别比作是树、火、鹰,把尊严分别比作跟、燃烧、飞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几个相同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又构成排比。
C.“偷偷溜”把乌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很显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李医生的医术高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6.这篇小说展现了驮队的汉子们面对怒江峡谷的 (特点),不慌不忙,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表达了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 的精神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 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
【答案】孤悬、高峻、险恶;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无畏;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溜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阿城的小说《溜索》,描写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表现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反映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主题。全文抒发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对平庸、畏难的厌弃。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故答案为:①孤悬、高峻、险恶;②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③无畏;④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时应注意,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二、综合题
7.“溜索”需要的是勇气,班级开展“勇敢者之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试就这个话题,说出你的想法,并与同学交流。(100字左右)
【答案】(1)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2)示例1: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示例2: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 分析、思考,学会处变不惊,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补写对联;溜索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海燕》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因此归纳下联:海燕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
⑵本题考查探究和发表看法。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围绕“ 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 ”的要点作答。
故答案为:⑴ 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⑵示例1: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示例2: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 分析、思考,学会处变不惊,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要求:一、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二、 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⑵本题考查探究和发表看法。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怒江东岸的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被怒江一分为二,一条距江面30多米高,100多米长的索道,是来往两地的桥梁。邓前堆是这里的村医,为了给村民治病,28个寒来暑往,不分昼夜,他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怒江两岸,奔行于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多次,用艰辛付出换来百姓健康。“我有一点医疗技术,就想干好这份工作。”邓前堆的想法很简单。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愿。
材料三:2011年11月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建成通车。我现在是真正的“随叫随到医生了”。“索道医生”邓前堆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过去,靠溜索过江,邓医生从诊所到病人家里至少四小时,而现在只需半小时。
(1)学校准备派校园小记者去采访邓前堆,请你准备采访的三个问题。
(2)邓前堆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请你拟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1)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要去采访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邓前堆,可围绕邓前堆的事迹,索改桥工程等进行提问,如: 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抓住邓前堆的事迹及他的高尚精神写颁奖词,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⑵ 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设计的采访问题在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此题没有固定答案,所写的颁奖词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仪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撞那回声。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
牛铃如击在。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眼珠涩涩的,使劲挤一下,端着两手,不敢放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烟浓浓地在首领脸前聚了一下,又忽地被风吹散,扬起数点火星。
牛们终于又土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手掌向上托着,寻思几时才能有水洗一洗血肉。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案】(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2)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3)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结合划线句的内容分析,从“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以看出划线句写他们在壁顶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从视觉焦点来写,“隐隐喧声腾上来”从听觉角度来写,“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写内心的感受,这样作者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⑵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描写牛的语句进行分析,“牛们早卧在地下到皮肉疯了一样抖”,这两段话描写了牛在过溜索时的神情,由此可以看出牛当时非常的害怕和恐惧,牛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和恐惧,就是因为它们看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章对“我”的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我站在怒江壁顶上看怒江,听到怒江的声音,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我溜索时是战战兢兢跨上角框的,下来后,腿子抖得站不住,我的惧怕和牛的恐惧形成相互映衬,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中对汉子们溜索时的描写分析,他们溜索时,一点也不惧怕,神态自若,气定神闲,两相对比,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
⑶ 本题可从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直接描写:“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侧面描写:通过对牛和“我”在溜索时的恐惧反衬出领队的勇敢无比。
⑷ 结合这篇文章叙述的事件和描写的形象进行分析,这篇小说作者写飞渡峡谷的情景是为了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初次溜索的我和牛都被极其艰险的峡谷吓得失了神,然而驼队的汉子们则不慌不忙,他们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所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越,而是人类勇于接受大自然挑战的见证。作者虽然未亲临现场,但他显然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无畏的神情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
作者在写驼队飞渡峡谷时提到了领队“静立如伟人”的骏马、一个精瘦汉子溜索时在空中盘旋的大鹰,这些动物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无论是溜索前牛们因惊恐而死活不走,还是溜索中牛们因极度失态而屎尿失禁,牛们软弱畏缩的神态与领队骑坐的那匹骏马的沉着冷静、空中盘旋的凶猛无惧的大鹰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无疑想告诉我们人也应该像骏马、大鹰那样面对困境毫不畏惧退缩。作者的情感取向非常明确:厌弃胆小软弱的牛群,赞美骏马、大鹰的无畏勇猛。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⑵ 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⑶ 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⑷ 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特色的能力。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裁;④结构技巧;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侧面描写及比对作用的能力。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暗写、暗示手法):就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 ,而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 ,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 的对象。赏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⑷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10.阅读《漫话溜索》一文,完成小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连接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的“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连接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族群的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勾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勾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缘。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时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
(1)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
(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中“无一不”的表达作用。
(4)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
【答案】(1)本文说明了什么是溜索、溜索的用途、溜索的建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溜索的变化和使用情况。
(2)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无一不”为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之意。画线句的“无一不”,准确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溜索在洪水季节,是怒江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唯一的交通工具。
(4)有保留的必要。因为溜索是人们征服自然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还凝聚着人们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成果。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章结构方式;溜索
【解析】【分析】(1)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概括每段内容,最后把概括的每段的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概括时要围绕本文的说明对象“溜索”进行概括。本文第①段说明什么是溜索;第③段说明溜索的使用;第④段说明溜索建造的方法;第⑤段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溜索的变化;第⑥段说明如今溜索的使用情况。
(2)结合这个传说的内容分析其作用,这个传说讲述了沿江族群的民众在两岸建造溜索的过程,传说毕竟是传说,作者在文中引用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其中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是所有文章引用传说都具有的作用,其它作用要结合传说的内容分析。
(3)结合句意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无一不”连用两个否定词,属于双重否定句,表示强烈的肯定之意。 “无一不靠溜索”,意思是没有一个不靠溜索,即都要靠溜索,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洪水季节,溜索是怒江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唯一的交通工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本题要求谈谈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并说明理由,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有或没有皆可,关键是要说明理由。如有保留的必要。因为溜索是人们征服自然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还凝聚着人们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引用传说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段内容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掌握文章引用传说的一般作用。
(3)本题考查分析双重否定句作用的能力,平时学习必须掌握双重否定句的特点及一般作用,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7课《溜索》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qīng)刻 锱铢(zī zhū) 战战兢(jīng)兢
B.荤(hūn)菜 惋(wǎn)惜 阔绰(chuò)
C.荣膺(yīng) 烟囱(chōng) 蓬蒿(hāo)
D.隐匿(nì) 勒(lè)令 戏谑(nü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呕吐 托腮 目睹 千钧之力
B.迟疑 探视 俯身 拳打脚踢
C.盘恒 铃铛 蓦地 处身设地
D.突兀 洗练 跺脚 义愤填膺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B.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梁上君子。
C.得知他安然无恙的消息,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了。
D.这篇散文把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阿城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
B.阿城成了《华夏人文地理》的主编,他不仅要摆正这本杂志的定位,还要参与杂志各种大选题的具体策划。
C.虽然人文地理杂志是所有杂志人的梦想,所以目前中国这类杂志屈指可数。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C.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D.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6.这篇小说展现了驮队的汉子们面对怒江峡谷的 (特点),不慌不忙,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表达了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 的精神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 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
二、综合题
7.“溜索”需要的是勇气,班级开展“勇敢者之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试就这个话题,说出你的想法,并与同学交流。(100字左右)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怒江东岸的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被怒江一分为二,一条距江面30多米高,100多米长的索道,是来往两地的桥梁。邓前堆是这里的村医,为了给村民治病,28个寒来暑往,不分昼夜,他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怒江两岸,奔行于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多次,用艰辛付出换来百姓健康。“我有一点医疗技术,就想干好这份工作。”邓前堆的想法很简单。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愿。
材料三:2011年11月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建成通车。我现在是真正的“随叫随到医生了”。“索道医生”邓前堆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过去,靠溜索过江,邓医生从诊所到病人家里至少四小时,而现在只需半小时。
(1)学校准备派校园小记者去采访邓前堆,请你准备采访的三个问题。
(2)邓前堆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请你拟写一段颁奖词。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仪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撞那回声。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
牛铃如击在。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眼珠涩涩的,使劲挤一下,端着两手,不敢放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烟浓浓地在首领脸前聚了一下,又忽地被风吹散,扬起数点火星。
牛们终于又土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手掌向上托着,寻思几时才能有水洗一洗血肉。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10.阅读《漫话溜索》一文,完成小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连接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的“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连接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族群的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勾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勾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缘。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时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
(1)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
(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中“无一不”的表达作用。
(4)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顷qǐng;B项,读音没有错误;C项,囱cōng;D项,谑xuè。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书写正确。C“盘恒”应为“盘桓”。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都是同音字和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别与书写。
3.【答案】B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这里使用正确。
B.梁上君子:躲在梁上的君子,是窃贼的代称。这是一个褒义词,与句意不符。
C.安然无恙: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这里使用恰当。
D.身临其境 :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解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广泛关注”;
B没有语病;
C项,误用关联词,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D项,语序不当,应为“发现、干预、制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解析】【分析】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这句话把生命分别比作是树、火、鹰,把尊严分别比作跟、燃烧、飞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几个相同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又构成排比。
C.“偷偷溜”把乌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很显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李医生的医术高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6.【答案】孤悬、高峻、险恶;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无畏;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溜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阿城的小说《溜索》,描写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表现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反映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主题。全文抒发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对平庸、畏难的厌弃。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故答案为:①孤悬、高峻、险恶;②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③无畏;④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时应注意,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7.【答案】(1)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2)示例1: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示例2: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 分析、思考,学会处变不惊,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补写对联;溜索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海燕》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因此归纳下联:海燕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
⑵本题考查探究和发表看法。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围绕“ 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 ”的要点作答。
故答案为:⑴ 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⑵示例1: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示例2: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 分析、思考,学会处变不惊,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要求:一、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二、 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⑵本题考查探究和发表看法。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8.【答案】(1)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要去采访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邓前堆,可围绕邓前堆的事迹,索改桥工程等进行提问,如: 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抓住邓前堆的事迹及他的高尚精神写颁奖词,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⑵ 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设计的采访问题在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此题没有固定答案,所写的颁奖词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9.【答案】(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2)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3)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结合划线句的内容分析,从“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以看出划线句写他们在壁顶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从视觉焦点来写,“隐隐喧声腾上来”从听觉角度来写,“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写内心的感受,这样作者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⑵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描写牛的语句进行分析,“牛们早卧在地下到皮肉疯了一样抖”,这两段话描写了牛在过溜索时的神情,由此可以看出牛当时非常的害怕和恐惧,牛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和恐惧,就是因为它们看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章对“我”的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我站在怒江壁顶上看怒江,听到怒江的声音,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我溜索时是战战兢兢跨上角框的,下来后,腿子抖得站不住,我的惧怕和牛的恐惧形成相互映衬,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中对汉子们溜索时的描写分析,他们溜索时,一点也不惧怕,神态自若,气定神闲,两相对比,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
⑶ 本题可从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直接描写:“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侧面描写:通过对牛和“我”在溜索时的恐惧反衬出领队的勇敢无比。
⑷ 结合这篇文章叙述的事件和描写的形象进行分析,这篇小说作者写飞渡峡谷的情景是为了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初次溜索的我和牛都被极其艰险的峡谷吓得失了神,然而驼队的汉子们则不慌不忙,他们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所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越,而是人类勇于接受大自然挑战的见证。作者虽然未亲临现场,但他显然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无畏的神情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
作者在写驼队飞渡峡谷时提到了领队“静立如伟人”的骏马、一个精瘦汉子溜索时在空中盘旋的大鹰,这些动物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无论是溜索前牛们因惊恐而死活不走,还是溜索中牛们因极度失态而屎尿失禁,牛们软弱畏缩的神态与领队骑坐的那匹骏马的沉着冷静、空中盘旋的凶猛无惧的大鹰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无疑想告诉我们人也应该像骏马、大鹰那样面对困境毫不畏惧退缩。作者的情感取向非常明确:厌弃胆小软弱的牛群,赞美骏马、大鹰的无畏勇猛。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⑵ 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⑶ 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⑷ 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特色的能力。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裁;④结构技巧;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侧面描写及比对作用的能力。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暗写、暗示手法):就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 ,而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 ,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 的对象。赏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⑷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10.【答案】(1)本文说明了什么是溜索、溜索的用途、溜索的建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溜索的变化和使用情况。
(2)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无一不”为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之意。画线句的“无一不”,准确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溜索在洪水季节,是怒江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唯一的交通工具。
(4)有保留的必要。因为溜索是人们征服自然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还凝聚着人们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成果。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章结构方式;溜索
【解析】【分析】(1)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概括每段内容,最后把概括的每段的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概括时要围绕本文的说明对象“溜索”进行概括。本文第①段说明什么是溜索;第③段说明溜索的使用;第④段说明溜索建造的方法;第⑤段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溜索的变化;第⑥段说明如今溜索的使用情况。
(2)结合这个传说的内容分析其作用,这个传说讲述了沿江族群的民众在两岸建造溜索的过程,传说毕竟是传说,作者在文中引用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其中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是所有文章引用传说都具有的作用,其它作用要结合传说的内容分析。
(3)结合句意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无一不”连用两个否定词,属于双重否定句,表示强烈的肯定之意。 “无一不靠溜索”,意思是没有一个不靠溜索,即都要靠溜索,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洪水季节,溜索是怒江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唯一的交通工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本题要求谈谈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并说明理由,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有或没有皆可,关键是要说明理由。如有保留的必要。因为溜索是人们征服自然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还凝聚着人们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引用传说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段内容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掌握文章引用传说的一般作用。
(3)本题考查分析双重否定句作用的能力,平时学习必须掌握双重否定句的特点及一般作用,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