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节选)》第二课时课件(共35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7《屈原(节选)》第二课时课件(共35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10:39:33

文档简介

《屈原(节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课文节选的这一场中,靳尚先出场,郑詹尹随后,二人展开对话,主要是商议如何处置屈原。靳尚策划恶毒的主意,郑詹尹尚有一丝疑虑,但郑詹尹并不是不忍杀害屈原,而是觉得屈原无足轻重,然而他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屈原随后出场,用独白的形式,对风、雷、电进行了一番热烈的歌颂。屈原在独白中展示出的光明磊落,冲破黑暗、脾睨一切的胆识和勇气,与前面靳、郑二人的猥琐、阴暗、奸诈形成鲜明的对比。二人的密谋、对话,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反复朗诵这段独白,体会“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说说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三、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文字,分类概括其不同作用。
参考答案:
分类 举例
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道具、布景,有铺陈、渲染之效,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如课文开头的“东皇太一庙之正殿……时有大风咆哮”一段,描述了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布景等信息。
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 如“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诡谲地由右侧登场”“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这是提示人物的上下场;“郑詹尹立在神殿中,沉默有间……将屈原带出”“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则拳曲于胸前”,这是屈原的上场,提示屈原的衣着、容貌、神态等。
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神态的说明,来推进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如括号中的“命卫士乙”“迟疑地”“惊异”“含怒”“把面巾蒙上,向卫士”等。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分小组进行表演,为完成本单元的任务二做准备。
参考答案:
【提示】这里主要有靳尚、郑詹尹和屈原三个人物。靳尚,高高在上、阴险、恶毒。郑詹尹,阴险、胆怯、狡诈;他对靳尚毕恭毕敬,他的迟疑,不是因为心善,而是因为怕“惹出乱子”,心疼东皇太一庙,而在靳尚威胁说“大义灭亲”时,他“最后下定了决心”。屈原的部分,则要读出那种物我同化、光明磊落、坚贞高傲的形象,以及喷涌而出的愤慨激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人物对话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文中独白的思想内涵,把握独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本主旨的重要作用。(难点)
3.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诵读,分析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
2.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这部剧作的现实意义。
一、精读探究
1.请同学们大声诵读第二部分屈原的独白,思考:屈原的独白中写了哪些事物呢?
第1层: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这些自然之力,表达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2层:借怒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分析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PPT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屈原》独白部分激情澎湃,气势雄伟,极具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拟人兼呼告——爱憎表达最直接有力
排比和反复——句式整齐,情感表达更强烈
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4.屈原斥责东皇太一庙中的“土偶木梗”时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
【学法指导】分析第二人称的表达作用
第二人称的主要作用有:
(1)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宣泄情感;
(2)仿佛在和描写对象或读者对话,有呼告效果,增强感染力;(3)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感染力。
运用第二人称不仅符合屈原被囚禁在神像林立的东皇太一庙正殿这一实情,而且使屈原对黑暗势力的斥责更加直接,与黑暗势力的矛盾更加激烈,更能表现出屈原的怒不可遏和战斗勇气,同时有利于人物情感的宣泄,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
5.结合写作背景,探究《屈原》的现实意义
“我写这个剧本是一九四二年一月,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而且是在反动统治的中心——最黑暗的重庆。不仅中国社会又临到不同阶段的蜕变时期,而且在我的眼前看见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时代悲剧。”
——郭沫若
一九四二年,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合作探究
同样是郭沫若的作品,《天上的街市》与《屈原》的独白部分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天上的街市》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音调和谐,想象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屈原》的独白部分是喷薄而出的诗。独白部分直接抒情,不仅是对屈原典型性格的正面刻画,更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还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凸显出来,同时将屈原塑造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一个千古流传的爱国者形象。
三、课堂小结
文章主要记叙了靳尚和郑詹尹密谋毒害屈原及屈原的独白,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及对一众神灵的怒斥,表现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摧毁黑暗社会的热望,也表现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拓展延伸
屈原的名言警句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译文】前路漫长遥远无边,我将上天入地地寻求出路。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为此即使万死也不后悔。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译文】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含咀秋菊飘落的花瓣。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译文】天下都浑浊只有我清白(不同流合污),世人都醉了唯独我清醒。
五、随文写作
运用独白表现人物形象
本文中屈原的独白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请你也写一段独白,描写某一时刻某个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写作指导
①独白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心理活动,要选准说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②独白内容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③注入情感,让语言“活”起来。
写作示范
我正喜滋滋地“欣赏”卷头上的满分,突然听见两个同学在讨论一道选择题的答案,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我的卷子:咦?这道题老师改错了!怎么办?去跟老师说明情况?可这是我第一次拿满分,如果放学拿着这张满分试卷回家,不仅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说不定妈妈一高兴还会给我买心仪已久的篮球鞋。要不当什么也不知道吧!可是周小宇啊周小宇,老师平时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吗?这“有水分”的满分多不光彩啊!还是去跟老师说明情况吧!
六、课后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分小组进行表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17 屈原(节选)
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人物对话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文中独白的思想内涵,把握独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本主旨的重要作用。(难点)
3.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1.通过诵读,分析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
2.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这部剧作的现实意义。
课时目标
请同学们大声诵读第二部分屈原的独白,思考:屈原的独白中写了哪些事物呢?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东皇太一、云中君、
土偶木梗
东君、大司命、
少司命、湘君、湘夫人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东皇太一、云中君、土偶木梗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
第1层: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这些自然之力,表达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2层:借怒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内心独白
风、雷、电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 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人世间追求正义
光明的革新力量
象征
作者情感:
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懣和摧毁黑暗的热切盼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风、雷、电
人世间追求正义
光明的革新力量
象征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象征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洞庭湖、东海、长江
人民群众
象征
“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误会、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对社会的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
象征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
东皇太一、云中君、土偶木梗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
第2层:借怒斥神鬼偶像
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
“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根,你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什么个大司命,什么个少司命,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
“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以及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象征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
“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根,你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什么个大司命,什么个少司命,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
“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东皇太一、云中君、土偶木梗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
作者情感:
这些神鬼偶像指向的是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以及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象征
东皇太一、云中君、土偶木梗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
人/物
象征意义
风、雷、电
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屈原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屈原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东皇太一
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土偶木梗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
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湘君、湘夫人
那些悲观论者
《屈原》独白部分激情澎湃,气势雄伟,极具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拟人兼呼告
排比和反复
多用短句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
“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炸裂呀,我的身体!”
“炸裂呀,宇宙!”
“哭,哭有什么用?”
——爱憎表达最直接有力
——句式整齐,情感表达更强烈
——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屈原斥责东皇太一庙中的“土偶木梗”时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
[答题思路]
第二人称的主要作用有:
(1)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宣泄情感;
(2)仿佛在和描写对象或读者对话,有呼告效果,增强感染力;(3)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考点
分析第二人称的表达作用
[答题模式]
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感染力。
运用第二人称不仅符合屈原被囚禁在神像林立的东皇太一庙正殿这一实情,而且使屈原对黑暗势力的斥责更加直接,与黑暗势力的矛盾更加激烈,更能表现出屈原的怒不可遏和战斗勇气,同时有利于人物情感的宣泄,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
考点
品味戏剧中的台词
[答题技法]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品味台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如比喻、排比等。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品味台词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如象征、烘托等。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从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感情。
4.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画外音”。
“我写这个剧本是一九四二年一月,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而且是在反动统治的中心——最黑暗的重庆。不仅中国社会又临到不同阶段的蜕变时期,而且在我的眼前看见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时代悲剧。”
——郭沫若
  一九四二年,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背景链接
《屈原》不但是这一时期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是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同样是郭沫若的作品,《天上的街市》与《屈原》的独白部分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天上的街市》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音调和谐,想象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屈原》的独白部分是喷薄而出的诗。独白部分直接抒情,不仅是对屈原典型性格的正面刻画,更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还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凸显出来,同时将屈原塑造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一个千古流传的爱国者形象。
问题探究
屈原(节选)
第一部分:
(开端)
风——唤醒沉睡的一切
奸臣——密谋谋害屈原——处心积虑,凶残毒辣
第二部分:
(发展、高潮)
雷——迎来无限的自由
电——劈开坚固的黑暗
打破黑暗
带来光明
(歌颂)
东皇太一、云中君
东君
大司命、少司命
湘军、湘军夫人
昏庸腐朽
欺民惑众
(斥责)
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
结构梳理
文章主要记叙了靳尚和郑詹尹密谋毒害屈原及屈原的独白,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及对一众神灵的怒斥,表现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摧毁黑暗社会的热望,也表现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主旨归纳
屈原的名言警句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译文】前路漫长遥远无边,我将上天入地地寻求出路。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为此即使万死也不后悔。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译文】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含咀秋菊飘落的花瓣。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译文】天下都浑浊只有我清白(不同流合污),世人都醉了唯独我清醒。
拓展延伸
运用独白表现人物形象
本文中屈原的独白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请你也写一段独白,描写某一时刻某个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随文写作
写作指导
①独白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心理活动,要选准说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②独白内容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③注入情感,让语言“活”起来。
写作示范
我正喜滋滋地“欣赏”卷头上的满分,突然听见两个同学在讨论一道选择题的答案,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我的卷子:咦?这道题老师改错了!怎么办?去跟老师说明情况?可这是我第一次拿满分,如果放学拿着这张满分试卷回家,不仅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说不定妈妈一高兴还会给我买心仪已久的篮球鞋。要不当什么也不知道吧!可是周小宇啊周小宇,老师平时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吗?这“有水分”的满分多不光彩啊!还是去跟老师说明情况吧!
大段心理独白,生动形象写出“我”的心理变化,丰满了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分小组进行表演。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