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 功 功率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 功 功率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4 10: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功》教学设计
科目 物理 年级 主备人
课 题 §11.1 功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进行新课 : 学生实验:起瓶盖 一名同学用了很大力,但瓶盖没有被起起来;另一位同学用瓶起子将瓶盖起了起来。 虽然两位同学都对瓶盖有力的作用,但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了移动,那我们就说作用在物体上的这个力有了“成效”。 在物理学中,为了描述力的成效,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分析图片中做功的实例:原木、沙袋、推车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着重指出: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是否做功,尝试总结三种典型的不做功的情况。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功的计算 引:功的大小如何计算? (1)演示,不同情况下,力的成效都一样吗?做功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认真阅读教材P63——P64,自学做功多少的计算。 小结: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的成效越明显,做的功越多。 (2)总结,并板书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功的计算公式: 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3)例题 (4)活动:估算跳绳一分钟,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 总结本节知识要点,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 : P64课后习题 观察并思考 理解什么叫“做功” 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哪个物体(受力物体)做功。 认真阅读教材,自学功的计算 思考并计算
板书 设计 §11.1 功 力 功 (必要条件) 沿力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S=0 劳而无功 不做功 F=0 不劳无功 F⊥s 二、功的计算 1、公式: 2、单位: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