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小二黑结婚》内容简介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抗日战争时期,刘家峧(jiāo)村的青年队长、杀敌英雄小二黑(在一次反“扫荡”中,打死了两个敌人,荣获“特等射手”的称号),与本村俊美聪慧的姑娘小芹相爱。但因违背了父母亲的意志,遭到了各自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强烈反对。其时,担任村干部的流氓恶棍金旺,亦凭借手中职权,对小二黑和小芹进行残酷迫害,几乎使这对恋人的爱情夭折。后经过多方努力,这对情侣终于如愿以偿。
教材所选的是小说《小二黑结婚》的后四节。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他首先是个政治工作者,之后才是作家;他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产物,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等,大多反映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难得变革的题材。
作者简介
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十年浩劫中,赵树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终年64岁。
了解作家:查阅现当代文学史相关资料,填写关于流派创始人的信息表。
姓名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
生卒
籍贯
地位
经历
作品
评价
姓名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
生卒
籍贯
地位
经历
作品
评价
1913-2002
1906-1970
河北安平
山西沁水
现当代著名作家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
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1949年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
《白洋淀纪事》《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有一种对美的特殊追求。
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
比较《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中“焦点人物”水生嫂和三仙姑的形象特点,结合其他作品人物形象,概括孙犁和赵树理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
作家 作品 选文人物形象特点 人物整体特点
孙犁 《荷》
其它 赵 树 理 《小》
其它 比较《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中“焦点人物”水生嫂和三仙姑的形象特点,结合其他作品人物形象,概括孙犁和赵树理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
作家 作品 选文人物形象特点 人物整体特点
孙犁 《荷》
其它 赵 树 理 《小》
其它 水生嫂:温柔贤淑、深明大义、细心沉稳、乐观自信,是一位凝结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农村女性。
美:塑造最成功的多是年轻女性,以正面张扬居多。
《嘱咐》中坚强隐忍的水生嫂、《吴召儿》中勇敢灵巧的吴召儿、《风云初记》中端庄秀美的春儿、《钟》中敢爱敢恨的慧秀等。
三仙姑:自私恶毒、欺软怕硬、龌龊无耻、弄虚作假,暴露人性之丑,是封建落后农民的典型。
孟祥英的婆婆、李成娘、张木匠的母亲等,她们是封建文化的牺牲者,又成为下一代人性追求的施虐者。
丑”:刻画最出彩的多是老年女性,以反面批判居多。
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上,有评论者称赵树理的作品为“评书体小说”,试从结构框架的角度赏析《小二黑结婚》的特色。
结构类型 选文结构特色 结构整体特点
外结构
内结构
梳理结构框架
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上,有评论者称赵树理的作品为“评书体小说”,试从结构框架的角度赏析《小二黑结婚》的特色。
结构类型 选文结构特色 结构整体特点
外结构
内结构
梳理结构框架
①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②相对独立,均有主角;
③恋爱阻挠、双线并行;
④设置悬念,环环相扣。
①二诸葛和三仙姑:顽固—碰钉子—转变;
②小二黑和小芹:斗争—波折——胜利;
③全旺和兴旺:捣乱—破坏—失败。
吸收中国古典小说和说书艺术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改造,讲求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善于把握情节的内在逻辑,追求强烈的故事性。
选文 结构框架 《小二黑结婚》
《荷花淀》
(三)梳理结构框架——一横一纵
2.相较《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的结构设置迥异,试加以比较。
选文 结构框架 《小二黑结婚》
《荷花淀》
(三)梳理结构框架——一横一纵
2.相较《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的结构设置迥异,试加以比较。
点拨:在艺术表现上,赵树理依循的是民间和通俗的路径,突出和强化故事性,纵剖面、线型展开的写法成为其最普遍的方式,古老的模式和套路被他重新包装后再度登场;孙犁则多是继承传统文人的叙写风格,抓住生活的横断面集中表现人物灵魂的真与纯。
纵剖面
横断面
线型展开
集中表现
以故事为中心
以人物为中心
二位作家有不同的审美取向,最大的差异表现在语言运用上。请以比喻修辞为例,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
选文示例 特点赏析 修辞差异
品味语言运用——一灵一朴
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荷花淀》)
“打跳的梭鱼”透着一股灵气,“织布穿梭、缝衣透针的骈偶式构词用字,雅驯工整。
清新雅致、流畅活泼,常用白洋淀水乡事物取喻,书面化色彩略重。
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小二黑结婚》第2章)
“驴粪蛋”是十足的农村口语,在粗俗的喻体选择上体现了作家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幽默风趣、通俗平易,带有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口语化色彩明显。
定位风格,流派解说
孙犁和赵树理是“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根据上述的文本细读,查阅相关资料,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两个流派的特征。
1.“荷花淀派”:通过写白洋淀人民的日常生活、乡村风俗,以小见大地表现时代变迁。作品风格冲淡、自然,语言清丽、优美,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诗情画意,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在当时普遍铿锵雄武的战歌体写作中独树一帜。主要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丛维熙、房树民、韩映山、冉淮舟等。
定位风格,流派解说
2.“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主要代表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
求同:荷花和山药蛋均来自泥土,就这个角度而育,有着“解放区文学创作双壁”之称的赵树理和孙率,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质?
第一,两位都是农民知识分子,出身农村,与农民关系紧密。
第二,对农村和农民都很熟悉。但相较而言,孙犁和普通农民还是有距离感的,赵树理却和他们打成了一片,有人认为“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继鲁迅之后最了解农民的作家”。
第三,乡村情结和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孙犁自己认为,“我不习惯大城市生活……在这个城市,我害病十年,遇到动乱十年,创作很少”。乡村清新的空气、简单的人事关系、自由的创作氛围等,都让两位作家愿意由京折返。
四,善良纯粹的赤子本性。虽是如此,但二人在性格上却大相迥异:赵树理幽默风趣、胆大天真、爱认死理,愿意冲锋陷阵;孙犁沉默隐忍、外柔内刚、为人通达,选择退避三舍。在关乎命运抉择和创作的问题上,前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后者则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他们的作品,让人窥见闪耀着生命性灵光芒的作家风范,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
第三,二人潜隐的读者不同。赵树理立足于通俗文化,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的是“老百姓看得懂,对现实起作用”。孙犁写农村的人和事,表现人情、人性的内涵,底蕴是人道主义,潜隐的读者并非全是农民。总之,赵树理是直面现实带有忧患意识的叙写者,孙犁是超越现实追求理想情怀的抒写者。
首先,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存在较大不同。赵树理是“农民化了的知识分子”,作品紧贴时代的脉搏和需要而产生,多站在农民角度,反映人民心声;孙犁说“我是一名文士,不是一名战士”,表现出对文化身份的体认。
存异:两位作家在农村题材的创作上,可谓“一样藤开两样花”,这不同气象和风貌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是什么?
其次,二人的文学创作价值观念有差异。赵树理注重作品的实际功用,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教化功能和政治意图明显,带有革命现实主义特色;孙犁则认为文学创作的首要问题是艺术感染力,而政治倾向深藏其中,他努力在艺术创作和主流话语之间寻找契合点,保持浪漫主义风格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