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新课导入】
垂老别
杜甫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1.安史之乱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掌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模块一、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材料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原因: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藩镇割据的起源——节度使
材料三 安禄山拥兵边陲,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
……
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互相歧视。
……
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内部倾轧、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交织
原因:③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
图片:安禄山
安禄山身兼三镇的节度使,拥兵二十万,成为唐朝立国以来最有势力的军将。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原因:④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1)内忧外患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外重内轻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
(3)重兵在握
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视频: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视频素材唐安史之乱的大概经过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马嵬驿之变。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在763年被平定。
资料速递: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三)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答: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使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唐朝中央权力大大削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图片:唐代藩镇的分布
模块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人物扫描: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1、黄巢起义的原因
⑴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⑵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起义。
2.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
⑴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⑵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人物扫描 后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出身贫寒,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通过以上学习,你能说说唐朝衰亡的过程吗?
随堂小练
唐朝时辉煌灿烂的王朝,最终灭亡唐朝的人物是(B )
A. 黄巢 B. 朱温 C. 安禄山 D. 赵匡胤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灭亡唐朝”;
2、由题干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即可。
3、题干选择注意针对性。
模块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视频: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五代十国”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图片:锺繇楷书《宣示表》(拓片)
五代十国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皇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此局部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2)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3)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新课导入
垂老别
杜甫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目录与教学目标
目录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掌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一 安史之乱
材料一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从此君王不早朝春宵苦短日高起
—《长恨歌》
(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朝开元时期边镇驻军数量表(单位:万人)
——整理自《旧唐书》
外:边镇兵48.4万
内:中央军9万
VS
安西 北庭 河西 朔方 河东 范阳 平卢 陇右 剑南 岭南
2.4 2.0 7.3 6.4 5.5 9.1 3.7 7.5 3.0 1.5
材料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原因: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藩镇割据的起源——节度使
定义
唐朝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
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称节度使。
目的
职权
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
影响
虽接受唐政府诏令,但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割据势力。
唐玄宗时期边境设置的10个节度使
材料三 安禄山拥兵边陲,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
……
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互相歧视。
……
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原因:③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
内部倾轧、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交织
原因:④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安禄山身兼三镇的节度使,拥兵二十万,成为唐朝立国以来最有势力的军将。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安禄山703年—757年
(1)内忧外患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外重内轻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
(3)重兵在握
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乱持续八年之久。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河
黄
江
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二)安史之乱的过程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马嵬驿之变。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在763年被平定。
资料速递: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经 济
政治
对外关系
繁 荣
稳 定
和 睦
经 济
政治
对外关系
凋 敝
动荡
紧 张
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近于(唐朝)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可以视作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样一来,前面一段有了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三)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答: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使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唐朝中央权力大大削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人物扫描: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1、黄巢起义的原因
⑴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⑵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起义。
2.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相关史事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⑴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⑵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唐朝灭亡
人物扫描 后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出身贫寒,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事件 性质 影响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它是一场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它是一场农民起义,是一场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
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通过以上学习,你能说说唐朝衰亡的过程吗?
朱温灭唐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加剧矛盾
黄巢起义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
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唐朝时辉煌灿烂的王朝,最终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
黄巢
B. 朱温
C. 安禄山 D. 赵匡胤
B
随堂小练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灭亡唐朝”;
2、由题干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即可。
3、题干选择注意针对性。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2.“五代十国”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政权 时间 朝代 政权 时间 朝代
五 代 十 国
907-951
楚
后唐
923-936
后汉
947-950
后晋
936-947
后周
951-960
后梁
907-923
前蜀
907-925
闽
909-945
南汉
917-971
吴
918-937
南平
924-963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吴越
907-978
锺繇楷书《宣示表》(拓片)
五代十国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皇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此局部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相关史事
(2)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3)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时期还是出现了比较有为的君主,他就是周世宗柴荣,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些列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北宋的建立和统一打下了铺垫。
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时间:755年
结果:763年,叛军被平定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生活困苦
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时间:907年
概况:被朱温建立的后梁灭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及北汉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课堂小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