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2.从经历的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3.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
2.在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具准备】磁铁、小钢球、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
个吸引力,这是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力呢?请同学们试着归纳.
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师 我们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如何衡量力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物理学中的单位就用牛顿的名字命名.)
板书: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演示实验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用手压皮球,皮球变瘪了.
演示实验2: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学生实验:……
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板书: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 好,下面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踊跃回答,并分析判断力产生了哪种作用效果.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说明其原因.
演示实验3: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生:气球的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
师是什么使其速度发生改变的呢?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手对它的力(推力).
演示实验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是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板书:力的作用效果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很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会发生形变,不过肉眼无法看到.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
答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
师 力的作用效果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大家动手实验: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观察刻度尺弯曲的程度相同吗?
学生动手实验后回答:用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演示实验5:将同一个重物挂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观察刻度尺的形变。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所用力的作用点有关.
演示实验6:……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师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板书: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师 在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物体受力的情况,往往要采取力的示意图的方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4页图7.1-4)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表示法的特点:①箭头标明了受力的方向;②线段表示了力的大小;③红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然后归纳、总结,得出力的示意图特点.
板书:物理学中通常将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图形叫做力的示意图.
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受到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10N的拉力作用,作出拉力的示意图.
解析:作力的示意图,必须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本题中拉力用F表示,其作用点在木箱上,可以画在右上角等某个位置,也可以是中心处.方向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作出水平线便于参考画出斜向上30°角,大小标明10N.
答案:如图乙所示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作力的示意图,同时提醒学生在作图时,要注意:同一图中如果表示多个力时,受力的大小不同,线段的长度也应该不同,即力大的线段长些,力小的线段短些.
板书:同一图中,表示多个力时,比例要一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那么作用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力的作用点不在同一位置,则可以通过平行移动力的方向,把它们看作是在同一个作用点上,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有影响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分小组实验,然后展示实验成果。
学生:两位学生穿着溜冰鞋,一位同学推另一位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学生展示实验:(1)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感觉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觉到疼吗?(2)用手拍桌子.(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1)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板书:(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是成对出现的,有施力物体的同时就有受力物体.
【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初次接触力学知识,明白了力的概念,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二是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而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为了研究物体受力的情况,可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后面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力学知识,这部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大家注意观察、思考,加深理解.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深入观察、分析和总结,将抽象的力的概念弄懂、弄透,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有亲近感、成功感.
2.本节实验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同时要认真思考,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实验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探究,体会力的实质、特点、作用效果及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透过现象提炼实质的综合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