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1 杠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1 杠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4 16: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杆秤上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前情提要
一、教材分析:《杠杆》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杠杆一课共分两个课时,本节活动课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前两个课时杠杆的五个要素以及杠杆的分类的基础上,为提升学生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水平以及学生从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中抽象认识杠杆的形象寻找物理规律的素养而设计的一堂活动课。本课是本人正在研究的课题《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对培养物理学科素养有效性研究》的一节探究课型。旨在使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主动探索的能力增强,课前通过学生自主课前实验活动,观察制作杆秤模型使学生产生兴趣,建立物理原理对接生活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初中物理基本的科学素养。
设计过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进步。尤其是通过一段时间对物理的学习对物理实验充满着好奇心和兴奋感,并能利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交流、讨论,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又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活动,许多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应用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归纳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他们自己已积累了一定的的探究经验,比较注重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这样的“学情”较利于本节的学习任务驱动。
三、教学思想:本节课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这个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破只重知识教学而不重视过程和方法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
四、教学任务:“杠杆”一节在本教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既是前面“力”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内容“其他简单机械”探究学习的开始,本节的学习任务我把它分成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制作杆秤模型,在课下完成。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杆秤上的应用。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杆秤上的应用,难点是找到杆秤的定盘星量程和分度值以及标注杆秤的刻度线。
教学推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从杆秤中识别出杠杆的五个要素,熟练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绘制杠杆示意图,找到杆秤的定盘星、量程和分度值以及标注杆秤的刻度线。对杆秤增大量程,以及秤砣磨损等问题的处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杆秤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杆秤;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杆秤的动态平衡中的应用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并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具有利用杠杆为自己提供方便的强烈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做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探究活动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重要性。
二、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制杆秤模型、可变质量的“秤砣”。
2、教师:课件、黑板、戥子、天平配套的砝码、三维目标评价表、学生实验学案。
三维目标评价表:
评价内容 三维目标要求 组员 自评 组员 互评
全部达标A 五项达标B 其余C
了解 认识 经过 反映
活动评价
杠杆的定盘星
杠杆的量程
杠杆的分度值
杠杆量程变大
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交流

3、教学流程:(略)
三、教学过程:
1、在简单介绍中国人对杆秤的使用历史开始,老师先把同学们分配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位同学自己选择收集材料,课前制作小杆秤模型。借以考察同学们课前活动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2、用“讲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杆秤各个组成部分,为下一步的标注刻度,分析分度值的实验探究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3、用教师提供的天平配套砝码等工具探究杠杆刻度线标注。
设计、进行实验:1、杆秤的右边加挂秤砣使杆秤模型在水平位置平衡,找到定盘星的位置;
2、为小杆秤在找到定盘星的情况下用砝码标注刻度线;3、使用已有刻度线的杆秤称量鸡蛋的质量;4、使用已有刻度线的杆秤称量物理书的质量并发现量程不够;5、讨论得到增大量程的方法并实际操作改制;6、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找到秤砣磨损的杆秤带来的后果。
交流讨论:评估、交流各小组的实验过程的异同、出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并选出代表上台展示该小组的成果。通过交流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展示让学生体会成功感。
4、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在这节课上学生知识的收获、了解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了那些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汇报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了学生的日常认知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环节,既有学生所想又有学生未想到的,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相互倾听的场所,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多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要完全拘泥于自己的设计思路。反思这节课让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物理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熟悉物理学发展史不断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