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12: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老铺(pū pù) 正月(zhēnɡ zhènɡ) 白云观(ɡuān ɡuàn)
掺和(hé huo) 僧人(sēnɡ zēnɡ) 水浒传(hǔ xǔ)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uàn bàn jié rán tōnɡ xiāo jiǎo bàn zhǎ yǎn
áo zhōu zhǒnɡ zhànɡ nónɡ chóu xì nì rǎn ɡānɡ
3.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北京的春节》以人们的活动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 )
(2)《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等粥这件事略写,喝粥这件事详写。 ( )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 )
(4)《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他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
(5)《藏戏》先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接着从形成、面具、舞台、演出时间四个方面具体介绍。 ( )
4.选择下列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娇车 骆驼 元宵 万不得已
B. 一律 彩绘 广告 有声无力
C. 分外 特别 硾沫 张灯结采
D. 清楚 奇怪 普通 无睱顾及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寒食东风御柳斜(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B. 阳春布德泽(布:布施,给予)
C. 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D.纤纤擢素手(擢:伸出)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修辞手法一项是( )。
A.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B.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C.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D.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4)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B.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C.《草房子》这篇小说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D.春天的水乡,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5)《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三件事,下列哪一件不是的( )。
A.买杂拌儿 B.买爆竹
C.买玩艺儿 D.买年画
5.查字典填空。(4分)
“毫”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毫”字在字典中的解释:①长而尖细的毛。②秤或戥子上的提绳。③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表示一点儿也没有或一点儿也不。④计量单位名。
毫无诚意( ) 头毫( ) 狼毫( ) 毫米( )
6.选字组词。(3分)
辨 辩 瓣 蒜( ) ( )解 ( )别
喝 褐 渴 口( ) ( )水 ( )色
7.填写与“勇夺第一”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不重复。(3分)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 ,思雨在跳远比赛中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 。
8.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
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用关联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9.诗句填空。(4分)
(1)《迢迢牵牛星》一诗选自《 》。这首诗借 的神话故事来抒发女子之苦。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2)《寒食》中描写暮春时节景色的诗句是: 。
(3)《长歌行》中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与欣赏。(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
(1)光景: .
(2)截然不同: .
2.选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 的特点。(1分)
3.除夕真热闹,选段从哪些方面表现除夕真热闹的?(4分)
.
.
4.除夕真热闹,选段主要写了哪些活动?(2分)
.
.
5.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2分)
.
.
(二)课外阅读。(12分)
京腔的韵味 尽管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蒙绕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引起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而过,我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我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逛王府井大街,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股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的劲头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渐臻佳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的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冶人,几天一过,我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话,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选文有删改)
1.“望京兴叹”一词活用了成语 ,在句中的意思是 。文题“京腔的韵味”指的是 。 文章中京腔的“韵味”在形式上指的是 ,在内涵上指的是 。(5分)
2.作者以小见大,从浓浓的京腔中看出北京人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
.
3.“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
.
4.作者对京腔怀着怎样的感情?请你摘录文中相关的句子并加以说明。(3分)
.
.
三、表达与习作。(30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以《家乡的风俗》为题,介绍一种风俗,抓住风俗的特点来写。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老铺(pū pù√) 正月(zhēnɡ√ zhènɡ) 白云观(ɡuān√ɡuàn)
掺和(hé huo√) 僧人(sēnɡ√ zēnɡ) 水浒传(hǔ√ xǔ)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uàn bàn jié rán tōnɡ xiāo jiǎo bàn zhǎ yǎn
蒜瓣 截然 通宵 搅拌 眨眼
áo zhōu zhǒnɡ zhànɡ nónɡ chóu xì nì rǎn ɡānɡ
熬粥 肿胀 浓稠 细腻 染缸
3.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北京的春节》以人们的活动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
(2)《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等粥这件事略写,喝粥这件事详写。 (×)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
(4)《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他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5)《藏戏》先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接着从形成、面具、舞台、演出时间四个方面具体介绍。 (√)
4.选择下列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娇车 骆驼 元宵 万不得已
B. 一律 彩绘 广告 有声无力
C. 分外 特别 硾沫 张灯结采
D. 清楚 奇怪 普通 无睱顾及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寒食东风御柳斜(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B. 阳春布德泽(布:布施,给予)
C. 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D.纤纤擢素手(擢:伸出)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修辞手法一项是( B )。
A.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B.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C.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D.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4)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A.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B.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C.《草房子》这篇小说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D.春天的水乡,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5)《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三件事,下列哪一件不是的( D )。
A.买杂拌儿 B.买爆竹
C.买玩艺儿 D.买年画
5.查字典填空。(4分)
“毫”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亠 ,再查 9 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H ,再查音节háo。“毫”字在字典中的解释:①长而尖细的毛。②秤或戥子上的提绳。③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表示一点儿也没有或一点儿也不。④计量单位名。
毫无诚意(③) 头毫(②) 狼毫(①) 毫米(④)
6.选字组词。(3分)
辨 辩 瓣 蒜(瓣) (辩)解 (辨)别
喝 褐 渴 口(渴) (喝)水 (褐)色
7.填写与“勇夺第一”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不重复。(3分)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
8.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用关联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9.诗句填空。(4分)
(1)《迢迢牵牛星》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来抒发女子之苦。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寒食》中描写暮春时节景色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长歌行》中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阅读与欣赏。(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
(1)光景:在文中指初一的情景。
(2)截然不同: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选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热闹、隆重的特点。(1分)
3.除夕真热闹,选段从哪些方面表现除夕真热闹的?(4分)
①从味、色、声上能体会除夕真热闹。
②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4.除夕真热闹,选段主要写了哪些活动?(2分)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5.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2分)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二)课外阅读。(12分)
京腔的韵味 尽管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蒙绕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引起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而过,我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我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逛王府井大街,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股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的劲头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渐臻佳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的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冶人,几天一过,我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话,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选文有删改)
1.“望京兴叹”一词活用了成语望洋兴叹,在句中的意思是没有机会到北京,只有叹息。文题“京腔的韵味”指的是文中的“京味儿”。 文章中京腔的“韵味”在形式上指的是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以及节拍、音色、抑扬顿挫的劲头儿 ,在内涵上指的是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 。(5分)
2.作者以小见大,从浓浓的京腔中看出北京人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从浓浓的京腔中看出北京人豪爽、大度的性格特点。
3.“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在北京受到文化的陶冶,从内心深处热爱着北京的感情。
4.作者对京腔怀着怎样的感情?请你摘录文中相关的句子并加以说明。(3分)
作者在北京受到“京腔”文化的陶冶,从内心深处热爱北京。“京腔冶人,几天一过,我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话,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三、表达与习作。(30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以《家乡的风俗》为题,介绍一种风俗,抓住风俗的特点来写。不少于5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