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5 22: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二、教材分析
本课共两目。第一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讲述了从秦至清中期,赋役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变化情况。第二目“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简要介绍了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讲述了近代中国丧失与争取关税自主权、现代中国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相关问题在必修课程中有零星涉及,但不系统。因此,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过程,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条是赋税的主要对象逐步由人丁转向财产,另一条是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此外,还要注意古代针对某些特殊产品和工商业领域的专卖、征榷制度,它们在广义上也属于赋税制度的范围。
而关于当代的两个重要税种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过程,教材内容对历史渊源一笔带过,重点讲述近代以来制度的定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行情况。
三、学情分析
1.初中教材较少涉及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需在课前预习课本知识,并阅读相关补充资料。
2.本课概念众多,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行情况。
四、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演变的原因。
2.时空观念:按时序与空间梳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具体内容。
3.史料实证:借助课内外史料,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的问题,分析不同时期调整赋役、关税及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原因,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问题预设与回答讨论,提高学生认识、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赋役制度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独立与富强是关税自主的重要保障,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五、教学活动
◎教学导入:
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大家知道老师的工资是哪里来的吗?——国家发工资。
国家发工资的钱又是哪来的呢?——税收
大家知道的国家税收有哪些呢?——农业税、房产税、关税、个人所得税……有十几种。
【过渡】那么,税收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要收那么多税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习任务
(一)学习任务一
情境呈现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历史阶段,通常是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剩余生产物和贫富的差异,进而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出现了国家。为了保证国家行使职能,就需要向人民征收捐税。所以,生产力发展,是税收产生的基础;而国家的出现是赋税产生的前提。
——马金华《中国赋税史》
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史记 夏本纪》
禹定九州,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万国以康。
——《通典 食货四 赋税上》
问题设计
1.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赋税制度产生的原因?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奴隶制国家,要维持奴隶制国家职能的正常运行,必然需要实行税收制度。
2.赋税制度起源于何时?最初的赋税按什么标准征收,税率一般是多少?
——原始社会末期-夏朝之间。按田亩收税,税率一般为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
主要指向教学目标中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要求。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学会分析赋役制度是上层建筑,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即私有制的产生。而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其根源又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史料实证,分析与掌握赋税制度产生的历史证据与基本情况。
【过渡】奴隶社会的赋税制度大体如此。那么,进入封建社会后,赋税制度有何变化呢?
(二)学习任务二
情境呈现:阅读教材(5分钟),填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朝代 制度
秦汉 田赋(秦“泰半之赋”、汉“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人头税和徭役
隋唐 隋:租调役、租庸调制(唐前期)、两税法(唐后期)
北宋 两税法、募役法(北宋中期)
元朝 基本沿袭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分别实行于北方和南方,另行“科差”
明朝 两税法、一条鞭法(明后期)
清朝 摊丁入亩(雍正)
重要概念解读
1.田赋:是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基本、最主要来源。
2.租庸调制: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租即田租;庸为力役,可纳绢代役;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家则有调”。
问题设计
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发展趋势?标志性的制度改革分别是什么?
(1)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转向以田亩为主,人头税比重越来越少,直至被废除。如两税法和摊丁入亩。
(2)赋税种类: 赋役合并,税种由繁到简。如明朝的一条鞭法。商业税不断增加,尤其是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业征收重税。
(3)征税方式:实物税是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的主要征税方式,劳役也非常普遍。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征银逐步普遍化,货币税成为主要征税方式。如明朝的一条鞭法。
2.为什么会出现这这些重大变化?
(1)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转向以田亩为主既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2)赋役合并,赋税品种由繁到简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商业税的不断增加、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设计意图:主要指向教学目标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要求。利用表格,按照时序,整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具体内容,并能够正确解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及成因。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对内的税收制度,下面我们来学习了解对外的税收制度。
(三)学习任务三
情境呈现
“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经济大案,案件的主角是厦门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其于1994年成立远华集团,从成立到1999年案发,远华集团从事走私犯罪活动达五年之久,走私货物总值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额人民币300亿元,合计造成国家损失830亿元。 ——据百度百科整理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中英《江宁条约》,王铁崖编《中外旧约汇编》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问题设计
1. 赖昌星偷逃的人民币300亿元税额是什么税?——关税
2.什么是关税?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收关税?——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中国的关税开始征收于西周。
3.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据教材归纳中国力争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辛历程。——鸦片战争后。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1928年起“改订新约”,部分收回关税自主权(《中美关税条约》、中意、英、法、西“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中日关税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4.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改变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关税政策,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要求,同时强化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设计意图: 主要指向教学目标中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要求。通过史料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现代中国建立和完善关税制度的历程。在了解1951年进出口税则存在重大缺陷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与解读1985年进出口税则调整的目的与意义。通过了解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难历程与赖昌星案的危害,认识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性与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以民族富强为己任的志向,同时提高坚持民主法制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过渡】关税主要与从事外贸行业的经营者有关,而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的税种则是个人所得税。
(四)学习任务四
情境呈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设计
1.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何时?开始征收于何时?——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制度起步于1914年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征收于1936年国民政府时期。
2.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直到1980年才开始征收。这是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没有征收的必要。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产生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
3.1980年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后又数次修订完善。有何作用?——个人所得税法的制定与完善,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主要指向教学目标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要求。通过问题引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阐释教材知识,掌握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与发展过程,认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小结:赋税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夏朝之间,其发展演变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赋税的主要对象逐步由人丁转向财产,二是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既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缓和社会矛盾的封建国家治理的手段。
中国的关税征收始于西周,近代丧失关税自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不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更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而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北洋政府时期,新中国直到1980年才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法的制定对改革开放时期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和实现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