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步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6.散步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15: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步》说课稿
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理念,我今天的说课按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及学得怎么样几个方面展开。
学什么
学什么是由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决定的。《散步》是一篇散文,课程标准
第四学段阅读的相关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和理解亲情,语文要素是继续重视朗读。《散步》记叙了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因为选择走哪条路发生了分歧,最后母亲让步选择了小路,让人感受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
根据“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前要明确教学应该从哪级“台阶”开始,学生的阅读初感可能会有以下困难:感觉作者有些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选择走哪条路怎么会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呢?还有背上的加起来怎么会是整个世界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文以下3个学习目标:
1. 通过细读,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继续学习朗读,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加深情感体验。
以上两点为本文的学习重点。
3.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说怎么学和为什么这么学
接下来我说说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散步话题导入,学生畅谈感受,由此引入新课。
根据心理学规律,连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话题会比较感兴趣,容易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受,本文的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也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有同学在预习时提出来,我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家庭,怎么就成了整个世界呢?你们同意这个同学的观点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抓住他们的疑惑点,引发他们的兴趣,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2.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和他的妻子把母亲和儿子看作是整个世界,可见家人在他们心目中非常重要,在文章中有具体的体现吗?请找出这些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设计意图: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设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触摸语言,通过朗读读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本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我的观点是是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合作研讨,我会先安排5-7分钟让学生自学,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对内容、语言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时要分工明确,不让合作讨论流于形式。
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语言没那么敏感,他们找到是一些语句,比如: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
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母亲不愿出来,但作者却动员母亲,不把老人一个人孤独寂寞地留在家里,可见作者的孝心,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爱,觉得一家人散步一个都不能少。
这句话在“累”的后面要作较长时间的停顿,读出体力不支的感觉。信服地点点头,要读出欣慰、心悦诚服的语气,读的时候最好还要点点头。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走大路还是小路,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作者却说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
时那样难以抉择,可见母亲和儿子在他心目中都非常重要,这件事是很小,但有时候选择不当会引发家庭矛盾。
一霎时,这个地方要连读,语速要快。
第二层次学生对语言可能会敏感些,他们会抓住一些关键词来分析:比如
⑶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句话中的“太迟”“总算”“熬”可以让人感受到受煎熬的不仅仅是母亲,还有作者自己,看到母亲总算挺过来了,我们似乎看到作者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读这句话的时候,是叹息的语气,太迟、熬要读重音。两个太迟之间要停顿。
第三层次的学生更厉害,他们可能会抓住一些标点或结合环境描写来解读。比如第一段
开头作者不说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而是让四个人一一呈现,中间用的
标点是逗号,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一个一个向我们走来,意在告诉我们每一个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朗读时逗号一定要作停顿,读得慢一些。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来,老师可追问学生,第一段能否改为: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以此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
第四段
环境描写,在作者说“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之后,紧接着一段春天蓬勃生机的景物描写,暗示熬过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作者对此由衷地感恩。
最后老师小结:“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世”是时间意,“界”指空间意,时间与空间组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时间的角度上来看,母亲代表老年人,儿子代表儿童,我和妻子代表中年人,三个不同时期的人代表了人类成长的整个时间跨度,三颗互相关爱的心,撑起了人类美好的情感空间,在这样的时空交融中,我们似乎找到了这个家幸福快乐的源泉。
这个环节达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即学习目标1和2。
(三)搭建支架,探讨主旨
世界,其实就是生命的世界,一端是年老的生命,另一端是年幼的生命,中间是背起两端的壮年生命。
莫怀戚说: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我说我背上的 ,妻子背上的是 , 就是整个世界。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来完成填空。
预设:我背上的是“尊老”,妻子背上的是“爱幼”,“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伸”,“生命的源头到延伸”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问题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学生既要理解本文的主旨,突破本文的难点,又要完成一个句式的创造。交流前让学生先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老师巡视,然后再通过希沃或之江汇互动课堂投屏学生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是否已经读懂文章,即有没有学会,另一方面是让思维可视化,听到学生思考的声音,还有可以让其他学生在听的时候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
(四)规定句式,小结收获
这个环节由学生小结,但这个小结不是随意地谈,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定的句式去谈,比如这节课我本来在哪个问题上有疑惑,后来经过老师或同学的启发,现在终于想明白了。或者我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上有提升的,本来我只读到表面的意思,后来了解到深层的含义,也可以指向学法的小结。这样小结的目的是指向元认知学习,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指向深度学习。还有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学生讲给别人听的学习是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五)分层作业
(1)用关键词句法自主阅读文章《三代》,说说哪篇文章更使你感动。
(2)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朗诵《散步》并录音,或者陪家人散步。
附板书:
              我
    母亲     世界    儿子
                妻子
这个板书画了一个圆圈,表明在作者眼里,四位家庭成员构成了整个世界,在他的心目中,家人是非常的重要。
三、说学得怎样
学得怎么样一是看学生上课的状态,是否高投入,二是看他们的回答与最后的小结,是否达成学习目标。近年来,我致力于 “用心语文”的实践研究,用是指语用,心是指运用心理学、脑科学等规律科学施教,促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的发展, 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体表现为营造安全润泽的课堂氛围,努力发现学生表现的闪光点,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学习活动,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思维可视化,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杜威曾说:“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剥夺他们的明天。”我的教学追求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