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 托尔斯泰
制作人:杜海波
雷雨
曹禺
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戏剧语言,进一步分析鲁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的人物性格特点。
2.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品鉴丰富的潜台词。
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 ,它把 、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借助这些艺术手段塑造 ,揭示 ,反映社会生活。
就是戏剧文学,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戏剧的 。
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形象
社会矛盾
文学
剧本
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语言的种类
1、 (也叫舞台说明)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3、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 、 、
,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 。
更强烈
更典型
更集中
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舞台语言
走近作者
曹禺(1910-1996),中国
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
原名______,湖北潜江人。他从小
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
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_______。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万家宝
《雷雨》
《雷雨》、《日出》
预 习检 测
√
√
×
(此处应为“不谋而合”)
《雷雨》剧情简介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剧中人物关系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蘩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剧中人物关系及剧情简介
鲁贵
周朴园
繁漪
侍萍
周萍
鲁大海
周冲
四凤
夫妻
旧情人
夫妻
子女
子女
子女
亲兄弟
情敌
主仆
主仆情人
情人
四凤触电身亡;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尽;
繁漪疯了;
侍萍呆痴;
三十年风风雨雨 往事今事交织如雷
两代人恩恩怨怨 苦水恨水倾泻似雨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研读文本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
第二场:
周朴园同鲁大海的斗争冲突。
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把握人物性格:
1、体味人物言行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2、揣摩人物心理
3、探究舞台说明
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
欣赏“周鲁相见 ”一节,思考下列问题:
1、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在询问鲁侍萍的身份的时候,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3、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1、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2、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3、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4、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5、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6、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对死去的鲁侍萍
?
对活着的鲁侍萍
手段 言行
冷酷无情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探讨周朴园四次问鲁侍萍身份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 感到意外,疑惑
——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 有些不知所措
——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的。惊惧
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从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专制、蛮横、残忍和老谋深算。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侍萍有感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鲁侍萍形象
2、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思考1: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她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思考1
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说明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谅解与感动。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她想见又不想见的复杂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思考2 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鲁侍萍
思考:
1、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待了周朴园怎样的发家史?
2、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鲁大海怎样的性格特点?
3、为什么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还要辞退他呢?为什么一同辞退了鲁贵和四凤呢?
4、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欣赏第二场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 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剧中鲁大海的话交待了周朴园怎样的发家史?
明确:鲁大海的话充分揭露了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痛斥了周朴园血淋淋的发家史。
周朴园:丧尽天良
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鲁大海怎样的性格特点?
鲁大海愤怒痛斥周朴园血淋淋的发家史,之后大海又顽强地与周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鲁莽、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通过他的斗争让我们看到他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为什么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还要辞退他呢?为什么一同辞退了鲁贵和四凤呢?
鲁大海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与他所要塑造的儿子截然相反。而且由于大海是站在反抗他的立场上的,作为被他剥削的工人阶级代表。对自私、冷酷的周朴园而言,亲子关系远远比不上利益关系。若不开除他,就不能平息罢工,不能巩固自己剥削者的地位。至于鲁贵和四凤,则是出于要免除后患,不让他和侍萍的关系泄露出去。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阶级冲突使:
作家本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六、整体结构
雷雨主题
雷雨以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性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二场的结尾,鲁侍萍说了两句欲言又止的话,请分析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
赏析戏剧语言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高度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
再次阅读剧本,挑选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言。
体会周朴园、鲁侍萍语言:
个性化语言举例(一)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人物语言个性化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
个性化语言举例(二)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
潜台词分析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他就是你矿上的工人鲁大海。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繁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
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 )
周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 )
繁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
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 )
暗示
推动
暗示
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1、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
2、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
3、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到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
暗示
推动
推动
推动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读者和观众,使之也产生一种压抑感。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分析: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写法指导
在《雷雨》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重场戏中,作者特别注重描绘人物内心微妙的感情波动,善于以最准确、 最形象的语言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之处。剧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精练而又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内心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人物多变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常大量用于人物描写之中,离开了心理描写的人物描写是不完美的。因此,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进而描摹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1、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2、动作暗示。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3、景物烘托。即借绘景来显情。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
4、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的剖析、评价,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 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活方便。
随堂练笔
请以“坦诚”为话题,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品读戏剧
品味人生
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到死亡。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自一面看,《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这种憧憬的吸引,恰如童稚时谛听脸上划着经历的皱纹的父老们,在森森的夜半,津津地述说坟头鬼火,野庙僵尸的故事。
皮肤起了恐惧的寒栗,墙角似乎晃着摇摇的鬼影。然而奇怪,这“怕”本身就是个诱惑。我挪近身躯,咽着兴味的口沫,心惧怕地忐忑着,却一把提着那干枯的手,央求:“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所以《雷雨》的降生,是一种心情在作祟,一种情感的发酵,说它为宇宙作一种隐秘的理解,乃是狂妄的夸张。但以它代表个人一时性情的趋止,对那些“不可理解的”莫名的爱好,在我个人短短的生命中是显明地划成一道阶段。
与这样原始或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天空郁结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代表这样的性格是周繁漪,是鲁大海,甚至于是周萍,而流于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着妥协,缓冲,敷衍便是周朴园,以至于鲁贵。
但后者是前者的阴影,有了他们,前者才显得明亮。鲁妈,四凤,周冲是这明暗的间色,他们做成两个极端的阶梯。所以在《雷雨》的氛围里,周繁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遇,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这是我杜撰的,因为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形容词)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剧情的调整多半以它们为转移。
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其次是周冲。其他如四凤,如朴园,如鲁贵,都曾在孕育时,给我些苦痛与欣慰。但成了形后,反不给我多少满意。(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前两个性格已经成功。我愿特别提出来,只是因为这两种人抓住我的想象)。我喜欢看周繁漪这样的女人,但我的才力是贫弱的。我知道舞台上的她与我原来的企图,做成一种不可相信的参差。不过一个作者,总是不自主地有些姑息。对于繁漪,我仿佛是个很熟的朋友,我惭愧不能画出她一幅真实的像,近来盼望着遇见一位有灵魂有技能的演员扮她,交付给她血肉。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
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繁漪。(当然她们不是繁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繁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
提起周冲,繁漪的儿子。他也是我喜欢的人。我看过一次《雷雨》的公演,我很失望。那位演周冲的人有些轻视他的角色,他没有了解周冲,他只演到痴憨——那只是周冲粗犷的肉体,而忽略他的精神。周冲原是可喜的性格,他最无辜,而他与四凤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 (他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爱情。他不能了解他自己,他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一重一重的幻念,茧似地缚住了他。他看不清社会,他也看不清他所爱的人们。他犯着年轻人Quixotic病(Quixotic 意为“唐吉坷德式的,狂想的,不能实现的”,用这个词来形容周冲,指他脱离现实,沉迷幻想的这种特征,而这种特征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所特有的。),有着一切青春发动期的青年对现实那样的隔离。
他需要现实的铁锤来一次一次地敲醒他的梦。在喝药那一景,他才真认识了父亲的威权笼罩下的家庭。在鲁贵家里,忍受着鲁大海的侮慢,他才发现他和大海中间隔着一道不可填补的鸿沟。在末尾,繁漪唤他出来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的时候,他才看出他的母亲全不是他所想的那样。而四凤也不是能与他在冬天的早晨,明亮的海空,乘着白帆船向着无边的理想航驶去的伴侣。连续不断的失望绊住他的脚。每次失望都是一只尖利的锥,那是他应得的刑罚。他痛苦地感觉到现实的丑恶,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他的心。这样的人即便不为“残忍”的无所毁灭,他早晚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的梦掩埋,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步。甚至在情爱里,他依然认不清真实,抓住他的心的并不是四凤,或者任何美丽的女人。
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还是个渺茫的梦。所以当着四凤不得已地说破了她同周萍的事,使他伤心的,却不是因为四凤离弃了他,而是哀悼着一个美丽的梦的死亡。待到连母亲——那是十七岁的孩子的梦里幻化得最聪慧而慈祥的母亲,也这样丑恶地为着情爱痉挛地喊叫,他才彻头彻尾地感觉到现实的丑恶。他不能再活下去,他被人攻下了最后的堡垒,青春期的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点憧憬。于是他整个死了他生活最宝贵的部分——--------那情感的激荡。以后那偶然的或者残酷的肉体的死亡,对他算不得痛苦,也许反是最适当的了结。其实,在生前,他未始不隐隐觉得他是追求着一个不可及的理想。
他在鲁贵家里说过他白日的梦,那一段对着懵懂的四凤讲的:“海,……天,……船,……光明,……快乐,”的话,那也许是个无心的讽刺。他偏偏在那样地方津津地说着他最超脱的梦,那地方四周永远蒸发着腐秽的气息,瞎子们唱着唱不尽的春调。鲁贵如淤水塘边的癫蛤蟆,噪着他的丑恶的生意经。在四凤将和周萍同走的时候,他只说:(疑惑地,思考地)“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并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大概是胡闹”。于是他慷慨地让四凤跟着周萍,离弃了他。这不像一个爱人在申说,而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这样的超脱,无怪乎落在情热的火坑里的繁漪,是不能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