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卫风· 氓
《诗经》
《诗经》中的经典名篇《氓》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屡见不鲜,至今仍在上演的俗世生活故事——痴情女子负心汉,咏叹爱情的短暂和际遇的悲喜,烛照现实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其思想内容、情感认知和生命体验能够穿越时空,与今人对话共鸣,具有公共理性与社会道德的深远意义,便于展开“思辨性”阅读教学。那么,针对此诗的“思辨性”阅读如何切入呢?
(一)文本细节
1.三次淇水:
①“送子涉淇”淇水看见她对爱情的痴迷。
②“淇水汤汤”,淇水仿佛也在为她被抛弃而伤心。
③“淇则有岸”,淇水成为她迷惘时的精神寄托。
淇水见证着主人公恋爱婚姻的整个过程,既为故事产生提供环境,又为主人公情感变化创造氛围,还是贯穿全诗的结构线索,有很强的即视感。
卫风
氓
2.对“氓”称呼的三次变化:
没有好感的“氓”(那家伙)
有了感情,表示尊敬的“子”(您)
难舍难分,亲密无间的“尔”(你)
没有感彩的“士”(男人)
卫风
氓
感情线索
3.三次“笑”
“载笑载言”“咥其笑矣”“言笑晏晏”
三次“笑”分别指向谁的行为?为什么要指向这些对象?
明确:就描写对象而言,“载笑载言”是女子自己,“咥其笑矣”是兄弟们,“言笑晏晏”与后面的“信誓旦旦”连在一起判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氓”的行为。
三处笑,分别代表女子本人、亲属、爱人,这构成了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家庭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与人物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
三处笑的意义是否相同?
明确:这三处“笑”的意义并不一致,第二处“咥其笑矣”的“笑”明显是贬义词,是嘲讽、讥笑;而第一处的“笑”出现在恋爱时,是幸福甜蜜的曾经;第三处的“笑”是欢乐喜悦的过去。
“载笑载言”“咥其笑矣”“言笑晏晏”
为何“笑”的场景都是在过去?
明确:回忆才有“笑”,现实只有“讽”,只有“怨”,亲人不能理解,爱人无情背叛,自己痛苦无依、孤立无援。
(二)多元解读
《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鲍鹏山《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
女主人公形象是否完美?
完美
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现出女子温柔、痴情、善解人意;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句,在叙事中插入有特点的细节,可以感受到她对氓的热烈爱恋和无限温情;
③“桑”这一意象,采用比兴手法,以“桑”的盛衰之变,暗示女主的容颜之变、爱情之变、生活之变,女子在现实面前做出清醒和理智的判断;
完美
④“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部分,在简单的叙述中,女子的勤劳辛苦、不被理解的悲痛、暗自伤悼哀叹的辛酸一一呈现;
⑤最后部分“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中,女子面对丈夫的冷淡,并没有自轻自贱,而是积极反思,果断抽身离开,用掷地有声的宣告,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不完美
(1)婚姻向来都是人生大事,看上去淳朴老实的氓来求娶,却连媒人都没请,他的真心,值得怀疑。而这个姑娘,被氓伪装的“蚩蚩”样貌所迷惑,缺乏判断力,这为她后来婚姻走向死亡埋下隐患。———女子过于单纯,识人不清。
(2)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与其私订终身。———女子过于草率,轻许终身。
(3)女主人公的心魂、忧喜就完全交给了男子。我们可以看到,她日夜翘首盼望心上人,相聚则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分别却悲悲切切、哭哭啼啼,完全成了被爱情左右的情痴。———女子过于痴迷、丧失自我。
不完美
(4)出嫁后的女子任劳任怨、恪守妇道,苦守贫寒、节衣缩食、勤俭持家,但是,过度操劳使她容颜变得憔悴衰老,当花容月貌消失后,氓就对其不理不顾。———女子过于迁就、委曲求全。
(5)从她恋爱到结婚,我们始终没有见到她家人。女主人公爱情失败后,兄弟们没有为她打抱不平,伸张正义,反而嘲笑讽刺她,想必当初她不听亲人劝,不顾世俗言,自主意识非常强烈,一意孤行,而且婚后也没有与娘家保持联系,修复家庭关系,以致最终落得悲惨结局。———女子过于自我,孤军奋战。
(三)转化叙述视角
试从“男子”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恋爱和婚姻生活。
但终于让我无法忘怀的,是她看见我一贫如洗的家中,眼角流露的一丝失落。
我与她,生活在了一起。喜庆的气氛很快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贫困的家境。她最初并不适应做一个农民的妻子,粗粝的日子使她不复贩布时的神采,昼夜操持家务也让她身心俱疲。往往,她会说起她在城中色彩斑斓的日子,以及我二人相遇相恋的时光———只有在说起这些事时,她眸中才会重焕光彩。我有感于她的心情,更加奋力劳作,以期尽早还清外债。往往,我昼出夜归,霞光里有我的足迹。
岁月啊,最能消磨人心。我妻,她越发难以忍耐每日单调辛苦的生活,她的抱怨日渐频繁,于我的责备也是与日俱增。如今回想,真不怨她,怨我太执着于还债,太想太想带她过上好生活,一度,忘记了对她的关怀与温存。可能正是因了这样,她,我妻,疑心我变了心。一天天劳累身体,我竟不曾察觉她的心思,放任她的疑心滋长。于是,我们的日子里多了口角,少了体谅。明明啊,每每事后都很懊悔,但争吵前却都不能克制。我一直等待———我能感到她也在等待着———等待着,盼望着债被还完的那天,她与我重归于好。
……
(四)1+N的专题化学习
在一个人的经验范围内,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种态度就是批判性思维。
——格拉泽尔
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小雅·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塘上行
【作者】甄宓 【朝代】汉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山采蘼芜
【作者】佚名 【朝代】汉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七哀诗
曹植 〔两汉〕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寒女吟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
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
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
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
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
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
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弃妇”的形象,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刚毅果断型,与《氓》中的女主角一样,对男子的变心失望透顶,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勇敢地告别过去,具有反抗意识,《有所思》《寒女吟》同属此类;
一类是软弱依附型,女子深陷爱情无法自拔,对男子并不指责,反而寄希望于丈夫回心转意,《邶风·谷风》《上山采蘼芜》和《塘上行》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其典型代表;
一类是自我伤悼型,主人公自怨自艾,爱得痴情,怨得分明,却不表现出对现实的反抗,如《小雅·白华》《七哀诗》
男性与女性在封建社会都可能会是被弃对象,女子在‘夫为妻纲’的伦理中被弃,而男子在‘君为臣纲’的伦理中被弃,其得幸与见弃乃全然操之于高高在上的为夫与为君者的手中。
——叶嘉莹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