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七年级下 第4课图像数据 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七年级下 第4课图像数据 课件(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3-04 14: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4课 图像数据
七年级下
本课学习任务
通过了解图像数字化的过程,理解图像分辨率、像素深度等概念,进一步了解各种图像格式特点,理解采样与量化,了解图像压缩与编码原理,学会计算图像文件的数据量,为下一步更好进行图像处理做准备。
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图片,形象生动的图片也为多媒体作品平添了许多绚丽的画面,从而增强了多媒体作品的可读性。
一、图像数字化
在计算机中处理图像,首先将图像通过数字化转变成计算机能够显示和存储的格式,然后才可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如图4一1所示,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主要为采样、量化与编码。
二、图像的采样与量化
图像采样就是把一幅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等间距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一个网格所形成的微小方格称为像素点(如图4-2所示)。每个像素点代表一个数据,像素点越多,图像越精细,但要求的存储量也越大。
二、图像的采样与量化
图像属性包含像素深度、分辨率等参数。
图像分辨率是图像精细程度的度量方法,对同样尺寸的一幅图,若像素数目越大,则说明图像的分辨率越高,看起来就越逼真;相反,图像显得越粗糙(如图4一3所示)。图像分辨率的表达方式为“水平像素数x垂直像素数。
二、图像的采样与量化
图像属性包含像素深度、分辨率等参数。
像素深度(又称颜色深度)是指图像能够容纳的颜色总数,它反映了采样的质量,用量化位数来表示,如图4-4所示,若位数值越大,则图像颜色层次越丰富,图像可以拥有更多的颜色,产生的图像效果就更细腻逼真,但同时也会占用更大的存储空间。
亲身体验
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7.4”
任务一:查看“比较1”中两张不同尺寸图片的像素和颜色
任务二:查看“比较2”中两张不同模式(彩色模式和黑白模式图片的像素和颜色
三、图像的编码与压缩
量化后的图像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码,依据不同的编码方式,分为不同的图像文件类型。不同类型的图像各有特点。
文件格式 特点
BMP格式 失真少,但占用空间偏大
GIF格式 最多存储256色,是一种动态图片
JPEG格式 高压缩,文件尺寸较小且失真也小
PNG文件格式 流式网络图形格式,支持24位颜色深度图像
PSD文件格式 Photoshop专用格式,支持多模式色彩,但占用空间大
三、图像的编码与压缩
图像压缩一般也是有损压缩。未经压缩的图像数据可用如下公式估算:
图像数据量=图像分辨率×颜色深度/8(B)
例如,未经压缩的一张颜色深度为8位的彩色图像,以尺寸为600×800像素进行存储,那么需要存储的图像数据量约为(600×800×8)/8=480000(B)。图像压缩后的文件大小既跟压缩技术相关,有时也跟图像本身的特点有关,因此不用能公式来简单计算。
试一试、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1.在“画图”程序中创建一幅像素为640×480的真彩色图像,保存为“bmp”格式。
2.根据公式图像数据量=图像分辨率×颜色深度/8(B)计算文件大小
3.查看文件实际大小
未经压缩的图像文件可以用图像数据量公式计算,压缩过图像数据参数已经发生变化,不能用图像文件数据量的公式进行计算。
随堂练习
1.图像数字化的主要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一幅图的图像尺寸是300×500,尝试修改图像尺寸为800×600像素,观察比较,说一说有什么变化?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