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
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解答】解:感觉器官中有许多神经末梢,能够接受刺激产生信息,产生的信息由神经传到大脑中,在大脑中形成感觉,B错误;故选: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传递刺激的结构
B.感受器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
C.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感觉的结构
【解答】解:A、感受器转换信息,但不传递信息。信息的传递由神经纤维完成。不正确。
B、感受器不具备传递信息功能,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正确。
C、这个说法太绝对了。血糖浓度感受器就没有在皮肤上。不是“各种”。不正确。
D、感受器只能接受刺激,将刺激转换为电信号,并不能形成感觉,感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不正确。
故选:B。
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痛觉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
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D.均在大脑
【解答】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伤后感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故选:C。
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 。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这说明了 。
【解答】解:(1)皮肤的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觉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3)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闻不到香味,并且吃起食物来总是觉得没有味道。
故答案为:(1)热觉;
(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3)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味蕾位于味觉细胞内
B.味觉细胞位于味蕾内
C.舌上有4个味蕾,分别感受酸、甜、苦、咸
D.一个味蕾中有一个味觉细胞
【解答】解: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这就是味觉。味觉细胞位于味蕾内,一个味蕾中有多个味觉细胞。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味蕾分辩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舌尖对甜、咸敏感,对苦、酸也敏感,舌的外侧对酸最敏感,舌根对苦最敏感。
故选:B。 www.21-cn-jy.com
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解答】解: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故选:D。 【版权所有:21教
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
【解答】解:味觉的形成: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 胞,使其产生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原因是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故选:C。
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经不能形成嗅觉
B. 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 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触觉
D. 皮肤各个部位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手臂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们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为( C )
A. 热觉、味觉、痛觉 B. 听觉、触觉、冷觉 C. 视觉、嗅觉、味觉 D. 触觉、听觉、味觉
例2-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A。
例2-2.(2019秋 南明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靠敲打物体发出的
B.响尾蛇遇到危险时会“响尾”,然后发出“滋滋”的声音警告对方,
之所以响尾,是由于尾部空心、坚硬的鳞片振动 www-2-1-cnjy-com
C.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立即消失
D.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解答】解:A、物体发声是靠振动发出的,故A错误;
B、响尾蛇之所以响尾,是由于蛇的尾部是由许多空心、坚硬的鳞片组成,当响尾蛇振动身体它们相互摩擦振动而发声,故B正确;
C、物体振动停止后,发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立即消失,故C错误;
D、液体、气体的振动也会发出声音,故D错误。
故选:B。
1.(2018秋 蓝田县期末)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出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
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
【解答】解:
A、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鱼缸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
B、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声音是鱼缸振动产生的,鱼缸振动的声音通过水传递给鱼,这表明水能够传递声音,故B正确;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鱼缸﹣﹣水﹣﹣鱼,故C错误;
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鱼缸振动的声音会通过鱼缸和水传递给金鱼,金鱼会受到惊吓,故D错误。
故选:B。
2.(2019秋 松滋市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解答】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
(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例3-1.(2019秋 连江县期中)声音分别在空气、金属和水三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空气、水、金属 B.空气、金属、水
C.金属、空气、水 D.水、金属、空气
【解答】解:金属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根据声速的规律,声速从小到大依次是:空气、水、金属。
故选:A。
例3-2.某物理学习小组成员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制管厂找到一根长153m的直铁管.一位同学在铁管一端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声并计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管子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声音在铁中传播,从铁管一端传到另一端需要多少秒?0.102s
(2)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音传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此实验中,在铁管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t1=153m/1500m/s=0.102s;声音在空气管中的传播时间t2=153m/340m/s=0.45s;
声音在空气中与在铁管中的时间差t1-t2=0.45s-0.102s=0.348s,
时间差大于0.1秒,所以能听到2次声音.
例3-3.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秒)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A 【解析】声音在铁中传播18m用的时间为:
;
声音在水中传播18m用的时间为: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8m用的时间为:
;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时间相关不到0.1s,人耳分辨不出来,只能听到1次声音。
1.(2018秋 炎陵县期末)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原因不明
【解答】解: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能发声,只是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错误;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很大,由于缺少介质,人耳才无法听到;故B错误;
C、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是因为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故C正确;
D、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由于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D错误;
故选:C。
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解答】解: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选:B。
3.(2020 天水)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解答】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响度越小。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故D正确。
故选:D。
4.(2020 苏州)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s、t甲、t乙表示)
【解答】(1)声音的传播距离为s=vt=340m/s×0.001s=0.34m;
(2)由记录过程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故t甲>t乙;
(3)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t=,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故答案为:(1)0.34;(2)>;(3)。
例4-1.(2020 天津)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解答】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例4-2.(2020 北京)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解答】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例4-3.(2020 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解答】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当电视音响振动幅度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很大,所以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C。
例4-4.(2020 随州)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答】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例4-5.(2020 南京)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活塞”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2020 黑龙江)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解答】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故A符合题意;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故B不合题意;
C、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 甘孜州)如图所示,将一把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解答】由题意可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增加,其伸出部分质量增大、体积增大,钢尺的振动会变慢,振动频率会逐渐变小,音调逐渐变低,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的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的。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解答】解:用棒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故图中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降低;
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瓶内空气柱变短,振动变快,频率变大,所以听到声音的音调会变高。21教育网
故答案为:瓶子和水;降低;空气;变高。
4.(2018秋 杭锦后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B。
例5-1.(2020 邵阳)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答】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后面的学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不是解决办法的根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例5-2.(2020 深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解答】A、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A正确;
B、防噪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错误;
D、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1.(2020 眉山)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解答】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B错误。
C、声音从发出到反射面的时间为t=×0.1s=0.05s;人离反射面的距离为s=vt=340m/s×0.05s=17m,故C正确。
D、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媒介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D错误。故选:A。
2.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且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解答】解:
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例6-1.在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解答】解: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声波,A不符合题意;
B、鼓膜的功能是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B符合题意;
C、听小骨的功能是传导振动;C不符合题意;
D、外耳道的功能是传导声波,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cn·jy·com
例6-2.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
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
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
【解答】解: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因此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形成听觉和位觉都在大脑皮层中。
故选:C。 2·1·c·n·j·
例6-3.(2019春 仙游县期中)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中耳的结构没有受到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2-1-c-n-j-y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解答】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由上可知,某人失聪后,医生检查发现中耳的结构完好无损,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选:A。 21
例6-4.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版权所有:21教育】
A.听小骨损坏 B.听觉神经损坏
C.鼓膜被震破 D.以上都不对
【解答】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耳膜内外压强相等(因为内部连通),避免对耳膜造成损伤;如果闭嘴的同时用双手堵耳,这样噪声就会在接受处减弱噪声,防治对耳朵造成伤害。
故选:C。 21*cnjy*com
例6-5.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耳蜗 B.耳蜗、半规管
C.前庭、半规管 D.耳蜗、前庭、半规管
【解答】解:鼓室内有空气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因此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www.21-cn-jy.com
例6-6.绍兴是一个酒乡,要酿造好酒,不但要用好米、好水,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品酒师。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是干不了这个职业的,这是因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要保持味觉灵敏必须减少刺激
B.酒鬼贪吃,误事
C.酒鬼喝醉了,酒杯拿不稳
D.品酒师具有特殊的本领
【解答】解:绍兴是一个酒乡,要酿造好酒,不但要用好米、好水,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品酒师。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是干不了这个职业的,这是因为要保持味觉灵敏必须减少刺激
故选:A。
1.细菌进入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 )
A.听神经受到损伤 B.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
C.大脑受到损伤 D.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解答】解: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中耳出现异常,是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故选:D。
2.人说话或唱歌是靠人的 ____振动,进而引起周围的 振动,直至传到我们的耳中,引起鼓膜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引起听觉。
【解答】解:人说话或唱歌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故答案为:声带,空气,振动,听觉神经。
3.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 ] 和[ ] 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 .
(2)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 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 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 (填数码)
(3)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或 .使[ ] 内外的气压保持 ,以免震破[ ] 而失去听觉.
【解答】解:(1)5半规管和7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
(2)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6是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经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9大脑皮层的听觉中中枢形成听觉.
(3)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1)5半规管;7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2)2或3;6;9(3)张开口;闭嘴、堵耳;3鼓膜;平衡;3鼓膜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
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传递刺激的结构
B.感受器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
C.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感觉的结构
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痛觉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
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D.均在大脑
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 。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这说明了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味蕾位于味觉细胞内
B.味觉细胞位于味蕾内
C.舌上有4个味蕾,分别感受酸、甜、苦、咸
D.一个味蕾中有一个味觉细胞ww.21-cn-jy.com
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版权所有:21教
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
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经不能形成嗅觉
B. 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 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触觉
D. 皮肤各个部位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手臂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们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为( )
A. 热觉、味觉、痛觉 B. 听觉、触觉、冷觉 C. 视觉、嗅觉、味觉 D. 触觉、听觉、味觉
例2-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例2-2.(2019秋 南明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靠敲打物体发出的
B.响尾蛇遇到危险时会“响尾”,然后发出“滋滋”的声音警告对方,
之所以响尾,是由于尾部空心、坚硬的鳞片振动 www-2-1-cnjy-com
C.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立即消失
D.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1.(2018秋 蓝田县期末)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出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
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
2.(2019秋 松滋市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例3-1.(2019秋 连江县期中)声音分别在空气、金属和水三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空气、水、金属 B.空气、金属、水
C.金属、空气、水 D.水、金属、空气
例3-2.某物理学习小组成员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制管厂找到一根长153m的直铁管.一位同学在铁管一端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声并计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管子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声音在铁中传播,从铁管一端传到另一端需要多少秒?
(2)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音传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此实验中,在铁管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例3-3.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秒)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2018秋 炎陵县期末)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原因不明
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3.(2020 天水)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4.(2020 苏州)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s、t甲、t乙表示)
例4-1.(2020 天津)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例4-2.(2020 北京)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例4-3.(2020 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例4-4.(2020 随州)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例4-5.(2020 南京)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活塞”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1.(2020 黑龙江)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2.(2020 甘孜州)如图所示,将一把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3.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的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的。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1教育网
4.(2018秋 杭锦后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传播的条件
例5-1.(2020 邵阳)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例5-2.(2020 深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1.(2020 眉山)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2.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且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例6-1.在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1·cn·jy·com
例6-2.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
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
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2·1·c·n·j·
例6-3.(2019春 仙游县期中)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中耳的结构没有受到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2-1-c-n-j-y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21
例6-4.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版权所有:21教育】
A.听小骨损坏 B.听觉神经损坏
C.鼓膜被震破 D.以上都不对om
例6-5.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耳蜗 B.耳蜗、半规管
C.前庭、半规管 D.耳蜗、前庭、半规管ww.21-cn-jy.com
例6-6.绍兴是一个酒乡,要酿造好酒,不但要用好米、好水,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品酒师。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是干不了这个职业的,这是因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要保持味觉灵敏必须减少刺激
B.酒鬼贪吃,误事
C.酒鬼喝醉了,酒杯拿不稳
D.品酒师具有特殊的本领
1.细菌进入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 )
A.听神经受到损伤 B.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
C.大脑受到损伤 D.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2.人说话或唱歌是靠人的 ____振动,进而引起周围的 振动,直至传到我们的耳中,引起鼓膜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引起听觉。
3.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 ] 和[ ] 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 .
(2)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 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 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 (填数码)
(3)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或 .使[ ] 内外的气压保持 ,以免震破[ ] 而失去听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