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第二单元《光与色、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第二单元《光与色、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07 14:55:23

文档简介

例1-1.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例1-2. 从路灯下经过时人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若小明夜晚沿如图所示的直线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会沿着图中的哪条路径(   )
A. 路径1 B. 路径2 C. 路径3 D. 都有可能
例1-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发生日食的图片,下面关于日食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B.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圆形的
C.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形成的
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
例1-4.(2019秋 昆山市期中)2009年,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例1-5.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2020 福建)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实/虚)。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
(3)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2020 金华)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子里的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圆形光斑
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B.C.D.
例2-1.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例2-2.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即可)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   放到C处。(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A.B.C.D.
例3-1.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景使人惆怅。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21世纪网版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3-2.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是因为(  )
A.白纸发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蓝色
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的光
C.蓝色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D.蓝色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例3-3.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1.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上帝给世间万物分发各种颜色,由它们自由选择。花儿想:“我喜欢红花,说不定别人也喜欢,那就让给别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颜色,却把红色反射给别人。结果,它变成了红色的。其他动植物也像花儿这样想着别人,结果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你认为黑乌鸦会是怎样想的(  )21教育
A.我就喜欢黑色
B.我什么颜色也不喜欢,因此什么颜色我都不要
C.我各种颜色都喜欢,让我变得五颜六色吧
D.我喜欢红色和黄色,我只要这两种颜色
2.(2020 苏州)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   (吸收/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
3. 健康码是疫情期间用来展示健康状态的二维码,如图是健康码的绿码,下列关于绿码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B. 白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C. 绿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D. 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例4-1.比较红外线和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杀菌作用
B.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
C.红外线是介于红光和橙光之间的一种可见光
D.紫外线是处于紫光外侧的一种不可见光
例4-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B.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纸币的真伪
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
例5-1.小吴与小徐用如图装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关实验操作与目的不合理的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F或E,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B.改变OB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
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
例5-2.(2020 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例5-3.(2020 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例5-4.(2020 宜昌)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墙上手影“孔雀” B.水中“折笔” C.湖面“月影” D.树荫下“光斑”
例5-5.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
1.(2020 福建)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次数角度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2.(2020 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例6-1.(2019秋 江都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发生镜面反射
例6-2.关于甲、乙两图表现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与图乙的反射有关
1.(2019秋 庐江县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越看得清,漫反射的效果越好
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
C.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都遵守反射定律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2.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   处(均选填“亮”或“暗”)。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出处:21教育
例7-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例7-2.如图所示,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21·世纪*教育网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例7-3.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
甲同学 B.甲、乙同学
C.丙、丁同学 D.丁同学
例7-4.(2020 舟山)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1.(2020 绥化)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总是静止的
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
2.(2020 衡阳)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3.(2020 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4.(2020 宁夏)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   ;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   。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   。
5.(2020 黑龙江)(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例8-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B.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C.通过汽车的后视镜看到车后的其他车辆
D.钢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断了
例8-2.(2020 湖州)如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B. C. D.
例8-3.(2019 杭州)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例8-4.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
( )
A. 云是像,鱼是实物 B. 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 云和鱼都是实像 D. 云和鱼都是虚像
例8-5.(2020 广东)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B. C. D.
1.(2020 衡阳)下列光现象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潜望镜 B. 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C.手影 D.有趣的倒影
2.(2020 天水)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3.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在E处,现用激光笔从A点往哪点照射可照亮铜钱(  )2-1-c-n-j-y
A.B点 B.E点 C.C点 D.D点
4.如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传播的示意图,其中实线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OB是折射光线 B.AO是入射光线
C.入射角是30° D.空气在NN′的右侧
5.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角等于30° B. 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边是玻璃
6.(2019·绍兴)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例9-1.(2020 邵阳)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根据平面镜中的像A'B'画出物体AB。
例9-2.(2020 南京)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射向平面镜,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例9-3.(2020 成都)如图所示,请画出激光束从三棱镜折射入空气时,法线的位置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例9-4.(2020 安徽)图中MN为平面镜,0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1.(2020 德州)光与平面镜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2020 河南)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问,常让被测者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墙壁上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情在图中作出教通着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3.(2020 绥化)如图所示,一束光AB从空气斜射向透明玻璃,请作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4.(2020 黔南州)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5.(2020 黔东南州)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6.(2020 新疆)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7.(2020 黔西南州)如图,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眼睛在B处看到硬币在C处。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2例1-1.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选:D。
例1-2. 从路灯下经过时人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若小明夜晚沿如图所示的直线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会沿着图中的哪条路径( B )
A. 路径1 B. 路径2 C. 路径3 D. 都有可能
例1-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发生日食的图片,下面关于日食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B.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圆形的
C.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形成的
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
【解答】解: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使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即出现日食现象,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正确;
(2)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形成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光斑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所以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光斑是图中的弯月形,故D正确,B错误;
故选:B。
例1-4.(2019秋 昆山市期中)2009年,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解答】解:
(1)小孔形成与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
(2)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像)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
例1-5.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是正确的。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
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
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故选:A。
1.(2020 福建)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解答】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被月球挡着而照射不到地球,我们在地球上就只能看见部分太阳,这就是日环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实/虚)。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
(3)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
(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见下图: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侧,像距不变;让物体远离N筒,△AOB与△A′OB′的相似比变大,AB大小不变,则像变小。21*cnjy*com
故答案为:(1)倒立;实;(2)直线传播;无关;(3)不变;变小。
3.(2020 金华)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子里的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圆形光斑
【解答】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镜子里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耀眼的铁栏杆,属于镜面反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不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B.C.D.
【解答】解:(1)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
(2)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故选:C。
例2-1.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解答】解:A、霓虹灯的灯光是因为里边的是稀有气体,是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不是光的色散;。
B、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2-1-c-n-j-y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它颜色都是根据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
故选:D。
例2-2.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A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即可)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   放到C处。(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
【解答】解:(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是复色光;
(3)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红外取暖器利用了这一特点;
(4)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100元纸币放到C处来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
故答案为:(1)色散;牛顿;(2)不是;(3)红外取暖器;(4)100元纸币。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A.B.C.D.
【解答】解: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
故选:B。
例3-1.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景使人惆怅。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21世纪网版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答】解:桃花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只有红色的光被桃花反射,其余颜色的光被桃花吸收了。
故选:C。
例3-2.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是因为(  )
A.白纸发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蓝色
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的光
C.蓝色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D.蓝色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解答】解:太阳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太阳光照射白纸时,白纸反射太阳光的七种色光;当七种色光射向透明的蓝色眼镜片时,透明的蓝色眼镜片只让蓝光通过,其他的颜色被透明的蓝色眼镜片吸收,只有蓝光通过镜片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白纸变成蓝色,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例3-3.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解答】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①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②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③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在红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选:B。
1.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上帝给世间万物分发各种颜色,由它们自由选择。花儿想:“我喜欢红花,说不定别人也喜欢,那就让给别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颜色,却把红色反射给别人。结果,它变成了红色的。其他动植物也像花儿这样想着别人,结果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你认为黑乌鸦会是怎样想的(  )21教育
A.我就喜欢黑色
B.我什么颜色也不喜欢,因此什么颜色我都不要
C.我各种颜色都喜欢,让我变得五颜六色吧
D.我喜欢红色和黄色,我只要这两种颜色
【解答】解:大多数动植物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反射出去,自己却变成这种颜色的,说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看起来就是什么颜色;乌鸦是黑色的,没有反射任何色光,把各种色光都吸收了,它一定是喜欢所有颜色,想变成五颜六色的。故选:C。
2.(2020 苏州)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   (吸收/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
【解答】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反射黄色光。
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白色背景板反射红光,故区域呈现红色。
故答案为:反射;红。
3. 健康码是疫情期间用来展示健康状态的二维码,如图是健康码的绿码,下列关于绿码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绿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B. 白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C. 绿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D. 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例4-1.比较红外线和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杀菌作用
B.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
C.红外线是介于红光和橙光之间的一种可见光
D.紫外线是处于紫光外侧的一种不可见光
【解答】解:A、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具有杀菌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红外线是红光之外的不可见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紫外线是位于紫光以外的不可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例4-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B.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纸币的真伪
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
【解答】解: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
B、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故B正确;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C错误;
D、紫外线可以杀菌,所以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故D正确。故选:C。
例5-1.小吴与小徐用如图装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关实验操作与目的不合理的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F或E,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B.改变OB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
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
【解答】解:A、沿ON前后转动板F或E,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故说法正确;
B、由于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改变OA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故说法错误;
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故说法正确;
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故说法正确;
本题是选择错误的答案,故选B。
故选:B。
例5-2.(2020 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解答】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
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
例5-3.(2020 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错误;
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
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故选:D。
例5-4.(2020 宜昌)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墙上手影“孔雀” B.水中“折笔” C.湖面“月影” D.树荫下“光斑”
【解答】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B、水中“折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项不符合题意。
C、湖面“月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此项符合题意。
D、林中“光斑”,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例5-4.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D )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
1.(2020 福建)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次数角度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内;(3)可逆;(4)漫反射。
2.(2020 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解答】(1)白色纸板ACDB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5)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5)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例6-1.(2019秋 江都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B正确;
C、干燥的路面和潮湿的路面都会发生反射,故C错误;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例6-2.关于甲、乙两图表现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与图乙的反射有关
【解答】解:
AB、根据图示可知,甲、乙的入射光线都平行,而甲的反射光线也平行,乙的反射光线不平行,因此甲图发生了镜面反射,乙图发生了漫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B错误;
C、光污染是光照射到光滑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导致的,则“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确;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漫反射导致的,即与图乙的反射有关,故D正确。
故选:B。
1.(2019秋 庐江县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越看得清,漫反射的效果越好
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
C.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都遵守反射定律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解答】解:
A、黑板表面越平滑,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越不容易看清黑板上的字,故A错误;
B、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故B正确;
C、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
D、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A。
2.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   处(均选填“亮”或“暗”)。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出处:21教育
【解答】解:(1)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2)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为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
故答案为:暗;亮;镜面反射。
例7-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解答】解: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2·1·c·n·j·y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C。
例7-2.如图所示,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21·世纪*教育网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解答】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故AB错误;
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例7-3.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
甲同学 B.甲、乙同学
C.丙、丁同学 D.丁同学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和木质屏风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图所示,像点S′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两位同学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S′与丙、丁连线被屏风虚像挡住,所以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
故选:B。
例7-4.(2020 舟山)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解答】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对比明显,观摩效果更好,故A正确;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在玻璃上会发生折射和反射,故B错误;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说明光线能透视玻璃,故C正确;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1.(2020 绥化)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总是静止的
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
【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A错误;
B、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与平面镜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明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m/s×2s=2m,故D错误;故选:C。
2.(2020 衡阳)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解答】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这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3.(2020 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解答】根据平面鏡所成的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棋子“象”在甲处时,像在位置②处;棋子“象”在乙处时,像在位置④处;
棋子原来的像位于②处,移动后的像则位于④处,所以,其移动路径②到④。故选:C。
4.(2020 宁夏)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   ;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   。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   。
【解答】(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眼睛既能看到点燃蜡烛的像,也能看到代替像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和B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蜡烛A点燃后,射出的光线更多,反射光线更多,人眼感觉像更清晰。
(3)玻璃贴膜后,点燃蜡烛射向玻璃板后,反射光线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多,感觉像越清晰。
(4)玻璃贴膜后,像更清晰,玻璃板固定在量角器上,能使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容易找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和B完全相同;像和物体大小关系;成像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3)反射光线多,进入人眼的光线多,感觉像更清晰;(4)玻璃板能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增加像的清晰度。
5.(2020 黑龙江)(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解答】(1)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沿ON向后折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NOF面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又因为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可知,这两个距离是相同的,这表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光的反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过光线。
例8-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B.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C.通过汽车的后视镜看到车后的其他车辆
D.钢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断了
【解答】解: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
B、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成像,是光是直线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通过汽车的后视镜看到车后的其他车辆,是镜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钢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断了是光从水射向空气在水与空气接触面上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D。
例8-2.(2020 湖州)如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B. C. D.
例8-3.(2019 杭州)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解答】解: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光会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则有大气层时,我们会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没有这层大气,则会晚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故C正确,ABD错误。21世纪教
故选:C。
例8-4.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
( D )
A. 云是像,鱼是实物 B. 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 云和鱼都是实像 D. 云和鱼都是虚像
例8-5.(2020 广东)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B. C. D.
1.(2020 衡阳)下列光现象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潜望镜 B. 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C.手影 D.有趣的倒影
2.(2020 天水)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3.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在E处,现用激光笔从A点往哪点照射可照亮铜钱(  )2-1-c-n-j-y
A.B点 B.E点 C.C点 D.D点
【解答】解:据题意可知,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来源:21cnj*y.co*m】
故选:B。
4.如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传播的示意图,其中实线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OB是折射光线 B.AO是入射光线
C.入射角是30° D.空气在NN′的右侧
【解答】解:由图可知,∠AOM′=30°,所以∠N′OA=90°﹣30°=60°,而∠BOM=30°,所以∠N′OB=90°﹣30°=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60°),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折射规律,故N′N左侧为空气。综上,只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入射角等于30° B. 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边是玻璃
6.(2019·绍兴)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25° (2)不成正比(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
例9-1.(2020 邵阳)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根据平面镜中的像A'B'画出物体AB。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
如图所示:
例9-2.(2020 南京)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射向平面镜,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
例9-3.(2020 成都)如图所示,请画出激光束从三棱镜折射入空气时,法线的位置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解答】激光束从三棱镜折射入空气时,此时的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首先做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做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例9-4.(2020 安徽)图中MN为平面镜,0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解答】先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所以反射角为90°﹣60°=30°;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由此作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30°.如图所示:
1.(2020 德州)光与平面镜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入射角为90°﹣30°=60°,所以反射角也为60°,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如图所示:
2.(2020 河南)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问,常让被测者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墙壁上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情在图中作出教通着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解答】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A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A点的像A'点,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到眼睛为反射光线。如图:

3.(2020 绥化)如图所示,一束光AB从空气斜射向透明玻璃,请作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解答】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玻璃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4.(2020 黔南州)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解答】先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据此作出两条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5.(2020 黔东南州)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答】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6.(2020 新疆)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标上垂直符号,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7.(2020 黔西南州)如图,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眼睛在B处看到硬币在C处。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解答】
当折射光线射入人眼时,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的C处,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
由题可知,像在C处,眼睛在B处,先连接B、C两点,与水面交于O点,则O为入射点;连接AO,标上箭头为入射光线,则OB为折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