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1.(2019秋 黄梅县月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满眼风波多闪烁”是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的折射现象
B.“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船
C.“仔细看山山不动”是相当于船来说的
D.“是船行”因为船相当于作者是运动的
【解答】解:A、“满眼风波多闪烁”是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故B正确;
C、山与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仔细看山山不动”是相当于地面来说的,故C错误;
D、作者与船之间没有位置变化,船相当于作者是静止的,“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可以选山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B。
例1-2.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答案】D【考点】参照物
【解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轿车相对于房子的窗户、路边的灯杆和行驶的卡车,位置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它肯定是运动的;面轿车相对于司机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因此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轿车的司机,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
例1-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空气中的风向是 (向左、向右或无风)
(2)甲车的运动情形可能是 ;
(3)乙车的运动情形可能是 。
【解答】解:(1)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2)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①向右运动; ②静止;③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1.下列诗句中描述划线部分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
C.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
【解答】解:
A、研究对象是“轻舟”,选择“万重山”做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A正确;
B、研究对象是孤帆,选择“日”作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B正确;
C、研究对象是桥,选择“流水”作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研究对象是行舫,选择船上的乘客,相对于乘客,船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船是静止的,没有动,故D正确。
故选:C。
2.(2020 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 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解答】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所以,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如果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则火车是运动的,故小红的判断正确;
如果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则火车是静止的,故小明的判断正确。
故选:C。
例2-1.(2020·台州)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A. 12米 B. 72米 C. 720米 D. 1200米
【答案】 C 【解析】该同学从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s=vt=1.2m/s×(60s×10)=720m,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
例2-2.(2019·杭州)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面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 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 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 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通过速度计可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
木桶的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这时可以木桶为参照物,那么相当于水流速度为0,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根据公式s=vt可知:
1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s=vt=30km/h×1h=30km,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例2-3.(2020 泰安)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解答】(1)v=72km/h=20m/s,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s=s桥﹣s车=100m﹣20m=80m,
则根据v=可得,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t===4s,故①错误,②正确。
(2)货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s′=s桥+s车=100m+20m=120m,
则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6s。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D。
1. (2018·杭州)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 )
A、1.2米/秒 B、24米/秒 C、36千米/秒 D、48分米/秒
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9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10.2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解答】解:(1)根据v=,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v===10m/s故选:C。
3.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则:
(1)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多远的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
(3)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如何变化?
【解答】解:(1)车的速度:v=72km/h=20 m/s,
反应距离:s反应1=vt1=20 m/s×0.4 s=8 m。
(2)由题意可知,在1小题中刹车距离(即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
s刹=s﹣s反应1=33m﹣8m=25m;
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由于汽车最初的速度不变,则刹车距离(即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不变,仍然为25m,
由题意可得,此时志愿者的反应距离:s反应2=s′﹣s刹=39m﹣25m=14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2===0.7s>0.4s。
(3)由(2)的计算可知,驾驶员打电话时,驾驶员的刹车反应变慢。
例3-1.(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 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 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答案】 D
【解析】A.据图像可知,甲乙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图像交点处二者路程相同,但是由于不知道二者出发的方向,因此不能说明t=5秒时一定相遇,故A错误;B.两个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距离都是3m,故B错误;
C.通过s-t图像,只能知道甲的速度是变化的,乙的速度是不变的,因此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但无法判断它们的运动轨迹,故C错误;D.综上所述,故D正确。故选D。
例3-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大,并且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均比跑步的速度大。若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图像表示,则下列四个图像中,甲、乙的图像只可能是( B )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
1.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单位为米/秒,时间单位为秒),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在0到5秒之间,汽车的速度在不断减小 B.在第6秒这一刻,汽车是静止的
C.在 5到10秒这段时间汽车通过的路程是20米 D.在汽车踩刹车前这一刻汽车的速度是10米/秒
【答案】B 【启发】在v-t图像中,一条水平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运动,直线向下倾斜代表物体做减速运动,直线向上倾斜代表物体做加速运动。
2.(2020 南充)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可知(如图),乙车速度为 km/h;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 s.
【解答】由图可知,t=10s时,s甲=350m﹣200m=150m,s乙=200m,
则v甲===15m/s,v乙===20m/s=72km/h,
乙车追上甲车需要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得:
v甲t′+200m=v乙t′,即15m/s×t′+200m=20m/s×t′,
解得,t′=40s。
故答案为:72;40。
例4-1.(2019春 崇川区校级期中)如图,把塑料尺放在课桌边使其端露出,用不同的力竖直向下压尺上的A点,观察到尺形变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方向有关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大小有关 D.与受力物体有关
【解答】解:
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说明是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故选:C。
例4-2.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 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A、虽然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但钢珠也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故A错误;
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钢珠受到吸引力,使得运动路径变成曲线,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
1.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 B.汽车水平匀速行驶
C.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转动 D.刚刚起飞的火箭
【解答】解: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符合题意;
C、电子绕原子核转动过程中,运动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刚刚起飞的火箭会加速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解答】解: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运动状态变化;
③用力握小皮球,皮球瘪了,形状变化;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运动状态变化。
在这四种现象中:②④物体是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①③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选:B。
例5-1.在图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图( )
A. B.
C. D.
【解答】解:A、在人的推力作用下,货车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将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脚将静止的足球踢出去,使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用力推乙,甲给乙一个作用力,乙也给甲一个反作用力,使甲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例5-2.(2020 邵阳)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能产生力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A、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故A错误;
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故B正确;
C、接触的两物体间不一定能产生力,如果接触的两物体间没有相互挤压,则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就题中的情景而言,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力作用的相互性,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D错误(不合理)。故选:B。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解答】解:A、水母向下喷水对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时水对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A不符合题意;
B、鱿鱼向前喷水对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时水对鱿鱼施加向后的力使鱿鱼后退,故B不符合题意;
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利用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故C符合题意;
D、企鹅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企鹅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鹅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0 黔南州)如图所示,小刚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把另一艘小船推开,他自己坐的船会不会动?为什么?
【解答】会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刚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手就会受到另一只船的反作用力,小刚所坐的船会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向后运动。
例6-1.测一个约4牛的力时,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当的是( )
A.10牛,0.2牛 B.5牛,0.1牛
C.15牛,0.5牛 D.以上三者均可
【解答】解:重力为4N,A、B、C都可以用,考虑到要尽可能精确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较合适。
故选:B。
例6-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解答】解: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范围和分度值;
B、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不在零点的就要校零;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D、测量力的大小时,只要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不一定竖直放置。
故选:D。
1.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2N的位置,为了使测量准确,这个同学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把指针调节到“0”刻度线
B.测出拉力后,再加上0.2N
C.因为实验总有误差,直接读出数值就可以
D.测出拉力后,加上0.2N
【解答】解:A、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测力计可以正常使用;故A说法正确;
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记下测量时的示数,减去测量前的示数0.2N即可;故B说法不正确;
C、因为测量前没有调零,这样的测量过程是错误的,不是误差,故C说法错误;
D、记下测量时的示数,减去测量前的示数0.2N,故D说法错误。故选:A。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cm.如果用B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其最大量程可为 。
A.0﹣5NB.0﹣10N
C.0﹣15ND.0﹣20N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两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均选填“A”或“B”)。
(3)若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N。
【解答】解:
(1)由图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0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x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x与受到接力F成正比例,所以A的量程为0﹣10N,B的量程为0﹣15N,故C正确;21教育网
A函数的关系,FA=kA△xA,由图知,当FA=5N,△XA=10cm;将上面的数据分别代入:FA=kA△xA、
得:kA=0.5N/cm,因此FA=0.5△xA,
所以,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xA=cm=16cm;(2)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3)将与本实验中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两根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由图可知,在拉力作用下B先达到最大伸长量15cm,A橡皮筋的伸长量也为15cm;当伸长量为15cm时,橡皮筋B上的力为15N,因为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橡皮筋A上的力为 ×15N=7.5N,根据二力合成可得受到的最大拉力为15N+7.5N=22.5N。
故答案为:(1)16;C;(2)A;(3)22.5。
例7-1.如图所示,ABCD顺序表示了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将弓拉满后松手,箭疾驰而飞,在以上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
A. B. C. D.
【解答】解:
拉弓时,弓发生了弹性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将弓拉满后,弓的弹性形变最大、弹力最大。
故选:C。
例7-2.小芳和晓莉购买了同类的弹力球,小芳说:“我的球的弹力比你的好”。晓莉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给小芳出注意。她该怎样办?( )
A.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高处,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B.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C.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D.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解答】解:A、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高处,自由落下,没有控制变量,故该选项错误;
B、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该距离不易测量,故该选项错误;
C、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也没有没有控制变量,故该选项错误;
D、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运用了控制变量,高度又便于比较,故该选项正确。故选:D。
例7-3.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解答】解: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使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让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的长度相同;图乙和图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的长度相同,故有L乙=L丁<L甲=L丙;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体在弹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弹簧接触后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力( )21*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解答】解:在物体与弹簧接触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x越来越大,弹簧的劲度系数k不变,由胡克定律F=kx知弹簧的弹力F越来越大。故选:A。
2.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解答】解:
弹性绳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性绳和将弹性绳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性绳,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性绳的力和弹性绳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的,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例8-1.(2019春 莘县期末)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
【解答】解: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
故选:A。
例8-2.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解答】解:
手对桶的拉力和桶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作用点不同,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你注意到洒水壶有两个把手吗?如图,当用洒水壶提水时,应该用 把手;当用洒水壶洒水时,应该用 把手。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解答】解:力的三要素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如图,当用洒水壶提水时,应该用A 把手;
当用洒水壶洒水时,应该用B 把手。
用的把手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会不同,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分别填:A;B;力的作用点。
例9-1.如图,A、B两个物体重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若A在水平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使得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出A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对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受重力G、支持力F支、B物体对它的压力F压、推力F及地面对A的摩擦力f,但题目要求只画出A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如图所示:www-2-1-cnjy-com
例9-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中(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根据四个选项可判断出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B。
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处,从压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并标上符号F,如下图所示:
2.如图所示,图甲是某人沿斜坡滑雪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该人所受重力G、弹力N和阻力f的示意图。
【解答】解:该人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所受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阻力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方向沿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上,故画出该人所受重力G、弹力N和阻力f的示意图如图:
3.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与水平方向成30°角,向右上方拉小车的力,拉力的大小为100N。
【解答】解:画50N的标度,然后过小车的上边缘作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如下图所示:
例10-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解答】解:A、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的,物体放在斜面上,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与斜面垂直。故A说法不正确。21·cn·jy·com
B、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支持面无关。故B说法不正确。
C、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C说法不正确。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正确。故选:D。
例10-1.(2019秋 奉化区期中)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AOC区域上 B.AOD区域上 C.BOC区域上 D.BOD区域上
【解答】解:先进行前后比较:
两前轮的压力:4750N+4980N=9730N,两后轮的压力:4040N+3960N=8000N;
因为两前轮的压力大于两后轮的压力,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
再进行左右比较:
两左轮的压力:4750N+4040N=8790N,两右轮的压力:4980N+3960N=8940N;
因为两左轮的压力小于两右轮的压力,则物体应放在左半部。
综上所述,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左后部,即AOD区域上。2·1·c·n·j·y故选:B。
1.(2018春 罗湖区期末)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深圳健儿多个项目摘金夺银,为广东代表团贞献了8金、8银、11铜,假如“失去重力的话”,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解答】解:
①如果没有重力,人就不会对地面产生压力,此时脚与地面没有摩擦力,人无法行走,所以100m跑无法进行;
②如果没有重力,杠铃质量再大,受到的重力也为零,人就能很轻松举起它,所以举重无法进行;
③人跳起后,如果没有重力,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将不再落回地面,所以跳水运动无法进行;
④如果没有重力,铅球的重力为0,投掷出去的铅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类运动将无法进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无法进行。故选:D。
例11-1.(2020·湖州)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珠峰测量队8名队员全部登顶成功。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队员在珠峰顶做图示实验,测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原因是( )
A. 重物质量变小 B. 气压变小 C. 地球的吸引作用变小 D. 温度变低
【答案】 C
【解析】珠峰的高度可达近万米,因此地球对峰顶上的物体的吸引力变小,从而导致用测力计测出的重力偏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例11-2.(2020 衡阳)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测量了相关数据并记录在如表中:
次数 1 2 3 4 5 6 …
质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 …
重力G/N 0.4 1.4 ▲ 2.0 2.3 3.0 …
(1)测量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上。
(2)第3次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位置如图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 N。
(3)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对应点,请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
【解答】(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候,首先要“调零”,即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
(2)第3次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位置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该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2N,指针在1刻度线下方3格,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N+3×0.2=1.6N;
(3)根据描点法作图,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如下所示:
;
(4)由于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为原过点的直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2)1.6;(3)如上图;(4)成正比。
1.(2019春 长春期末)爱米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她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 )
A.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B.相同质量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C.甲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15m
D..乙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5m
【解答】解:
AB、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40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故A正确、B错误;
C、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1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故C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D、乙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40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5N/kg,故D错误。2 m故选:A。
2.图为实验室用的一种弹簧测力计。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处于静止时,从左边刻度(单位为牛顿)可以测出物体重力的大小,从右边刻度(单位为克)可以测出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近似值,如果把该弹簧测力计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下列刻度的重新标法正确的是 ( )
左边刻度线 左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右边刻度线 右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A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6倍
B 不变 原值的6倍 不变 原值不变
C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
D 不变 原值的 不变 原值不变
[答案] A
[解析] ①物体放在月球上,质量不变,重力会变为地球上重力的;但弹簧的材料不变(劲度系数不变),将弹簧拉长到同样长度,需要的重力(或拉力)不变,因此左边刻度线(代表重力)不变时,对应原值不变。
②在地球上, g取10 N/kg,左边刻度线标有10 N数值时,需要在弹簧测力计上挂质量为1 kg的物体(重力为10 N),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会被拉到10 N的位置;
在月球上,左边刻度线标有10 N数值不变时,因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则需要在弹簧测力计上挂上质量为6 kg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才会被拉到10 N的位置。因此右边刻度线(代表质量)对应的数值应为原值的6倍。
2例1-1.(2019秋 黄梅县月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满眼风波多闪烁”是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的折射现象
B.“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船
C.“仔细看山山不动”是相当于船来说的
D.“是船行”因为船相当于作者是运动的
例1-2.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例1-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空气中的风向是 (向左、向右或无风)
(2)甲车的运动情形可能是 ;
(3)乙车的运动情形可能是 。
1.下列诗句中描述划线部分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
C.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
2.(2020 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 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例2-1.(2020·台州)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A. 12米 B. 72米 C. 720米 D. 1200米
例2-2.(2019·杭州)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面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 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 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 无法确定
例2-3.(2020 泰安)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 (2018·杭州)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米/秒 B、24米/秒 C、36千米/秒 D、48分米/秒
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9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10.2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3.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则:
(1)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多远的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
(3)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如何变化?
例3-1.(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 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 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例3-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大,并且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均比跑步的速度大。若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图像表示,则下列四个图像中,甲、乙的图像只可能是( )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
1.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单位为米/秒,时间单位为秒),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在0到5秒之间,汽车的速度在不断减小 B.在第6秒这一刻,汽车是静止的
C.在 5到10秒这段时间汽车通过的路程是20米 D.在汽车踩刹车前这一刻汽车的速度是10米/秒
2.(2020 南充)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可知(如图),乙车速度为 km/h;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 s.
例4-1.(2019春 崇川区校级期中)如图,把塑料尺放在课桌边使其端露出,用不同的力竖直向下压尺上的A点,观察到尺形变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方向有关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大小有关 D.与受力物体有关
例4-2.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 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 B.汽车水平匀速行驶
C.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转动 D.刚刚起飞的火箭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例5-1.在图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图( )
A. B.
C. D.
例5-2.(2020 邵阳)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能产生力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2.(2020 黔南州)如图所示,小刚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把另一艘小船推开,他自己坐的船会不会动?为什么?
例6-1.测一个约4牛的力时,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当的是( )
A.10牛,0.2牛 B.5牛,0.1牛
C.15牛,0.5牛 D.以上三者均可
例6-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1.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2N的位置,为了使测量准确,这个同学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把指针调节到“0”刻度线
B.测出拉力后,再加上0.2N
C.因为实验总有误差,直接读出数值就可以
D.测出拉力后,加上0.2N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cm.如果用B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其最大量程可为 。
A.0﹣5NB.0﹣10N
C.0﹣15ND.0﹣20N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两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均选填“A”或“B”)。
(3)若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N。
例7-1.如图所示,ABCD顺序表示了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将弓拉满后松手,箭疾驰而飞,在以上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
A. B. C. D.
例7-2.小芳和晓莉购买了同类的弹力球,小芳说:“我的球的弹力比你的好”。晓莉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给小芳出注意。她该怎样办?( )
A.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高处,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B.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C.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D.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例7-3.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体在弹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弹簧接触后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力( )21*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例8-1.(2019春 莘县期末)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
例8-2.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1.你注意到洒水壶有两个把手吗?如图,当用洒水壶提水时,应该用 把手;当用洒水壶洒水时,应该用 把手。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例9-1.如图,A、B两个物体重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若A在水平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使得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出A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w-2-1-cnjy-com
例9-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中(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正确的是( )
A. B. C. D.
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图甲是某人沿斜坡滑雪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该人所受重力G、弹力N和阻力f的示意图。
3.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与水平方向成30°角,向右上方拉小车的力,拉力的大小为100N。
例10-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例10-2.(2019秋 奉化区期中)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AOC区域上 B.AOD区域上 C.BOC区域上 D.BOD区域上
1.(2018春 罗湖区期末)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深圳健儿多个项目摘金夺银,为广东代表团贞献了8金、8银、11铜,假如“失去重力的话”,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例11-1.(2020·湖州)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珠峰测量队8名队员全部登顶成功。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队员在珠峰顶做图示实验,测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原因是( )
A. 重物质量变小 B. 气压变小 C. 地球的吸引作用变小 D. 温度变低
例11-2.(2020 衡阳)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测量了相关数据并记录在如表中:
次数 1 2 3 4 5 6 …
质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 …
重力G/N 0.4 1.4 ▲ 2.0 2.3 3.0 …
(1)测量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上。
(2)第3次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位置如图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 N。
(3)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对应点,请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
1.(2019春 长春期末)爱米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她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 )
A.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B.相同质量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C.甲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15m
D..乙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5m
2.图为实验室用的一种弹簧测力计。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处于静止时,从左边刻度(单位为牛顿)可以测出物体重力的大小,从右边刻度(单位为克)可以测出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近似值,如果把该弹簧测力计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下列刻度的重新标法正确的是 ( )
左边刻度线 左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右边刻度线 右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A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6倍
B 不变 原值的6倍 不变 原值不变
C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
D 不变 原值的 不变 原值不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