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15:3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C.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D.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隧洞(suì) 纤绳(qiàn)
B.蜗行(wō) 干瘪(biē) 笑涡(wō)
C.迷惘(wǎng) 驳船(bó) 淤滩(yū)
D.血肉(xuè) 喷薄(bó) 伤痕累累(lěi)
3.阅读下面诗歌节选,对汉字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xūn)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wō)行摸索;我是干瘪(bié)的稻穗(shuì);是失修的路基;是淤(yū)摊上的驳船/把纤(qià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博;——祖国啊!
A.字形有两个错误,注音有两个错误。
B.字形有三个错误,注音有一个错误。
C.字形有四个错误,注音有三个错误。
D.字形有一个错误,注音有四个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C.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 ; ; 。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了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中“痛苦的希望”,表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二、语言表达
7.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成,诗中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在你的人生路上,老师是你的引路人,他给了你知识,引导你走向光明。请你运用反复的句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80字左右)
8.请仿照画线句的写法,将诗句补充完整,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句和谐一致。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9.综合性学习
2020年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新成果在“云”上集中展示,让人大开眼界。某班将开展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中,天津全面推广应用了“健康码”。小小的“健康码”看似简单,背后的技术支撑系统却十分庞大。每天百万级数量的“亮码”,均基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的支撑。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城市得以科学有序运转起来。
【材料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观看手机中的天气预测。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R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材料四】
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探究人工智能可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请根据以上材料,想象一个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 ”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 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 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 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 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甲】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姗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乙】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丙】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丁】
(有删改)
10.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①——②——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③——④——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1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
我的眼睛就湿了。
A.【甲】 B.【乙】 C.【丙】 D.【丁】
12.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3.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1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秋
宗璞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持续约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暮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那首《西江月》。原文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若照他译的英文再译回来,最后一句是认命的意思。这意思有,但似不够完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那第一朵花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一朵一朵再接上来,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15.通读全文,概括玉簪花的特点。
16.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17.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第①段加点句子。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8.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19.作者反复吟哦“领取而今观在”,认为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也有人理解本句是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你认同哪一观点?成是有其他见解?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木鱼声
①那年冬天,我辗转到了安徽淮北,寄居在大学时一个同学家的闲置着的小屋里。那是一间在二楼的小房间,十五六平方米,虽小,但朝阳,窗台上还有几盆花,算是给我苍白的生活添了些许色彩。
②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每天破晓时分和晚上子时后,耳畔总是准时地传来轻轻的木鱼声,每一次都要持续一个多小时。
③那木鱼声,虽然不断地响一个多小时,但并不聒噪,而是像清泉流水,更像一个母亲用手抚摸过儿子的面庞那样轻柔。黎明时,我感觉它像是禅音佛偈,唤我起床;而子夜时分,它像是安神的素琴,抚我入梦。
④我在奇怪,这里是居民区,四面没有禅寺,哪来的木鱼声?直到有一晚,我才发现木鱼声就是对面的住户家发出的。
⑤若不是她无意中开窗透气,若不是我正好无意中起身开窗抽烟,亦不能发现原来就是她敲击的木鱼声。
⑥那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早已不能下床,生活起居都靠老伴料理。而她终日能做的,除了吃喝拉撒和睡觉之外,就是敲击木鱼。我问朋友,她礼佛?朋友摇头,说她小儿子前不久出车祸离世,才40多岁。老太太听说后,当时就晕死过去,好不容易醒了过来,硬是蒙了好久。从那以后,老太太就朝九晚五地敲击木鱼——不为礼佛,不为静心修身,只为死去的小儿子,祈祷他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一点!
⑦据说,很多人都曾劝慰她不要早上早早起来,晚上那么晚才睡,说敲了儿子也听不见。老太太不听,仍执意如此。
⑧我突然感动得要哭。我不想考虑是否有另一个世界之说,亦不想考虑她小儿子是否地下有知,我只觉得这木鱼声声全然是一个母亲对已故儿子泣血的思念,也是她精神上寄托着的一个美好愿望。
⑨我的眼前,只呈现出这样一幕:在每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头发花白,满脸都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得千沟万壑的老太太,老得几乎不能动了,但仍然坚持佝偻着身体,甚至蜷缩着身体,用那犹如枯树皮般的手,拿着木鱼槌一下又一下地轻轻敲击着黝黑的木鱼,让木鱼声声,从来不断。
⑩我在淮北住了整整三年,而那个老太太在第二年夏天离开了人世。
我本以为,再也听不到那暖我心头、使我感动的木鱼声了。但老太太的后事刚办完,当日晚上,我正躺在床上准备拥书入眠时,耳畔突然又传来了轻轻的熟悉的木鱼声。
我一个激灵,立即从床上跳了起来,到窗前朝对面一看,瞬间眼泪就哗哗砸在了地面上。
对面的那间小房里,窗户再一次打开了,那个老太太的老伴手拿木鱼槌,正认真地一下又一下敲击着木鱼。
他脸上郑重的模样,像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庄严得让人不敢直视。我知道,老太太临死前,一定有譬如这样的嘱托——为了小儿子,你得为我继续为他祝福祈祷!
这世间还有哪种爱能让一个人一生挂念,而且是“死而不已”的挂念,直到生命消逝,亦不忘挂念他人?除了母爱,我很难找到其他答案。我一直难忘她的木鱼声,敲击着一个个爱的箴言,给我以感动和力量,让我知晓在尘世间,背后始终有温暖的东西在支撑我,让我前行。
注:佛偈(fó jì):佛经中的颂词。
20.请以“老太太老伴”的口吻,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文中有关“木鱼”的故事。
21.请分析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的含义。
⑴瞬间眼泪就哗哗砸在了地面上。
⑵黎明时,我感觉它像是禅音佛偈,唤我起床;而子夜时分,它像是安神的素琴,抚我入梦。
22.文章第⑥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3.“木鱼声”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4.读过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简要说一说。
五、现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25.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26.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含义的理解。
27.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三、四节,回答问题。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28.在节选的第一节诗中,诗人撷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
29.请在节选的诗歌中划出最能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关系的诗句。
30.诗歌中的“我”指谁?
31.请你发挥想象,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两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意境和谐一致。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A
6.C
7.(示例):老师,是您教会我写字,是您教会我读懂文章,是您引领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您是我开启智慧的敲门砖,您是我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您是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您是我奏响人生乐章的指挥者。
8. 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托起你艰难前行的脚步
9.(1)示例:未来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2)人工智能可以在疫情防控(或城市管理)、天气预测、交通出行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3)示例一:早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圆来叫我:“主人,快快起床,上班要迟到啰!”洗漱完毕。我问:“小圆,早餐吃什么?”“馒头、煎蛋、热牛奶。”“好的!”“7点,小圆递给我公文包,送我出门。“小圆,记得整理房间哟!”我开心地上班去了。
示例二:星期天,阳光明媚,我想带父母去古镇游玩。人工智能机器人小方立即策划了最佳出行路线。20分钟后,我们乘坐无人驾驶的小轿车来到古镇,小方还根据我们的喜好,向我们推荐了许多美食。真是愉快的一天啊!
10.①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②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③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④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11.B
12.(1)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意思对即可)
(2)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意思对即可)
13.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4.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5.玉簪花有宽大的绿叶和白色的花;形似棒槌、白帆;有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嫩黄的花蕊;生命力极强,喜欢背阴处;可以入药;不要人照料,随便就能活;气味特殊,香气比较强,有醒脑的作用,花下干净,不空虫豸近身。(答到三点即可)
16.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玉簪花比喻成棒槌,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了玉簪花生长时俏皮、可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开的惊喜、喜爱之情。
17.“惊”是因为夏衣尚未打点好,玉簪花已快开花,惊讶于时光的匆匆:“怅然”是在收获季节,“我”却两手空空,总是不安和焦虑。
18.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内容上:突出玉簪花的蓬勃生长,生命力极强。
19.示例一:我认为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患得患失,要重在体验生活。像对待学习,我们不要对考试成绩太患得患失,要保持悠然心态,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
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告诉我们人生苦短,但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在当下。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把握最好的青春年华,在课堂上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听课,每堂课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和成长,做到不虚度,不浪费,把握好学习的黄金时期。
20.①我40多岁的小儿子出车祸离世后,老伴为另一个世界的他祈福。
②从此开始在每天的破晓时分和晚上子时后两次敲击木鱼,每次一个多小时,从不间断。
③老伴离世后我学着她的样子,开始每日敲击木鱼为他们祈福。
21.⑴“砸”本来是重物掉落之意,在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作者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眼泪止不住往下流的情态。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木鱼声比作“禅音佛偈”和“安神的素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鱼声在冬夜里给“我”带来的温暖。
22.插叙,作用是交代了老太太敲木鱼的原因,使文章记叙的内容更加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23.示例:“木鱼声”是老太太对已故儿子的思念,是老太太对过世儿子的祈祷、祝福;是老太太老伴对老太太的遗愿的遵守,更是老太太老伴对老太太的爱;是对老太太死而不已的母爱的赞美;“木鱼声”也给了作者前行的力量。(任答出以上三点即可)
24.示例:母爱是伟大的,她永远不会消逝;母爱是伟大的,它给予我们力量。我们要细细品味生活,珍惜那无处不在的母爱。(任答出以上两点即可)
25. “摸索”: 痛苦和仇恨 “轻抚”: 热爱与幸福
26.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
27.示例:
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28.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簇新,生机勃勃。
29.从“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0.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31. 合乎题意即可 合乎题意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