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且从名诗听妙曲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于素读中,调动已学知识,梳理诗歌大意
2、于精读中,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于品读中,析意象、品手法,体会诗歌的“奇”
知人论世
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8]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任务一:吟咏诗韵,感知乐曲之美
诵读诗歌,说出你的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提示:可从“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诗歌”,“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等方面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悲伤清冷的。
清人方扶南点评:“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清人方扶南点评:“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再读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因声求气,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提示:
1、此诗为乐府歌行体,音韵流转自然,诵读时,应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
2、此诗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可见韵脚之密,节奏之快。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评价量表
活动一评价量表
朗读熟练,声音洪亮优美、清晰,字音准确无误(10分) 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韵律明显(10分)
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10分)
任务二:品鉴诗句,体悟乐曲之“奇”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
“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也说:“贺诗稍尚奇诡。”
虚幻荒诞奇诡
小组合作:找出描写乐声的“奇”点所在,并结合诗句文本进行赏析。
(提示:可从“意象”、“手法”、“用词”、“章法”四个角度思考)
意象 手法 用词 章法
意象之“奇”。诗人不用人间的意象,而用仙界神话的意象,如“江娥啼竹素女愁”、“二十三丝动紫皇”和“吴质不眠倚桂树”等诗句均言神仙被美妙的箜篌乐音打动,想象奇特,亦真亦幻,这可以说是李贺诗歌“奇”的第一个表现——意象之“奇”。从而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意境。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侧面描写:环境衬托)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侧面描写:人物衬托)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描写:以声摹声、以形摹声;比喻、拟人、通感)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侧面:环境渲染、人物衬托;通感)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侧面:环境渲染)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侧面:以人、物衬托)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侧面:以人、物衬托) 苏轼在《赤壁赋》中也曾表现过声音的感人,同样是侧面描写取胜,即“舞幽壑之潜蛟”,与李贺这里的“老鱼跳波瘦蛟舞”可谓异曲同工,但区别也是明显的,用“老”‘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使得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比如“露脚斜飞湿寒兔”,诗人不说露水或是露滴,而说“露脚”,就十分新颖形象。不仅写出露珠的密集如线般坠落,也把它人格化了,使它具有生命特征,仿佛露滴也沉醉在音樂之中,连飞落的脚步也是斜的。“碎”“叫”“泣”“笑”“逗”“破”具有很强的动感,体现出音乐的张力与震撼力。 章法之“奇”。诗歌前四句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红楼梦里面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内容
结构
意象之奇
用词之奇
手法之奇
章法之奇
“奇”
诗歌鉴赏
任务三:生花妙笔,描写诗歌之奇
请同学们为这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话作为推荐词。(提示:可从意象奇、用词奇、手法奇、章法奇等角度思考)不少于50字。
《李凭箜篌引》的侧面烘托是分组连发,极具冲击力。开场,先声夺人,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乐音美妙,不仅移情于物,而且感动了神,真的具有感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诗人以天才的想象力驱使一个又一个神话传说,创造一个又一个陆离奇诡。从人间写到天上,从天地宇宙写到梦幻场景,幽玄神怪联翩而至,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
听《高山流水》,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将你所听到的音乐及感受描写出来。(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50-100字即可。
1、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
2、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
3、然后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
4、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
《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而今天,作为经典传唱人的你们,将怎样演绎这首诗呢?
任务四:古诗新唱,丝丝管弦沁人心
小结
丝丝管弦,奏不尽箜篌曲的流光溢彩
悠悠书声,诵不完千年古韵的悠扬铿锵
愿五千年文化永远芬芳
愿三千年诗韵源远流长
愿我辈青年与经典同行
用声音留住时光,用吟咏刻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