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扬州慢
姜夔
“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殷芸《吴蜀人》
熟悉文本 诵读诗歌
1.疏通句意
(淳熙丙申、至日、初霁、弥望、寒水自碧、自度此曲、淮左、竹西、俊赏、算而今、豆蔻)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关于小序 快问快答
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
地点
天气
景象
情感
淳熙申丙至日
维扬
夜雪初霁
萧条
怆然、黍离之悲
创
作
背
景
(雪、荠麦、寒水、暮色、戍角)
黍离
彼黍离离(繁盛),彼稷之苗。行迈(行走)靡靡(迟缓),中心摇摇(心神不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都是谁造成的)?
创作背景
“周大夫行役(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至于宗周(周王都所在地),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寄托故国之思
正文赏析
扬州
杜牧眼中的扬州
杜牧时代的扬州是( )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 )。要求:第一个空必须填名词,所填之词在文中必须有依据,不是凭空想象;第二个空根据第一个空推测。
示例:杜牧时代的扬州是(花)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生气盎然)。
姜夔眼中的扬州
杜牧眼中的扬州
扬州,是花之扬州,春风之扬州,月之扬州,水之扬州,桥之扬州,青楼之扬州。
扬州是风雅的,曼妙的,柔情的,繁华的,诗意的。
名都、佳处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韦应物)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杜牧)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郑板桥)
关于扬州的诗文
关于扬州的文化记忆
姜夔眼中的扬州
空城
空荡
空旷
空寂
“空城”扬州
1.荠麦青青、
(人事变迁/萧条,植物茂盛)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
桥边红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2.废池乔木
(空旷、荒芜、人烟稀少)
3.清角吹寒
声寒、天寒、心寒
4.波心冷月
水与月:凄清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波心荡,冷月无声
无声?没有什么声音?
宴饮游乐之声
歌吹管弦之声
欢笑畅谈之声
吟诵唱和之声
船桨欸乃之声
……
艺术手法
用典
拟人
借景抒情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以景结情
……
小结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人何以堪;
清角吹寒,声满空城,城何以堪;
杜郎俊赏,重到须惊,我何以堪;
冷月无声,繁华尽逝,国何以堪;
今非昔比,满目荒凉,情何以堪!
“感慨今昔”、“黍离之悲”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