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运动和力期末试题选编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章:运动和力期末试题选编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4 21: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运动和力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金牛·八年级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
2.(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3.(2021·四川眉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体育场内足球赛的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上滚动的足球,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
C.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2021·四川苍溪·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苍溪龙舟代表队参加“百舟竞渡迎端午”龙舟现场,下列关于划龙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B.龙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速度很快,惯性很大
C.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5.(2021·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衣服上的灰尘脱落
B.运动员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的更选
C.钉锤的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骑自行车下坡时,为了减小速度而捏刹车闸
6.(2021·四川邛崃·八年级期末)图所示的实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苹果受重力下落
B.匀速直行的“复兴号”列车
C.弦对箭的作用力,使箭飞速射出
D.运动员用力拉住链球,链球做圆周运动
7.(2021·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乘坐人员均应当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下列哪种情况带来的危害( )
A.车子匀速行驶时 B.车子突然刹车时
C.车子突然启动时 D.车子匀速转弯时
8.(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1日起,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必须戴头盔,开车必须系安全带。戴头盔、系安全带能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其原因是在遇到交通事故时
A.头盔能防止人头由于惯性撞击头盔
B.安全带能防止人体由于惯性飞出车外
C.头盔能减小人头的惯性,从而减小撞击力的大小
D.安全带能减小人体的惯性,从而减小撞击力的大小
9.(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2021·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已知 F1=5N,F2=3N.那么物体 B 受物体 A 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
A.5N、3N B.5N、2N C.2N、3N D.3N、5N
11.(2021·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伙伴们在玩滑板车,脚蹬地后,人和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车将立即停下来
12.(2021·四川金牛·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小于箱子所受摩擦力
B.箱子所受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箱子此时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均为零
13.(2021·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
A. B. C. D.
14.(2021·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2016·三明卷】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如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
B.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
C.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
D.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
15.(2021·四川·华西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16.(2021·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以下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
A.轴承中装有滚珠
B.旋钮侧面制有条纹
C.给自行车加润滑油
D.磁悬浮列车车身悬浮
17.(2021·四川邛崃·八年级期末)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登山鞋鞋底的花纹又深又大
B.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在手上涂抹镁粉
C.磁悬浮列车启动后,“悬浮”运行时又快又安静
D.拔河时用力抓紧拔河绳
18.(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个长方体物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拉力F作用下,物块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受到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块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等于F
D.物块B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等于F
19.(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小华用电子测力计研究水平面上拉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化情况,电子测力计可以记录拉动过程中拉力的变化过程,根据电子测力计的记录作出了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对应的木块v-t图像如图丙所示。则下列有关这一过程说法有误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12N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10N
C.3~4s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从第8s到静止前木块受到摩擦力保持为10N
20.(2021·四川泸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行李托运时,行李箱随水平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李箱受到传送带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行李箱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行李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传送带对行李箱的支持力与行李箱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行李箱所受的重力与行李箱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1.(2021·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力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和在地球上的重力大小相同
二、双选题
22.(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  )
A.0~2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N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三、填空题
23.(2021·四川锦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某中学足球赛的精彩画面,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同时脚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的。
24.(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行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行至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______;此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
25.(2021·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 ______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
26.(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嫦娥二号”登月飞船绕月飞行时关闭发动机,由于_____仍可继续飞行.飞船在太空需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 。在接近月球时,向前喷气使飞船受到_____(选填“向前”或“向后”)的力而减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的。
27.(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辆小车正在向右行驶,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看到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在做_____(选填“加速”、“勻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若此时小球受到的所有力消失,相对于地面将会_______(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28.(2021·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如图,连接弹簧测力计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各挂质量为0.3kg的物体,弹簧测力计已水平调零,不计摩擦,不计绳与弹簧测力计的自重,此时两物体及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N,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为 ______N。
29.(2021·四川邛崃·八年级期末)图是我国长五火箭发射场景,当火箭在加速升空时,运载的天和核心舱受到的合力____________(选填“向上”、 “向下”或“为零”);由于具有_________,发射进入太空的天和核心舱脱离火箭后能继续运动。
30.(2021·四川绵阳·八年级期末)链球比赛中,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链球脱手而飞出,以链球掷得远者为胜。链球随人一起旋转运动过程中受到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运动员对链球的拉力和链球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1.(2021·四川金牛·八年级期末)“我劳动,我快乐”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______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
32.(2021·四川·华西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正方体,小杨用5N水平向右的推力未推动,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______ N;当推力增大到8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大到10N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 N。
33.(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被紧按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不动,已知F大小为20N,方向水平且垂直于墙面;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逐渐减小外力F,物体将紧贴墙面下滑,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为________。
34.(2021·四川泸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现对物体施加2N的水平推力,运动了3s后,撤去推力F,物体又运动了1s才停下,这4s内物体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他t=2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t=3.5s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四、作图题
35.(2021·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如图,箱子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36.(2021·四川通川·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向右运动,最终木块冲上粗糙斜面静止在A点,画出木块在A点所受力的示意图。
37.(2021·四川眉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货物静止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货物有两个力的作用,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38.(2021·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聪拉着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在木箱的重心O上画出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
39.(2021·四川苍溪·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货物随传送带一起匀速斜向上运动,请画出货物所受力的示意图。
40.(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画出如图所示,静止放在斜面上的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 )
五、实验题
41.(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如下图所示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大小相同,这一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______;
(2)实验中利用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______来反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大小;
(3)实验结论:在初速度相同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____。
42.(2021·四川锦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我们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到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1)由实验我们可以推断:小车在表面______(选填“毛巾”、“棉布”或“木板”)运动速度减小得最快。
(2)通过图的实验可以______(选填“A”、“B”或“C”)
A.说明运动的物体需要力来维持
B.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若甲、乙两次实验中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h甲h乙),直到在水平面上静止。比较小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甲______W乙(选填“>”、“<”或“=”)。
43.(2021·四川苍溪·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请回答:
(1)甲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且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选填“快”或“慢”)。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做__运动。
(2)乙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_(选填“钢球”或“木块”),实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__的关系。
44.(2021·四川·华西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小聪同学在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
(1)小聪将系于小卡片(忽略自重)两对角的细线分别绕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改变拉力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聪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观察小卡片运动情况,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______;
(3)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聪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小聪的实验中( )
A.小卡片更容易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小卡片可以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D.小卡片更容易扭转
(4)利用图丙装置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45.(2021·四川南充·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_____可得到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2)其他条件不变,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A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在物体A上再放个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6.(2021·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小军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选取了如下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已水平调零)。
(1)开始拉木块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始终静止,在此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N;
(3)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其他条件不变,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4)小军取下砝码,将该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再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减小为1N(如图丙)。小军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 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______。
47.(2021·四川通川·八年级期末)小刚发现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容易停下来,而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停下来。
(1)由此小刚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______有关。于是小刚利用长木板、毛巾、长方体物块A以及弹簧测力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2)小刚通过比较 ______两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验证他的猜想;
(3)小李认为滑动摩擦力还和接触面积有关,所以他进行的操作是,将A从中间切断,并拿走一半,测出剩余一半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有关,老师说操作是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4)在操作过程中小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物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实验丙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和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5)该实验很难保证匀速,于是改进如图丁,要测量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下方木板 ______匀速拉动;(选填“必须”或“不必”)
(6)用图丁做实验,在水平拉力F=10N作用下,木板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则木板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N,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______N。
六、简答题
48.(2021·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细心的小征同学在地铁站台里发现两块安全警示牌,意思相近但图片相反,如图所示.请对这两块安全警示牌中人向不同方向摔倒的原因进行说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利用惯性,以便跳的更远,不符合题意;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是利用惯性让灰尘离开衣服的,不符合题意;
C.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给人带来伤害的,符合题意;
D.把锤柄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是利用惯性的,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
A.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故A错误;
B.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使人获得了很大的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人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
C. 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从衣服上脱落,故C正确;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子弹仍具有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
【详解】
A.地面上滚动的足球,由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足球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球的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
C.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足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故C正确;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原来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空中飞行的足球的速度方向不一定沿水平方向,所以也不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
【详解】
A.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具有惯性不能停下来,而不能说是“受惯性作用”,故A错误;
B.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
C.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给了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
D.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5.D
【分析】
【详解】
A.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时,灰尘由于惯性将保持静止状态,脱离衣服,利用了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起跳前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会跳的更远,利用了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钉锤的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时,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撞击几下后,松动的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所以是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骑自行车下坡时,为了减小速度而捏刹车闸,是通过力改变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与惯性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分析】
【详解】
A.苹果受重力下落,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故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匀速直行的“复兴号”列车,匀速速度大小不变,直线即速度的方向不变,故列车的运动状态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弦对箭的作用力,使箭飞速射出,箭由静止到运动,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用力拉住链球,链球做圆周运动,链球的运动方向一直在变化,故链球的运动状态发了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分析】
【详解】
A.车子匀速行驶时,人相对于车静止,人不会受到伤害,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没有安全带坐在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会向前飞出,造成伤害,系上安全带后会减轻对人造成的伤害,故B符合题意;
C.突然起动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后运动,此时安全带不起什么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车子匀速转弯时,人不会向前运动,此时安全带不起什么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摩托车手的头盔一般是由玻璃钢制成的,材料很硬,当驾驶员头部因为交通事故受到冲击时,首先与头盔接触,挡住了部分力量,从而保护头部安全,故A不符合题意;
B.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故B符合题意;
C.头盔不能减小人头的惯性,惯性的量度是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安全带不能减小人体的惯性,惯性的量度是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同都向下,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相等、方向都相反,都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0.B
【详解】
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1及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A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由二力平衡可得,A受B的摩擦力fA=F1=5N;
对整体进行分析,则整体在水平向上受F1、F2及地面对B的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故三个力平衡,则摩擦力fB=F1﹣F2=5N-3N=2N.
11.B
【详解】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蹬地时,脚对地面有压力的作用,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AD.箱子没有运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均为零,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故A项错误,D项正确;
B.箱子所受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B项错误;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项错误。
故选D。
13.A
【详解】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但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A符合题意;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可以保持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可以保持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分析】
【详解】
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故C符合题意;
D.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详解】
二力平衡需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只有C满足条件。
故选C。
16.B
【详解】
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旋钮侧面制有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给自行车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车身悬浮,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分析】
【详解】
A.登山鞋鞋底的花纹又深又大,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在手上涂抹镁粉,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磁悬浮列车启动后,“悬浮”运行时又快又安静,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故C符合题意;
D.拔河时用力抓紧拔河绳,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C
【详解】
A.物块A受到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地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物体A、B的重力之和,则物块B受到的重力要小于地面对B的支持力,所以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物块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对A来说,A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A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B对A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同,大小都为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故C正确;
D.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整体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地面对B向左的摩擦力,则摩擦力
f=F
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B对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右的,大小等于F,故D错误。
故选C。
19.C
【分析】
【详解】
A.由图乙知,拉力最大为12N,所以木块克服的摩擦力最大为12N,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丙知,木块在4~8s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乙知,此时拉力为10N,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为10N,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丙知,3~4s木块做加速运动,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从第8s到静止前,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保持为10N,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分析】
【详解】
A.行李箱随水平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及相对运动的趋势,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
B.行李箱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行李箱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传送带对行李箱的支持力与行李箱所受的重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行李箱所受的重力与行李箱对传送带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21.B
【分析】
【详解】
A.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拉力属于弹力,故A错误;
B.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B正确;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故C错误;
D.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的质量大小一样,重力不同,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故D错误。
故选B。
22.AD
【分析】
【详解】
A.由v-t图象知道,0~2秒,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大小相等;由F-t图象可知此时的推力为1N,则摩擦力大小也为1N,故A正确;
BC.由v-t图象知道,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象知道,在4s~6s物体受到的推力F=2N,因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
f=F=2N
由v-t图象知道,物体在2~4秒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然是2N,故BC错误;
D.v-t图象可知,4~6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AD。
23. 运动状态 相互
【详解】
[1][2]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脚会感觉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4. 相同 大小
【详解】
[1]为了使小车滑行至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相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行滑下。
[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滑行距离越小,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5. 不受外力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
【详解】
[1][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6. 惯性 运动状态 向后 相互的
【详解】
[1]“嫦娥二号”登月飞船绕月飞行时关闭发动机,由于飞船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可继续飞行。
[2]飞船在太空需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4]在接近月球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向前喷气,气体会给飞船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从而使飞船减速。
27. 加速 不是 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第一空.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小车加速运动时,车速变快,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小球要向后运动,所以图中汽车在做加速运动.
第二空.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斜向右上方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所以小球受力不是平衡力.
第三空.小球是运动的,若小球在此时所有力同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则小球相对地面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28. 3 0
【分析】
【详解】
[1][2]物体的质量为0.3kg,则物体的重力为3N。使用定滑轮时,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所以两侧的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为3N。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0。弹簧挂钩处受到的拉力等于3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
29. 向上 惯性
【分析】
【详解】
[1]加速说明速度与合力的方向一致,上升说明合力的方向向上。
[2]天和核心舱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脱离火箭后继续前进。
30. 非平衡力 相等
【分析】
【详解】
[1]链球随人一起旋转运动过程中,受到人的拉力作用,做圆周运动,链球的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那么链球随人一起旋转运动过程中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运动员对链球的拉力和链球对运动员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
31. 粗糙程度 滑动
【详解】
[1]图中洗衣板的表面比较粗糙,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
[2]洗刷衣服时,刷子在衣服上滑动,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
32. 5 8
【详解】
[1][2]小杨用5N水平向右的推力未推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与推力相同即5N;当推力增大到8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与推力相同即8N,当推力增大到10N时,由于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度不变,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仍为8N。
33. 10 竖直向上
【详解】
[1]由于物体保持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物体重为10N,那么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0N。
[2]物体紧贴墙面下滑,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为竖直向上。
34. 重力 2 2
【分析】
【详解】
[1]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也就是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那么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由图乙可知,0~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此时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那么
所以在t=2s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
[3]由[1]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互相平衡;由[2]知,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N,3s后,撤去推力F,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所以t=3.5s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即合力等于2N。
35.
【详解】
箱子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如下图所示:
36.
【分析】
【详解】
木块静止在A点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支,物体A有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可以标在物体A的重心上,由此画出木块在A点的受力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37.
【分析】
【详解】
货物静止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货物有支持力,垂直于传送带向上,货物相对于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货物还要受到传送带对它的静摩擦力。该摩擦力的方向与它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趋势相反,即沿传送带斜向上,如图所示:
38.
【分析】
【详解】
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它们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作用点画在木箱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39.
【分析】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受力分析,确定物体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详解】
物体受重力G作用,同时也受到斜面对其向上的支持力F作用,方向与传送带垂直,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上运动,相对于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f沿传送带向上,具体如图所示:
40.
【详解】
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过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过支点作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如图所示
41. 速度 控制变量法 距离 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
【详解】
(1)[1][2]由于变量是阻力,那么其他的量必须相同,特别是速度也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故从相同的高度滑下,保证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只保证阻力这一个单一变量的,其他的物体量相同的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3)[3]阻力越大,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越短,故可以用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大小。
(4)[4]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阻力变为零,小车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
42. 毛巾 B >
【分析】
【详解】
(1)[1]由实验我们可以推断,在同一高度下滑后,小车在表面毛巾运动速度减小得最快,运动的距离最短。
(2)[2]本实验中,下滑后的小车经过水平面时,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作用,最后会减速至停止,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的维持,而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需要结合实验进行推论。
(3)[3]若甲、乙两次实验中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h甲h乙),滑到水平面上时甲中小车具有的动能更大,直到在水平面上静止的过程中动能克服摩擦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则可知小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甲>W乙。
43. 慢 匀速直线 钢球 速度
【详解】
(1)[1][2]甲实验中,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长,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小车会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2)[3]根据转换法,通过钢球推动木块通过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故乙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钢球。
[4]让同一钢球(质量不变)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故实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44. 钩码数量 同一直线上 C 能
【分析】
【详解】
(1)[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所以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大小。
(2)[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即不能平衡),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故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3)[3]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拉动木块时木块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当木块两端的拉力相差很小时,木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保持平衡),故选C。
(4)[4]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
45. 二力平衡 无关 增大
【详解】
(1)[1]实验时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二力平衡的原理知,这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
(2)[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A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速度变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3)[3]在物体A上再放个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变大,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
46. 变大 2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不合理 没有控制压力一定
【分析】
【详解】
(1)[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即摩擦力等于拉力,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摩擦力也增大;
(2)[2]由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是0.2N,其示数为2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
(3)[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木块放上钩码后,物体间的压力变大,滑动摩擦力变大;
(4)[4][5]小军将木块截去一半后,实际木块对接触面的面积减半的同时,对接触面的压力也减半了,由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面积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应该控制压力一定。
47.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甲乙 实验过程中未保持压力大小不变 不是 不必 6 4
【分析】
【详解】
(1)[1]柏油路面与冰雪路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2]甲乙两图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3)[3]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中应只能有一个变量,该实验前后两次实验压力和接触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4]一对平衡力需要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拉力倾斜,摩擦力水平,两个力并未在同一直线,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5)[5]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故下方木板不论是否做匀速直线拉动,物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6)[6][7]物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块A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则木板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6N;木板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木板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为10N,受到A的摩擦力大小为6N,水平向左,所以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4N,水平向左。
48.见解析
【详解】
(1)“小心地滑”的标志,这是提醒人们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小,当脚突然向前滑动时,即人的下半身的运动速度变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于是人就会向后倒下;(2)“小心台阶”的标志,人原来就处于运动状态,当脚绊上台阶后,人的下半身运动停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于是人会向前跌倒.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