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4 20: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先从《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开始导入,然后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最后通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活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二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分析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然后提出几条广为大众接受的具体措施,并分别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最后通过活动“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才能持续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2.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
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剧。
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増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侍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共同性: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思考:涸泽而渔、污染转移等各违背了哪个原则?
【案例研究】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思考:1、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这17个目标分布归属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内涵?
【活动】“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共同努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发展绿色经济: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提倡可持续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活动】
1、你能区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吗?
绿色经济是环保健康的经济形式,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
循环经济是资源循环型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谈谈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
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文化素质;改善生活环境等作用。
例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交通线的修建,为农村地区人员、物资流动提供了基础,促进了生产和贸易,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
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自学窗】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地关系的思想逐渐形成并发生演变。
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农业社会,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进步,人类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然规律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例如,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林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这一时代,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
工业社会,人们对人地关系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人地关系思想出现交锋。例如,一些人强调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另一些人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使人类可以征服环境,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然而,当人们陶醉在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时,自然界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协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论”成为当下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人们基于人地协调的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既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曲折、反复的过程。对人地关系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思考:人地关系思想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分别具有什么样的人地关系?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2014年3月29日,全球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的活动主题为“蓝天自造”。
据此回答1-2小题。
1.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A.酸雨蔓延 B.水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2 C C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3-4题
3.“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伙伴论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4.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答案】3-4 C D
右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是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答案】5-6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