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讲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讲述“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本节内容比较丰富,落实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的“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区域认知: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说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
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1.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依据。
2.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及举措。
3.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区域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我国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主体功能区的分类
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国家推行主体功能区建设最终目标是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全国人民都能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分工协作,相互促进。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区域协调”方阵》视频片段。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四大发展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大板块: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
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势区位
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3、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4、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长江经济带空间发展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
1、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3、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1、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陆域资源紧缺、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
2、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3、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全球海陆一体化开发趋势的需要;
4、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迫切需要。
我国海洋国情
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纵跨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
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4、海洋灾害种类多。
5、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知识拓展】
播放视频:《海洋经济》科普
四、维护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中国海洋概况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海岛数量:11000余个
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
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
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最早发现: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
最早命名:相关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发现和命名了南海。
最早开发:至隋唐两代,中国人民在南海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已经远至西沙群岛。
历代管辖: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钓鱼岛概况: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由8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5.96平方公里。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上是台湾北部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
依据:
1、历史记载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隋朝,当时钓鱼岛被命名为“高华屿”。
2、实际利用上:明朝时就已经将钓鱼岛划归海防管辖范围,进行有效的统治
明朝中叶,戚继光抗击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
3、国际条约上:钓鱼岛有属于中国的法理依据
其一,从国际条约角度讲,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窃取的钓鱼岛等中国领土,理应归还中国。
其二,从《大陆架公约》和《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看,钓鱼岛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地质构造。
【第三节内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