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文档属性

名称 散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9 10:25:51

文档简介

散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教学难点: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感悟亲情美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抒写亲情的美文——《散步》,共同分享一家三代的幸福生活。
2、作者及背景介绍
学习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嫩芽(nèn)拆散(chāi)分歧(qí)粼粼(lín)熬过(āo)霎时(shà )
初读感知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
2、本文写了哪些人?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一天的活动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
(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3、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三、研读入境,感知人物
1、揣摩语言,分析人物?
2、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四、小结
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亲情、珍爱亲情吧!
五、拓展延伸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结合实例谈谈自己身边发生的有关亲情的小故事。(学生畅所欲言)启后
六、作业
回家帮助你的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承前 启后
母亲 ————“我” 妻子————儿子
赡养 抚养
责任(共18张PPT)
学习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情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1982年
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
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散文《散
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
文课文之中。作品有长篇小说《经
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
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
中篇小说《陪都就事》、中篇小说
《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
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
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
《散步》写于1985年。作者曾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彩,因我(莫怀戚)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嫩芽
nèn
霎时
拆散
熬过
分歧
水波粼粼
shà
chāi
áo

lín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读一读
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
想一想
1、 本文写了哪些人?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一天的活动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
(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2、从中你体会到了人间什么样的情感?
母子情
夫妻情
祖孙情
散步
尊老爱幼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读文生情 整体感知
和谐温馨充满亲情
和美的亲情链
尊老爱幼
研读入境 合作讨论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母亲
儿子
走大路
平顺
我感到责任重大
走小路
有意思
和谐温馨充满亲情
母亲
我(妻子)
儿子
揣摩语言,分析人物
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温柔贤惠)
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夸张)
以轻衬重
责任感
使命感
这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赡养老一代的责任;又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义务,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散步》是一篇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你有什么收获?
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拓展延伸,拥抱亲情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说说你身边的亲情故事。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教师心语
莒溪中学 罗向前
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