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21: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选择下列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泣涕零如雨(涕:眼泪)
B. 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C. 纤纤擢素手(素:向来)
D. 朝露待日晞(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2)“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一习俗的寓意是( )。
A.年年有余 B.事事顺心
C.遍地有福 D.万事如意年年高
(3)下列对课文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B.《腊八粥》一文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等粥写得详细。
C.《迢迢牵牛星》一诗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D.《藏戏》一文描写了藏族的节日风俗。
(4)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我们全部同学一致通过并讨论了《班级公约》。
(5)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与马晨明的《藏戏》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的风俗,而《藏戏》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B.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藏戏》主要采用反问、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C.从表达的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而《藏戏》以时间为序。
D.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语言平实,京味浓郁,而《藏戏》语言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2.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北京的春节》“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 )
(2)《腊八粥》一文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 )
(3)《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 )
(4)《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的讽刺。 ( )
(5)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
3.根据语境写词语。(9分)
(1)腊八粥在锅里叹气似的fèi ténɡ( )着,栗子煮得稀烂,饭豆煮得浑身zhǒnɡ zhànɡ( ),花生仁吃起来总该是面面的。妈妈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jiǎo huo(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nónɡ chóu( )了。
(2)除夕家家灯火tōnɡ xiāo( ),不许jiàn duàn(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初一的光景与除夕jié rán( )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rán fànɡ( )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骡马(luó nuó) 娴熟(xián xuán) 眨眼(zhá zhǎ)
嘟囔(nānɡ lānɡ) 铙钹(bó bá) 黄焖鸡(mēn mèn)
5.补充词语,完成练习。(9分)
零七八( ) 万象( )新 行( )积德 ( )堂大笑
( )然不同 随心所( ) 日夜不( ) 张灯结( )
①上面词语中与画线词语构词方式相同的是 。
②写出画波浪线词语的近义词: 、 。
③选词填空。
ɑ.孩子们喜欢吃这些( )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b.在集体生活中,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 ),为所欲为。
6.语言实践。(10分)
在中国,吉祥文化无处不在,中国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中国色彩,充分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国结种类很多,每一种都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体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
请将下列各种结与寓意连起来。
福字结 财源滚滚,财大气粗
同心结 人寿年丰,寿比南山
平安结 一生平安,岁岁如意
寿字结 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钱结 福气满堂,神星高照
双喜结 方正平整,井然有序
藻井结 年年有余,吉庆安康
鱼结 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桂花结 万事如意,事事顺心
如意结 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阅读理解。(24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4分)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衰: 德泽: .
恐: 焜黄: .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的诗。(1分)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 。”所表达的意思相同。(2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虽然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是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对他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就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想法。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写的这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我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信”的解释有:①音信,信息;②信用;③书信;④听凭,随意。
给下列加点的“信”字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言而有信(   ) 通风报信(   )
2.林清玄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感叹的是什么。( )(2分)
A.感叹自己不如小偷
B.感叹小偷技术全面,本领高
C.感叹小偷前途似锦
D.感叹小偷力气非凡,但没有正确方向,做了不正直的事情,并为此惋惜
3.文章第3自然段中“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关于“最终”一词的理解,你认为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2分)
A.事情的结局称为最终
B.列夫·托尔斯泰成为了文学家。
C.列夫·托尔斯泰因为得到了屠格涅夫的观赏而布满自信,发愤图强,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不朽的成果。
D.自然规律,顺理成章。
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
.
.
5.文章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4分)
故事一: .
故事二: .
三、习作展示。(30分)
春节刚过,我们还没有忘掉年味。春节的风俗很多,过春节就要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拜年、看春晚、长辈们给小孩压岁钱等。现在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选择下列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泣涕零如雨(涕:眼泪)
B. 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C. 纤纤擢素手(素:向来)
D. 朝露待日晞(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2)“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一习俗的寓意是( D )。
A.年年有余 B.事事顺心
C.遍地有福 D.万事如意年年高
(3)下列对课文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B.《腊八粥》一文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等粥写得详细。
C.《迢迢牵牛星》一诗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D.《藏戏》一文描写了藏族的节日风俗。
(4)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B )。
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我们全部同学一致通过并讨论了《班级公约》。
(5)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与马晨明的《藏戏》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的风俗,而《藏戏》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B.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藏戏》主要采用反问、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C.从表达的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而《藏戏》以时间为序。
D.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语言平实,京味浓郁,而《藏戏》语言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2.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北京的春节》“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
(2)《腊八粥》一文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
(3)《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
(4)《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的讽刺。 (√)
(5)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根据语境写词语。(9分)
(1)腊八粥在锅里叹气似的fèi ténɡ(沸腾)着,栗子煮得稀烂,饭豆煮得浑身zhǒnɡ zhànɡ(肿胀),花生仁吃起来总该是面面的。妈妈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jiǎo huo(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nónɡ chóu(浓稠)了。
(2)除夕家家灯火tōnɡ xiāo(通宵),不许jiàn duàn(间断),biān pào(鞭炮)声日夜不绝。初一的光景与除夕jié rán(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rán fànɡ(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骡马(luó√ nuó) 娴熟(xián√ xuán) 眨眼(zhá zhǎ√)
嘟囔(nānɡ√ lānɡ) 铙钹(bó√ bá) 黄焖鸡(mēn mèn√)
5.补充词语,完成练习。(9分)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行(善)积德 (哄)堂大笑
(截)然不同 随心所(欲) 日夜不(绝) 张灯结(彩)
①上面词语中与画线词语构词方式相同的是张灯结彩。
②写出画波浪线词语的近义词:一元复始、焕然一新。
③选词填空。
ɑ.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b.在集体生活中,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6.语言实践。(10分)
在中国,吉祥文化无处不在,中国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中国色彩,充分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国结种类很多,每一种都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体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
请将下列各种结与寓意连起来。
福字结 财源滚滚,财大气粗
同心结 人寿年丰,寿比南山
平安结 一生平安,岁岁如意
寿字结 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钱结 福气满堂,神星高照
双喜结 方正平整,井然有序
藻井结 年年有余,吉庆安康
鱼结 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桂花结 万事如意,事事顺心
如意结 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阅读理解。(24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将诗句补充完整。(4分)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衰:衰老,衰败。 德泽:恩惠。
恐:担心。 焜黄:枯黄。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珍惜时间 的诗。(1分)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表达的意思相同。(2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虽然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是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对他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就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想法。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写的这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我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信”的解释有:①音信,信息;②信用;③书信;④听凭,随意。
给下列加点的“信”字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姑母写信( ③ ) 信笔涂鸦( ④ ) 
言而有信( ② ) 通风报信( ① )
2.林清玄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感叹的是什么。( D )(2分)
A.感叹自己不如小偷
B.感叹小偷技术全面,本领高
C.感叹小偷前途似锦
D.感叹小偷力气非凡,但没有正确方向,做了不正直的事情,并为此惋惜
3.文章第3自然段中“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关于“最终”一词的理解,你认为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C )。(2分)
A.事情的结局称为最终
B.列夫·托尔斯泰成为了文学家。
C.列夫·托尔斯泰因为得到了屠格涅夫的观赏而布满自信,发愤图强,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不朽的成果。
D.自然规律,顺理成章。
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欣赏别人的人心中充满了善良与仁爱。而冷漠的人心中则有着不屑与敌意.从而给别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5.文章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4分)
故事一:屠格涅夫欣赏列夫·托尔斯泰。
故事二:台湾作家林清玄欣赏小偷。
三、习作展示。(30分)
春节刚过,我们还没有忘掉年味。春节的风俗很多,过春节就要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拜年、看春晚、长辈们给小孩压岁钱等。现在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