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指导

文档属性

名称 说明文阅读指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9 10:4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说明文阅读指导说明文定义 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用等特征和事理作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知识。 说明文常见题型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综合素质考察说明文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说明文分类根据表达方式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标记词:表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用比喻)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引资料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 其次 然后)
★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 打比方: 像、仿佛……
★引资料 : 引用,标记是引号。
★配图表 ★摹状貌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下定义 VS 作诠释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不能这样 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作诠释)例题解析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可以变为: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是谬误了,因为并不是所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内容没有解说“异养”的本质特征,只说明部分范围,因而是作诠释。 a.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打比方)
b.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作比较)例题解析 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2)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下面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考察方式:
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
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作用分析:
这里主要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作比较,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
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作用分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理解、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体现语言的准确性。试 题 讲 析方法归纳题型:说说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妙处)
1、解释词语表意(表某种限制或程度)
2、解释该词在句子中的理解
3、客套话: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如果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沿海滩涂都生长红树林,这与事实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方法归纳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表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表态:不能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好在哪里? 某词能否换其它词。请说明理由方法: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阅读训练 微光技术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有一双能透视黑夜的眼睛。微光夜视仪的出现,使人类的这一渴望成为现实。充分利用夜晚微弱的光线,使人们能像白天一样地观察,这是微光技术的突出特点。
阅读训练②在现代战争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幅幅黄绿色的反映夜间战场状况的影像,这些精彩的报道就得益于微光技术。事实上,不仅在新闻领域,而且在军事、海洋勘探、水下救援、天文观察、公安监控、野生动物研究等等领域,微光技术也大显身手。机场、车站的行李检查设备,银行、医院和家庭等地方所有的昼夜保安、监视或监护系统中,也常常使用微光专业产品;大家所熟悉的电视类型的医用X射线透视检查系统,也应用了微光技术。 阅读训练 ③在夜暗环境中存在着少量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等,统统称为夜天光。因为它们和太阳光比起来十分微弱,所以又叫做夜微光。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灵敏度不高,在微光条件下,不能充分“曝光”。这是造成人们在夜暗环境中不能正常观察的一个原因。那么微光夜视技术是如何达到“化夜为昼”的呢? 阅读训练④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技术。微光夜视器材依靠夜天的微光照明,首先把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并把电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光信号,这就是一切夜视器材实现夜间观察的共同途径。阅读训练⑤微光技术大大拓展了我们人类的视觉领域,它能弥补人眼在空间、时间、能量和光谱方面分辨能力的不足,而且能以人眼的自然观察习惯来显示图像,适合部队夜间行动和作战、所以它一出现便引起各国军界的关注,成为夜视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 。
⑥引领人们冲破黑暗的微光技术,在被预言为“光电世纪”的21世纪里,还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训练思考: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试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阅读训练答案:
1、微光技术
2、微光技术的特点、原理、生活中的应用及重点发展领域。
3、逻辑顺序。 阅读训练 ①凡是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能影响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阅读训练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阅读训练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大量的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阅读训练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阅读训练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3.本文说明了什么?(试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4.为文章拟写题目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阅读训练答案:
1.高科技污染
2.①种类多;②分布领域广;③危害人类比较严重;④防治难度大。
3.本文说明了高科技污染的种类、分布、危害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4.高科技污染的危害
5.逻辑顺序阅读训练学会阅读说明文说明文考试的考点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 。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二、说明的角度
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往往要与文章的结构层次联系起来。说明文考试的考点三、说明内容的详略
往往考查的是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
回答这样的问题,始终要围绕其说明内容是否是读者所熟悉和或容易理解的去回答。四、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做这种题关键是要熟悉所有的说明方法,千万不可将说明方法与论证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混为一谈。五、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做此类题目,心中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思想:科普说明文大都运用逻辑顺序。
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大小结合”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逻辑顺序。六、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心中要有说明文段落结构方式的基本概念。
要始终不忘重点看开头和结尾,对于中间部分也要作必要的浏览。七、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对文意的概括其实就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当然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
至于层意和段意的概括,方法与对文意的概括是一样的。 八、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要明确所分析的词语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 ,应该考虑该词的表达性质(范围、程度、估计、数量等)。
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从有无该词的角度进行分析。九、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这方面内容的考查不仅有对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还有对词句含义和作用的揣摩。
对于后一种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从其运用的手法考虑,结合说明的内容,联系作者的情感或思想倾向来分析体会。十、开放性试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这一类型的试题有列举型的,更多的是谈认识和体会。
对于后者,往往要么是结合原文谈,要么是结合实际说,这些要注意审题。其答题的基本套路往往是:观点--联系原文或实际分析--总结。说明文阅读技巧指导一.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的对象,区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二.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四.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五.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六.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八.创新意识,答好开放性试题.
九.开阔视野,关注材料的价值取向..
实践出真知
平时多练习才能应用自如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