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50分钟,50分)
一、基础达标(3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B.以致天下怨谤也 谤:诽谤
C.度义而后动 度:估量,考虑
D.则思谦冲而自牧 冲:冲动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身的道德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振之以威怒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则思谦冲而自牧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②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①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安”的意义与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B.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至于怨诽之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实已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译文: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4分)
译文:
二、阅读拓展(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马日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 ”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预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钜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寝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寝。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5分)
译文: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5分)
译文:
13.结合《谏太宗十思疏》思考,魏征的“坚守”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达标(3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B.以致天下怨谤也 谤:诽谤
C.度义而后动 度:估量,考虑
D.则思谦冲而自牧 冲:冲动
【解析】选C。A项,休,喜庆,福禄。B项,谤,指责。 D项,冲,谦虚。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身的道德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解析】选D。司职:管理职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振之以威怒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则思谦冲而自牧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②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①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选C。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C项,结构助词,的。D项,那么,就/表判断,是。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选D。①、②助词,无义;③助词,的;④它,代“天下”。
5.下列“安”的意义与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B.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解析】选D。A.形容词,安定,太平。B.形容词,安稳,安定。C.动词,奉养。D.疑问副词,怎么
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
【解析】选D。A、B、C三项为介宾后置句。D项为陈述句。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至于怨诽之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实已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4)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5)而天下之理得矣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译文: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的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2)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无所作为,墨守前人的成规旧法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二、阅读拓展(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马日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 ”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预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解析】选C。“叛徒”为“起”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故排除B、D项;又“不振”为“一败”的结果,不能断开,故又可排除A项,故选C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钜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解析】选B。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寝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寝。
【解析】选A。“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理解有误,原文是“密得宝藏书,辄称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5分)
译文: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皇帝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赋分点:阿党、按讯)
(2)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赋分点:婴、诛、陷)
【素养培优】
13.结合《谏太宗十思疏》思考,魏征的“坚守”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评价题,须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人物的思想与品格。解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注意从不同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具体事件中深入挖掘。
参考答案:(1)做人正直,面对秦王的责备,敢于承认自己的做法并表达出自己并不后悔;(2)敢于坚守自己的观点,比如针对唐太宗所派之人的审问,魏征都能坚持实话实说,并让唐太宗信服;(3)针对唐太宗守业中存在不知节俭的弊端,敢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劝谏,做到了臣子应有的坚守; (4)坚守原则,比如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
附【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魏征假扮成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掌管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写,立即召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没有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
魏征便请求去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马急驰至黎阳。当时李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啊!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为自己打算,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挑拨我们兄弟互相争斗,怎么处治 ”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太宗即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
皇帝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温彦博说:“魏征作为人臣,不着重仪容礼貌,远避嫌疑,而遭流言毁谤,这是应该责备的。”皇帝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 ”魏征说:“后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被太宗推却而魏征态度更加坚决。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主持门下省政务,下诏叫他封朝廷规章、国家制度,要参议得失。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自己用的小殿,用其材料给魏征建正寝,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顺从其喜好。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报,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宦官使者接连不停地在路上往来。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中。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