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青浦月考)烧过的开水,冷却后不能养鱼,是因为水中没有了(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氢元素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鱼在水中呼吸需要氧气,冷开水不能养鱼是因为水中不含氧气分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分析
2.(2019·五河模拟)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能够达到饱和。再加入食盐不再溶解。所以B项符合题意,100g应是水的质量。
【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3.(2019·比如模拟)通常要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入溶质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随着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逐渐变成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降温时,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但气体物质、氢氧化钙等却会随温度降低而溶解度增大,它们的不饱和溶液也就会更不饱和,故B不符合题意;
C、升温时,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大,使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溶液,因此,故C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但是操作比较复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不饱和溶液变饱和通用方法为加溶质分析。
4.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有关此现象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C.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 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变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是压强发生改变。
5.(2018·长沙)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蔗糖的溶解速度与溶解性与温度有关进行分析;根据搅拌和改变颗粒大小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改变溶解量进行分析。
6.(2018九上·大庆月考)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一定等于2 g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由于溶液甲蒸发掉5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溶液乙中不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因此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溶液乙蒸发掉5g水后,析出了2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符合题意;
D、由于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而丙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确定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在一定的温度下,观察是否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7.(2018·北京)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可知,②、⑤中含有未溶解的NaCl和NaNO3,即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
8.(2018·宝安模拟)关于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所以硝酸钾属于可溶物质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汽油中溶解性大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喝了汽水,常常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
B、影响物质溶解度因素有溶质、溶剂性质和温度,不符合题意;
C、判定物质是否是可溶的依据是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不是0℃时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汽油中溶解度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与温度和物质的种类有关进行分析,根据气体溶液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根据溶解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9.(2018九上·黑龙江月考)在通常情况下,采取 和 的方法,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食盐水,最好的方法是 .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答案】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加入溶剂;加入足量硝酸钾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不饱和溶液与同条件下的饱和溶液相比,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所以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所以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钾.食盐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最好方法是加入溶剂.故答案为: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加入溶剂;加入足量硝酸钾.
【分析】(1)相同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溶质或者减小溶剂。
(2)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最好方法是:加入溶剂。
10.(2019·比如模拟)60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在60 ℃,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
【答案】11∶10∶21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60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说明在60 ℃ 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g+110g=210g,故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110g∶100g∶210g=11∶10∶21。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溶 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即为溶解度:100:(100+溶解度)分析。
1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答案】不饱和;11;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
(2)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故选:C.
故答案为:(1)不饱和,11;(2)C.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
12.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该溶质.
【答案】t1;C;A;30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为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而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会有晶体析出,故填:C;
(3)t2℃时,A的溶解度是80g,B的溶解度是50g,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A不能形成饱和溶液,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80g﹣50g=30g该溶质,故填:30.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
13.(2018·嘉定模拟)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③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 g。
④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⑤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答案】甲;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10;甲;A、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2).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故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 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质量为: 100g×10%=10g(4). ④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甲 (5).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等量的水中硝酸钾比氯化钠溶解的少,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B.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刚好饱和;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能增加硝酸钾溶解的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加入一定量的溶剂都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故答案为:甲;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10;甲;A、C。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定义是考试重点;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温度相同,点高溶大,相交点表示物质溶解度相等。当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是,采用蒸发结晶,当杂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三、解答题
14.(2018九上·密山期末)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中有气泡冒出,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答案】解: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锅中的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逐渐冒出,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中也有气泡冒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四、综合题
15.(2018九上·密山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填“<”“>”或“=”)乙;
(2)P点的含义 ;
(3)t2 ℃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欲将t2 ℃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 的方法。
【答案】(1)<
(2)t3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62.5
(4)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5)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甲<乙;(2)P点表示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 (4)可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5)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甲<乙;(2)据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故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2.5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 (4)要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很大,故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 /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青浦月考)烧过的开水,冷却后不能养鱼,是因为水中没有了(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氢元素
2.(2019·五河模拟)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2019·比如模拟)通常要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入溶质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4.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有关此现象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C.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5.(2018·长沙)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6.(2018九上·大庆月考)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一定等于2 g
7.(2018·北京)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8.(2018·宝安模拟)关于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所以硝酸钾属于可溶物质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汽油中溶解性大
二、填空题
9.(2018九上·黑龙江月考)在通常情况下,采取 和 的方法,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食盐水,最好的方法是 .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10.(2019·比如模拟)60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在60 ℃,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
1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12.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该溶质.
13.(2018·嘉定模拟)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③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 g。
④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⑤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三、解答题
14.(2018九上·密山期末)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中有气泡冒出,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四、综合题
15.(2018九上·密山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填“<”“>”或“=”)乙;
(2)P点的含义 ;
(3)t2 ℃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欲将t2 ℃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 的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鱼在水中呼吸需要氧气,冷开水不能养鱼是因为水中不含氧气分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能够达到饱和。再加入食盐不再溶解。所以B项符合题意,100g应是水的质量。
【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3.【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随着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逐渐变成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降温时,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但气体物质、氢氧化钙等却会随温度降低而溶解度增大,它们的不饱和溶液也就会更不饱和,故B不符合题意;
C、升温时,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大,使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溶液,因此,故C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但是操作比较复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不饱和溶液变饱和通用方法为加溶质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 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变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是压强发生改变。
5.【答案】A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蔗糖的溶解速度与溶解性与温度有关进行分析;根据搅拌和改变颗粒大小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改变溶解量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由于溶液甲蒸发掉5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溶液乙中不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因此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溶液乙蒸发掉5g水后,析出了2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符合题意;
D、由于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而丙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确定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在一定的温度下,观察是否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7.【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可知,②、⑤中含有未溶解的NaCl和NaNO3,即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
8.【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喝了汽水,常常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
B、影响物质溶解度因素有溶质、溶剂性质和温度,不符合题意;
C、判定物质是否是可溶的依据是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不是0℃时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汽油中溶解度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与温度和物质的种类有关进行分析,根据气体溶液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根据溶解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9.【答案】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加入溶剂;加入足量硝酸钾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不饱和溶液与同条件下的饱和溶液相比,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所以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所以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钾.食盐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最好方法是加入溶剂.故答案为: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加入溶剂;加入足量硝酸钾.
【分析】(1)相同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溶质或者减小溶剂。
(2)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最好方法是:加入溶剂。
10.【答案】11∶10∶21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60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说明在60 ℃ 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g+110g=210g,故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110g∶100g∶210g=11∶10∶21。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溶 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即为溶解度:100:(100+溶解度)分析。
11.【答案】不饱和;11;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
(2)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故选:C.
故答案为:(1)不饱和,11;(2)C.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
12.【答案】t1;C;A;30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为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而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会有晶体析出,故填:C;
(3)t2℃时,A的溶解度是80g,B的溶解度是50g,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A不能形成饱和溶液,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80g﹣50g=30g该溶质,故填:30.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
13.【答案】甲;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10;甲;A、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2).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故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 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质量为: 100g×10%=10g(4). ④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甲 (5).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等量的水中硝酸钾比氯化钠溶解的少,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B.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刚好饱和;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能增加硝酸钾溶解的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加入一定量的溶剂都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故答案为:甲;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10;甲;A、C。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定义是考试重点;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温度相同,点高溶大,相交点表示物质溶解度相等。当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是,采用蒸发结晶,当杂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14.【答案】解: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锅中的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逐渐冒出,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中也有气泡冒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15.【答案】(1)<
(2)t3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62.5
(4)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5)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甲<乙;(2)P点表示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 (4)可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5)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甲<乙;(2)据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故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2.5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 (4)要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很大,故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