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课件(31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4 21: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马永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记录,相当于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
(1)主要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2)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区域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等的异常变化;
②人为因素: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农业活动、城镇化、战争、旅游等。
(3)危害(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会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①使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②使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应对措施
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自然恢复
人工修复
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围栏封育
3.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保护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3.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中,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4.三大功能区
功能区 位置 具体保护措施
核心区 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 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 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 位于缓冲区的周围 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5.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沙生植物群落)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福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文昌鱼)
野生植物类型 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金花茶)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砂岩峰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
古生物遗迹类型 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
6.建立自然保护的意义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
(2)维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提供科研基地
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促进生态文明
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宜传教育平台。
三亚红树林湿地修复工程优质种苗繁育基地
探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位置、范围: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为395万平方千米。
(2)三江源地区的独特性: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三江源地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3)“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的大气降水、雪山和冰川融水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最初水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4)三江源地区的动植物: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形成了以草地为主的高寒植物区及其植物资源。
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1)生态服务功能减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到高原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2)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虫鼠猖獗
盗猎
3.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后的成效
(1)生态环境
①措施:采取了退牧还草、退耕还草(林)、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
②成效:
一是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湖泊面积不断扩大。
二是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
三是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2)社会方面:通过实施异地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措施,三江源地区的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巩固训练
1.近50年来,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周边湿地植物群落出现了由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盐生、耐沙生的种类演替。下图示意艾比湖面积变化。据此回答下题。
(1)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反映出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C.生态退化问题
D.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2)上述环境问题将导致所在区域( )
A.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水土流失频发 B.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
C.物种的耐旱性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D.生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1.答案:(1)C;(2)B
解析:(1)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表明该地区气候变干,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属于生态退化问题,不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和自然资源枯竭问题,A、D错误,C正确;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是由水资源减少导致的,不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B错误。故选C。
(2)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B项正确。气候的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A错误;物种与植被覆盖率减少,生态系统会更加脆弱,生态平衡会变得更加不稳定,C、D错误。故选B。
2.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方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石灰岩易风化,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山体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
C.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汇集雨水 B.降低爬山难度
C.增加耕地面积 D.提高地面美观度
(3)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是( )
A.耐涝、耐贫瘠 B.耐涝、耐盐碱
C.耐旱、耐贫瘠 D.耐旱、耐盐碱
2.答案:(1)B;(2)A;(3)C
解析:(1)题目问的是需要人工修复的最主要原因,说明其自然修复能力差,自然修复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故选B。
(2)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汇集雨水。削坡退台的设置是为了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而不是降低爬山难度、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地面美观度。故选A。
(3)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