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苏州)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2个铝离子:2Al3+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氧分子:O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离子可表示为:2Al3+;故选项正确;
B、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选项正确;
C、氧分子可表示为:O2;故选项错误;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故可表示为: ;故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2017·烟台)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②③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3.(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B、根据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考虑;C、根据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D、根据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考虑.
4.(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A、电子带负电荷,故此项正确.
B、中子不带电荷,呈电中性,此项错误.
C、质子带正电荷,不带负电,此项错误.
D、原子核带正电,故此项错误.
故选A.
【分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5.(2017·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故A错;
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故C正确;
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D错.
故选C.
【分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C、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6.(2017·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C、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带正电荷,据此结合常见粒子的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7.(2017·遵义)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A.铁 B.钙 C.碘 D.锌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易患贫血.故正确;
B.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症,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故错误;
D.锌影响身体发育,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错误.
故选A.
【分析】从各种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8.(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原子核带正电荷,但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A正确;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C正确;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原子核带正电荷,但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解答;
B、根据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解答;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D、根据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解答.
9.(2017·山西)小美从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它有两个电子层 B.它的核电荷数为12
C.它表示阴离子 D.它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
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故正确;
B、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为12,故正确;
C、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故错误;
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故正确.
答案:C
【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0.(2017·毕节)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 、 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
A、H2O、H2O2、H2SO4中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
B、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y=+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a+(﹣2)×3=0,则a=+5价.
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错误;
C、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后两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正确.
答案:D.
【分析】A、根据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元素解答;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分析;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11.(2017·海南)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合理.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变化,故选项解释合理.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2.(2017·孝感)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Mg2+③④H2⑤
A.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表示2个氢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2N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属于镁原子,不能表示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中的数字2表示一氧化碳碳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H2表示一个氢分子或氢气,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3.(2017·怀化)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错误;
C.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正确;
D.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D.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来分析.
14.(2017·怀化)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由防癌、抗癌的作用,它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记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SeO3中Se化合价为+4 B.n的值为6
C.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S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故正确;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34﹣2﹣8﹣18=6,故正确;
C.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C.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分析.
15.(2017·营口)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可用来保鲜食品 B.“地沟油”可烹调食品
C.补铁可预防骨质疏松 D.吃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解析】【解答】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保鲜食品,故A说法错误;
B、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故B说法错误;
C、补铁可预防贫血,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故C说法错误;
D、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吃蔬菜可补充维生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地沟油”的危害进行分析;
C、根据铁、钙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D、根据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
二、解答题
16.科学上发现有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这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这三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中子数分别为0、1、2.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因为这三种原子都是氢原子,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这三种氢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等,分别为0、1、2.
【分析】该题考查了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17.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答案】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由图看出,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结合图中内容总结能获取的信息.
18.(2016九上·麦积期中)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6
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三、填空题
19.请用“大于、小于、等于、不大于、不小于或无法确定”填空
①沸点:液氧 液氮
②微粒直径大小:分子 原子
③通常情况下,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总体积 200毫升.
【答案】大于;无法确定;小于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①液氮的沸点是﹣196℃,液氧的沸点是﹣183℃,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沸点,故填:大于;②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无法比较直径大小;故填:无法确定;③酒精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当酒精与水相互混合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可以互相运动到对方的分子间隔当中去,因此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的体积小于200mL.
故填:小于..
故答案为:①大于;②无法确定;③小于
【分析】(1)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微粒直径来分析;(3)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比较.根据空气的成分来分析;
20.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带 电荷,形成 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带 电荷,形成 离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个,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 电子,也不容易 电子,是一种 结构.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答案】4;失去;正;阳;得到;负;阴;8;得;失;稳定;氧元素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除外);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 得电子,也不容易 失电子,是一种 稳定结构.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4;失去;正;阳;得到;负;阴;8;得;失;稳定;氧元素.
【分析】根据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而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其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
21.用微粒名称填空: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如: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答案】氧原子;铁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氧原子;铁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分析】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2.Na和Na+两种粒子的 相同, 不同.
【答案】质子数;电子数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所以由Na+和Na的构成可知,Na+和Na的质子数相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数、电子层数、化学性质等不同.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进行解答.
23.同种微粒的性质 ,不同种微粒的性质 (均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相同;不同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相同,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不同,即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粒子.
故答案为:相同;不同.
【分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即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相同,否则性质不同.
四、综合题
24.(2017·株洲)如图1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A、B、C、D、E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 (注意:不能填代数式);图2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 (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 (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答案】(1)11;Cl2
(2)NaBr
(3)E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7,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18﹣7=11,图2中E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Cl2;(2)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D元素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溴化钠,故填:NaBr;(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E表示的是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1)11;Cl2;(2)NaBr;(3)E.
【分析】(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根据E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解答;(2)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的特点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3)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
25.(2017·青海)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2)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 .
(3)若A中x=12,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 .
【答案】(1)a
(2)7
(3)氯化镁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1)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小于10,故x可能是8;故选:a;(2)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所以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17﹣2﹣8=7;故填:7;(3)A中x=12,则A是镁元素,该结构示意图是镁离子,B是氯元素,形成的是氯离子,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故填:氯化镁.
【分析】(1)根据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2)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解答;(3)根据化合物名称的读法写出其名称即可.
1 /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苏州)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2个铝离子:2Al3+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氧分子:O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2.(2017·烟台)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3.(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4.(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5.(2017·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6.(2017·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7.(2017·遵义)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A.铁 B.钙 C.碘 D.锌
8.(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9.(2017·山西)小美从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它有两个电子层 B.它的核电荷数为12
C.它表示阴离子 D.它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10.(2017·毕节)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 、 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11.(2017·海南)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12.(2017·孝感)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Mg2+③④H2⑤
A.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表示2个氢原子
13.(2017·怀化)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4.(2017·怀化)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由防癌、抗癌的作用,它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记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SeO3中Se化合价为+4 B.n的值为6
C.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S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15.(2017·营口)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可用来保鲜食品 B.“地沟油”可烹调食品
C.补铁可预防骨质疏松 D.吃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二、解答题
16.科学上发现有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这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17.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18.(2016九上·麦积期中)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填空题
19.请用“大于、小于、等于、不大于、不小于或无法确定”填空
①沸点:液氧 液氮
②微粒直径大小:分子 原子
③通常情况下,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总体积 200毫升.
20.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带 电荷,形成 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带 电荷,形成 离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个,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 电子,也不容易 电子,是一种 结构.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1.用微粒名称填空: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如: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2.Na和Na+两种粒子的 相同, 不同.
23.同种微粒的性质 ,不同种微粒的性质 (均填“相同”或不同”).
四、综合题
24.(2017·株洲)如图1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A、B、C、D、E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 (注意:不能填代数式);图2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 (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 (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25.(2017·青海)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2)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 .
(3)若A中x=12,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离子可表示为:2Al3+;故选项正确;
B、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选项正确;
C、氧分子可表示为:O2;故选项错误;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故可表示为: ;故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②③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B、根据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考虑;C、根据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D、根据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考虑.
4.【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A、电子带负电荷,故此项正确.
B、中子不带电荷,呈电中性,此项错误.
C、质子带正电荷,不带负电,此项错误.
D、原子核带正电,故此项错误.
故选A.
【分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5.【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故A错;
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故C正确;
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D错.
故选C.
【分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C、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6.【答案】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C、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带正电荷,据此结合常见粒子的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易患贫血.故正确;
B.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症,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故错误;
D.锌影响身体发育,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错误.
故选A.
【分析】从各种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原子核带正电荷,但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A正确;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C正确;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原子核带正电荷,但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解答;
B、根据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解答;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D、根据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
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故正确;
B、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为12,故正确;
C、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故错误;
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故正确.
答案:C
【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0.【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
A、H2O、H2O2、H2SO4中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
B、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y=+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a+(﹣2)×3=0,则a=+5价.
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错误;
C、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后两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正确.
答案:D.
【分析】A、根据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元素解答;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分析;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合理.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变化,故选项解释合理.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2N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属于镁原子,不能表示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中的数字2表示一氧化碳碳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H2表示一个氢分子或氢气,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3.【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错误;
C.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正确;
D.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D.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来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故正确;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34﹣2﹣8﹣18=6,故正确;
C.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C.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解析】【解答】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保鲜食品,故A说法错误;
B、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故B说法错误;
C、补铁可预防贫血,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故C说法错误;
D、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吃蔬菜可补充维生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地沟油”的危害进行分析;
C、根据铁、钙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D、根据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
16.【答案】这三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中子数分别为0、1、2.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因为这三种原子都是氢原子,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这三种氢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等,分别为0、1、2.
【分析】该题考查了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17.【答案】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由图看出,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结合图中内容总结能获取的信息.
18.【答案】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6
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19.【答案】大于;无法确定;小于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①液氮的沸点是﹣196℃,液氧的沸点是﹣183℃,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沸点,故填:大于;②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无法比较直径大小;故填:无法确定;③酒精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当酒精与水相互混合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可以互相运动到对方的分子间隔当中去,因此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的体积小于200mL.
故填:小于..
故答案为:①大于;②无法确定;③小于
【分析】(1)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微粒直径来分析;(3)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比较.根据空气的成分来分析;
20.【答案】4;失去;正;阳;得到;负;阴;8;得;失;稳定;氧元素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除外);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 得电子,也不容易 失电子,是一种 稳定结构.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4;失去;正;阳;得到;负;阴;8;得;失;稳定;氧元素.
【分析】根据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而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其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
21.【答案】氧原子;铁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氧原子;铁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分析】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2.【答案】质子数;电子数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所以由Na+和Na的构成可知,Na+和Na的质子数相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数、电子层数、化学性质等不同.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进行解答.
23.【答案】相同;不同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相同,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不同,即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粒子.
故答案为:相同;不同.
【分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即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相同,否则性质不同.
24.【答案】(1)11;Cl2
(2)NaBr
(3)E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7,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18﹣7=11,图2中E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Cl2;(2)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D元素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溴化钠,故填:NaBr;(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E表示的是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1)11;Cl2;(2)NaBr;(3)E.
【分析】(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根据E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解答;(2)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的特点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3)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
25.【答案】(1)a
(2)7
(3)氯化镁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1)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小于10,故x可能是8;故选:a;(2)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所以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17﹣2﹣8=7;故填:7;(3)A中x=12,则A是镁元素,该结构示意图是镁离子,B是氯元素,形成的是氯离子,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故填:氯化镁.
【分析】(1)根据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2)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解答;(3)根据化合物名称的读法写出其名称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