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4讲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4讲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7 10: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第4讲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课堂活动一】
【活动目的】
理解论证与推理的关系,学习掌握多种论证方式。
【活动设计】
一、准确把握论证的要求
1.论证的特点
论证是用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2.论证的组成
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
(1)论题是通过论证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它所要回答的是“论证什么”的问题。
(2)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3)论证方法是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证明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证明论题”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3.论证的规则
(1)论题应当清楚,明白;(2)论题应当保持同一;(3)论据应当是已知为真的判断;(4)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靠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5)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
违反了第(5)条规则(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会出现以下错误:(1)论据与论题不相干;(2)论据不足;(3)以相对为绝对;(4)以人为据;(5)违反推理规则。
4.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推理是论证的工具,论证是推理的应用,任何论证都要借助推理才能进行。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
其不同在于,论证是先有论题后找论据,再用论据对论题进行论证,推理则是先有前提后得结论。
二、了解论证的种类,掌握论证的方式、方法
1.论证的种类
根据论证所用的推理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根据论证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1)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论证某一特殊论断,在演绎论证中,一般是以科学原理、定理、定律或其他一般性的真实判断为根据,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推导出某一论题。
(2)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它是根据一些个别或特殊性论断论证一般原理。
(3)直接论证:是用论据正面论证论题真。
(4)间接论证:是通过论证与论题相关的其他论断假,从而论证该论题真的一种论证方法。间接论证又可分为:反证法和排除法(选言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题真的论证方法。
反证法的运用步骤大致为:
①设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②论证反论题假,通常以反论题为前件构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后件为虚假判断),再以此为前提构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否定后件式,并由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即反论题假)的结论;③根据排中律(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反论题为假,论证原论题为真。
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可表示如下:
(1)求证:p
(2)设:非p
(3)证:如果非p,则q
(4)非q
(5)所以,并非(非p)。
(6)所以,p。
排除法(选言证法)
排除法(选言证法)是通过先论证与原论题相关的其他可能性的论断都不能成立,然后确定论题真的一种间接论证方法。其思维过程大体是:
①构成一个包括论题这一选言支在内的选言判断;②论证除论题这一选言支之外的其他选言支均不成立;③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从而推出论题真。其论证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1)求证:p
(2)设:或p,或q,或r
(3)证:或p,或q,或r
(4)非q,
(5)非r,
(6)所以,p。
2.反驳
反驳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的虚假性或对它的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说,反驳就是人们常说的揭露谬误的过程。
(1)反驳由三部分构成:反驳的论题、反驳的论据、反驳的方法。
①反驳的论题:即被确定为虚假的判断,也就是通常说的“论敌”。就是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
②反驳的论据:即引用来作为反驳根据的判断。就是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性。
③反驳的方法:即反驳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就是指出某一论证的论据和论题之间没有逻辑联系,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反驳的方法: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演绎反驳和归纳反驳。
①直接反驳:就是用论据正面论证某论题假。即用一个或几个真实判断直接推出某论题是虚假的。在直接反驳中,可以运用演绎推理(即演绎反驳),也可以运用归纳推理(即归纳反驳)。
②间接反驳:是先论证与被反驳的论题相矛盾或相反的论题为真,然后根据矛盾律确定被反驳的论题假。
③归谬法:为了反驳某论题(即确定某论题假)。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最后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确定它是假的。归谬法的反驳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1)反驳:p
(2)设:p真
(3)证:如果p真,则q
(4)非q,
(5)所以,并非p真
(6)所以,p假。
【课堂活动二】
【活动目的】
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
【活动设计】
一、什么是论证的隐含前提
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很多作为论据支撑的信息被省去了,在论据支持论点的思维环节上有“跳跃”,这个“跳跃”的思维空间里实际包含有联系论点与论据的判断,是组成论据的假设性内容,
它在事实上起着完成论证的作用,也能够体现出逻辑思维的特性,这就是隐含的立论前提。例如,有这样一个论证:“不应该兴建核电站,因为它会污染环境”,“不应该兴建核电站”是论点,“它会污染环境”是论据,显然,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有一个跳跃,这里面实际隐含了“环境保护比兴建核电站带来的好处更加重要”这一前提。但是,“环境保护比兴建核电站带来的好处更加重要”这个前提是否成立?若成立,则上述观点成立;若不成立或者不严密,则上述观点就值得商榷。因此,隐含前提往往决定了一篇议论文是否具有逻辑力量。
二、如何发现隐含的前提
由上例可以看出,论证中的隐含前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包含在思维过程之中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并未用文字表达出来,藏而不露;第二,论证者(接受者)先行承认或视为理所当然;第三,影响论证的结构与论点的确立;第四,要揭穿貌似有理的论证,往往需要找岀假设性的隐含前提;第五,它有时会有潜在的欺骗性。
要想发现这些隐含前提,首先弄清论证者的观点;其次考虑理由与结论之间的差距(跳跃);第三,寻找支持理由的信息。在阅读中,也只有补充上这些隐含前提才能够准确把握论证的结构。
【课堂活动三】
【活动目的】
巧妙设置议论“假想敌”,使论证更深刻。
【活动设计】
一、设置议论“假想敌”的作用
所谓设置议论“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创设假想敌,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消除读者的疑虑,增强议论的严谨性,从而有效地捍卫作者的观点。很多优秀的议论文中一定有一个假定而强硬的“对手”存在。也许你的滔滔之理,正是在和“对手”的针锋相对中,才得以更好地生发展开。
如果我们在议论中成功地运用这种方法,那么,议论文“内容充实”,甚至“深刻、丰富”的目标就不难达到了;而且,有了与虚拟“对手”的思想博弈,才可能将思考引向深入,才可能激荡出真知灼见。
二、什么内容可以成为“假想敌”
社会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值得论辩的社会问题,与自己所持观点相反且有一定争议价值的观点,都可以成为“假想敌”。比如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一话题,无论是智能手机时代家庭成员“陌生化”现象(家人坐在一起聚餐,各人盯着自己的手机看,缺乏交流),还是年轻人“过年综合征”之类的社会问题(问收入、催婚,让年轻人抑郁、焦虑、烦躁),都可以成为论述“假想敌”。
在写作实际中,设置“假想敌”的标志性语言常常是这样一些短语:毋庸讳言/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放眼四周,我们不难发现/或许有人说/或许有人认为/也许有人提出/估计有人会说……
三、如何辩驳“假想敌”
文章有了“假想敌”,该如何针对“假想敌”辩驳分析呢?
1.分析实质
透过现象,阐述分析“假想敌”的内在本质,并让这些本质特性昭然若揭,从而给予对方沉重一击。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听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努力干什么,顺其自然吧”之类的话,这些被人们奉为人生格言的“金句”背后,无所作为而又追求好结果的心态不言而喻。人们对于成功时刻投入过多的关注,导致偶然运气的因素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运气决定论的拥趸。这样看来,“佛系”心态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运气主义论?但生活绝不是靠运气来经营的,年轻人对命中注定的肯定,无疑是对主观努力的否定,是对人生掌控权的放弃,是对自己的放任自流。
(选自《用努力打破运气决定论》)
这段文字一开头就引出“假想敌”,然后用“无所作为而又追求好结果”“运气决定论”“变相的运气主义论”点明对方观点的实质,又用“对主观努力的否定”“对人生掌控权的放弃”“对自己的放任自流”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对其实质做进一步的阐释,凸显出对方论调的错误。这样的论述分析有理性,不是在乱扣帽子,表现出明显的逻辑力量。
2.指明危害
分析负面现象或对方态度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或产生的严重危害。实际上就是通过分析危害从反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当下,“佛系青年”“积极废人”……这些热词广泛传播,这些青年“人设”大行其道。有的人会说:这些热词不过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这么严重呢?确实,单独看来,这一系列“丧系”名词,更多的是带有一种自嘲的意味。但是,当这一堆“丧系”名词频繁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流行乃至火爆,它可能不是一种人的自嘲自解,而是一个群体的自哀自怜。这些青年“人设”,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
不思进取的想法:我已经足够努力了,歇一会儿理所应当。而且这样的想法在群体内不断得到响应,在不知不觉间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了青年人的斗志。如果放任这样的“丧系”思想传播,会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
(选自《警惕“丧系”,远离颓废》)
这段文字开头引出“假想敌”,然后分析其表现,指出其实质,结尾在分析相关“人设”的实质(“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想法”)之后,用“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了青年人的斗志”“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揭示了“佛系青年”“积极废人”等青年“人设”可能产生的严重危害。这样的辨析方法也往往和分析实质结合在一起来使用。
3.归谬反驳
为了反驳某个论题,先假定它的观点为真或者逻辑成立,然后由它推导出荒谬的结论,来驳斥对方论点的虚假性,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有人认为:满屏都是“小鲜肉”的“娘化”现象是时代审美的倒退。我倒不以为然。近年来,娱乐圈、艺术界,作为公众人物的集合,自始至终便存在着“硬汉”和“奶油小生”之争。无论是早期的蔡国庆和姜文,还是如今的众多小生和吴京,观众总要有个比较。但是,现在的文化获取渠道不再单一,人们受教育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审美观也更趋多元,倘若每天一打开电视,用上手机,看到的都是战争剧中满身伤痕的壮汉,抑或是各种健硕的肌肉男,这和翻来覆去听八大样板戏有什么区别?
(选自《审美标准应多元开放》)
在叙述“文化获取渠道不再单一”“审美观也更趋多元”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假定“每天一打开电视”“用上手机”,会出现“看到的都是战争剧中满身伤痕的壮汉,抑或是各种健硕的肌肉男”这类现象,进而推导出“这和翻来覆去听八大样板戏有什么区别”的结论,以类比凸显对方观点的荒谬性。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迂回的方式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四、设置“假想敌”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四个方面:1.多元性,即假想敌的来源一般有三个层面:中心观点、小论点(段)和论据。2.适度性,每个人的反驳能力有大有小,拟设假想敌时,要拿捏好假想敌论点的力量,千万不能将假想敌的观点说得非常严谨,最后无法回到中心观点,得不偿失。3.综合性,三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不存在截然分开现象。4.层次性,在驳斥假想敌时,要有理有据,层层推进驳斥,剥茧抽丝,条分缕析,切不可胡搅蛮缠、蛮不讲理。
【课堂活动四】
【活动目的】
掌握辩论的技巧。
【活动设计】
一、攻击技巧
1.设置两难 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无病呻吟。
2.主动引申 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己方主动、对方被动。
3.以矛攻盾 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
4.归谬发问 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
5.简问深涵 即问题很简单,但含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尴尬,勉强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
6.撕隙抓漏 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对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
7.熟事新提 人往往忽视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所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内容。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
8.逼入死角 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
9.多方追问 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
10.夹击发问 即两个或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
11.同题异问 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
12.异题同问 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
13.反复逼问 对己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而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
14.辐射发问 即一个问题提出时,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
15.同义反复 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
16.近题遥问 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无从下手的窘境。
17.击情提问 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引发情绪连动,从而使对方失去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更不可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
18.布陷发问 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
19.长抽短吊 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
20.答中之问 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问,另一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进行反问。
二、防守技巧
1.盯人技巧 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加以防守。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情况。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要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 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各自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 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队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实力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五六个回合使其难以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这样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 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指误技巧 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6.归谬技巧 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误,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7.反问技巧 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8.幽默技巧 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9.短答技巧 对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地使用。
10.启导技巧 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十分强的辩手,语词啰唆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对方的规定时间。
11.揭弊技巧 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多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2.激怒技巧 即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令其自乱心绪。但是切记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3.评价技巧 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4.闪避技巧 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5.反复技巧 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6.类比技巧 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17.陷阱技巧 既在答问中巧设陷阱让对方来钻,然后在下一个回合中予以指驳,使对方露馅。
18.联动技巧 即己方二人以上联动,回答问题时一唱一和,此唱彼和,你呼我应,以整体的优势对之。
19.侧击技巧 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从侧面引出相关问题,反请对方来回答。
20.连环技巧 即在答问中故设连环,环环相扣,将对方的问题定格在某一环中,将其扣死。
21.组接技巧 即将对方的立场或陈词、反问、答问中的语言予以组合回答,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嘴巴。
22.名言技巧 即恰到好处的巧借名言、警语、格言、民谚、诗歌、歌词、流行语等来回答。当然也可以改头换面,重组搭配来回答。
23.错接技巧 即有意错接问题,反让对方判断,以之主动防守。
24.引申技巧 即将问题引申开来,揭示其实质与要害,再一口咬破,直断其喉。
三、反客为主技巧
1.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借对方的例证反治其身。
2.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3.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入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5.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
6.攻其要害 若出现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上的情况,这时,就要在对方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
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7.利用矛盾 一旦对方在表述上出现矛盾,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8.“引蛇出洞” 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9.“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10.缓兵之计 论辩中的“快”与“慢”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因应论辩局势,巧妙施展“慢”术,有时也是重要的制胜法宝。
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在韧性的相持中,使对方沉不住气,从而以慢施谋,取得胜利。
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