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 族 大 团 结
学习目标
1、知道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掌握其内容、意义。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发展,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独学+独学展示
(15分钟)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同时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性质?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些?
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哪里?
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哪年哪里?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或者优越性?
4、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5、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时间?作用意义?
6、青藏铁路开通的时间?作用意义?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 目的?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共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
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含义
前提
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确立: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②西部多东部少
①以汉族为主体
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分布的格局特点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用意义(优越性、好处)?
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如何?
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云南地区
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四川地区
凉山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
西藏地区
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下
云南地区
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四川地区
云南地区
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凉山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
西藏地区
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下
四川地区
云南地区
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措施: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③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④20世纪末,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十分落后。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孔繁森
措施:
③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④20世纪末,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2月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 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
时间:20世纪末
意义: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②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政策
时间:2006年
意义:①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②促进了青海 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开通
群学展示(5分钟)
联系实际,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如何维护民族大团结?
联系实际,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如何维护民族大团结?
①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③树立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⑤反对民族分裂等
展示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
自治地方
5个自治区
意义(优越性)
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①②③④
推进
保证
民族大团结
课堂小结(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