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9.3 大气压强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操作没有用到大气压的是( )
A.用针筒注射药水 B.离心式水泵抽水
C.吸饮料 D.中医里的拔火罐
2.关于压力、压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是由于空气自身重力而产生的,所以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数值上等于自身重力
C.液体压强是压强的一种类型,液体压强同样都跟压力与受力面积有关
D.空气和液体都是流体,所以也可以利用流体压强公式p=ρgh计算大气层的厚度
3.如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总共加热4 min B.沸腾温度不足100 ℃,可能是因为供热不足
C.BC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 D.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4.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它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刻度值应该小于A点的刻度值 B.B点的刻度值应该大于A点的刻度值
C.液柱上升,表明气体体积缩小,此时气温上升 D.液柱下降,表明液体体积缩小,此时气温下降
5.某同学自制一气压计,装置完好,如图,当该同学从某山脚到达山顶时,玻璃管内的液面将( )
A.升高 B.先升高后下降 C.先下降后升高 D.下降
6.图甲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乙是一个“自制气压计”用插有细管的橡皮塞塞住装有水的瓶子口,下管口没入水中,通过上管口向瓶内吹气,水沿管上升到点,点与瓶内水面高度差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
B.同时带着两装置登山,会发现会变小,会增大
C.乙图中的自制气压计测出当地当时的大气压是
D.将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变高
7.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宜选择较细的注射器和量程较大的测力计进行实验
B.实验前要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是为了排尽针筒内的空气
C.实验中应测量这个筒壁的长度,是为了计算针筒的横截面积
D.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可能是因为注射器筒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8.在室温下,吹鼓一个气球,把它放进真空罩中,抽走真空罩中的气体,发现气球变大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球内气体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不变 B.气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C.气球变大因为气球内的气压变大 D.抽气后,真空罩内气压大于气球内的气压
二、填空题
9._________实验首次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一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_______Pa,该实验如果换成煤油来做(玻璃管足够长),ρ煤油=0.8×10 g/m ,g=10N/g,那么标准大气压支持煤油的高度约为_______m(保留一位小数)。
10.有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简便方法,叫做海尔法。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水,水的密度为ρ水,容器B中装待测密度的液体,倒立U形管的上方,口C处接抽气筒,抽出少量管内空气,使管内气压pc低于大气压p0。AB两管液面在 ______作用下而上升,若已知水在管A中上升高度为h0,被测液体在管B中上升高度为hx,试求被测液体的密度ρx=______。
11.大气压与生活密切相关,驻守青藏高原的战士要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同学们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来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他们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发现管内的液柱高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如图所示。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mm水银柱;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放置,则水银柱高度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装有水的保温瓶,盖紧瓶塞一段时间后,瓶塞常常不易拔出.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5Pa,瓶塞看作圆柱体,底面积为11cm ,拔出瓶塞至少用11N的力,则瓶内气体的压强是__________Pa. (不考虑瓶塞的质量和受到的摩擦力)
14.如图所示,小明用吸管喝水,水在______的作用下进入中.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p,则喝水过程中△p逐渐______.
三、作图题
15.用酒精灯给质量、初温一定的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水质量的同时增大液面上方的气压,请在图中画出此种情况下水在相同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关系图象。
( )
16.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的情景,不小心使试管倾斜了,但没有气体进入试管.请在右边2个试管中,将管中水银的大致位置涂黑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_____;
(2)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该“白气”是_____形成的;
(3)两个小组同学分别在探究该实验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用相同的火力加热,他们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a、b两条沸腾曲线。造成a、b曲线不同的原因是a组水的质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组水的质量;
(4)为了受热均匀,另一位同学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来研究试管内水的沸腾特点,如图丁所示。试管内的水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
18.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实验一: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1)小强与小磊合作,自制了一个气压计,从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使管内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
(2)小强托者气压计从一楼开始上楼,每上一层观察一次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小磊将数据记录成如下表格;
楼层 1 2 3 4 5 6 7
高度差(cm) 5.0 5.5 5.8 6.1 6.4 6.7 7.0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出:在一楼至七楼的过程中,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将均匀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请分析该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______与______之和;
(5)表中高度差为什么在一楼至二楼的阶段变化比其它楼层大?______。(答一种原因即可)
19.如图甲是快递空气袋,空气袋可以防止产品之间碰撞,起填充以及缓冲保护作用,小慧同学好奇,运输过程中挤压时,袋内气压如何变化?他作出猜想:
猜想一:袋内空气质量变大,气压变大;猜想二:空气袋体积变小,气压变大
(1)仔细判断猜想___________肯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2)小慧所在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打算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请你帮助小慧他们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用手___________,同时观察___________;
(3)做完验证实验,小明同学提出了新问题:冬天和夏天空气袋的硬度有何不同?
①小慧将两个大小不等的空气袋甲、乙(如图丙)分别放在阴凉处和制暖的空调房中
②10min后,小慧用手挤压空气袋甲(图丙左侧),小明用手挤压空气袋乙(图丙右侧),感知空气袋硬度,请评估这个实验方案中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袋逐步取代报纸、拷贝纸等作为缓冲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五、综合题
20.安安同学在学过温度计后自己尝试着做了一个温度计。
(1)他在一个较大的耐高温的塑料罐中装入适量染成红色的水,盖子上开了一个孔,然后插入一根玻璃管如图甲所示。安安将水染成红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安安发现温度计液面几乎没有变化,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
(3)处理好上述问题后温度计如图乙所示,安安发现液面会随温度改变。同学小明觉得这个自制温度计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原理有点不一样,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安又重新调整温度计如图丙所示,放入刚烧开的热水中,观察发现罐中液面不是上升,而是迅速逐渐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过了比较长的时间后,液面开始上升,你认为液面上升等待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的调整,安安重新用小药瓶做了一个,并且插入一根比较细的透明塑料管,如图丁所示,解决了上述问题。安安选择较细的塑料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完“大气压强”之后,通过上查阅资料得到了两张表格如下:
表一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对照表
海拔高度(千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大气压(千帕) 101 90 80 70 62 54 47 41 36 31 26 23 19
表二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对照表
大气压值(帕)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30000 50000 70000 10100
沸点() 4 16 23 32 46 60 69 81 90 100
根据对资料中信息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_____(选填“大”或“小”),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大气压值的变化越来越_____(选填“快”或“慢”)。
(2)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是_____。
(3)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A 6.B 7.C 8.B
9. 托里拆利 1.01×105 12.6或12.9
10. 大气压
11. 变大 减小
12. 750 不变
13.9×104
14. 大气压 增大
15.
16.略
17. 97 实验时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水蒸气液化 小于 不会 试管中的水温达到水的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18. 减小 大气压 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玻璃管倾斜了
19. 一 袋子密闭,不与外界连通,质量不发生变化 挤压橡皮膜 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中没有控制两个袋子相同 没有让同一个人感知空气袋的硬度 空气袋的体积可以自由调节,节省原料
20. 便于观察 玻璃罐漏气 这个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导致气压变化而不是液体热胀冷缩 罐内无气体 塑料罐受热膨胀导致体积变大 液柱上升明显,便于观察
21. 小 慢 大气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70(69~75之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