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新课标高考备考:高考语病判断之不合逻辑
? ? ?在高考语病判断中,命题人总是对不合逻辑类情有独钟,而在高考成绩调查中,考生在这方面极易马失前蹄。下面针对这类语病,从两大方面来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复句问题的语病:
一个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当一个单句不能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时,那就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联系起来表述,这时就可以用复句。而构成复句的分句在意义上是有紧密联系的,即有复句关系,而这复句关系实际上就是逻辑联系。
复句方面出现的语病主要有:强加关系、并列不当、递进不当、因果倒置、误用滥用关联词语等。
1.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复句关系,而复句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病句中,作者没有弄清分句中到底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而强加于句子。
例(1):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在该句中,“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并不是“我这们朋友去了一趟南方”而造成的。
例(2):这本书出版了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该句中书出版了好几年,与作修改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关系。君不闻“历久弥新”之说?
例(3):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和“能写一般的应用文”孰高孰劣?从文体角度看无本质区别。因而用表递进的关联词语就显得牵强些了。
2.并列不当:
并列关系是复句中的一种关系类型。而由于作者对事物的分类不当和乱排次序,就会产生语病。虽说并列关系的各部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排列次序也不是完全随意的。
例(1):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不断培养抗寒的品种,克服和改造低温、秋旱、风大等不利因素,把我省广阔富饶的亚热带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该句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其排列次序为“克服和改造”──“充分利用”──“不断培养”。从语序的衔接上看,“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也应放在一起。
例(2):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改变着人生轨迹,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该句中“改变着人生轨迹”和“压迫着人们的心灵”两句应对调。从衔接上看,前讲“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顺接则就是“压迫着人们的心灵”﹔而从这两句所表达的内容上看,一句是心灵的感受,而另一句则是通过理性的认识后产生的结果。
3.递进不当:
递进关系有一层进一层的意思。而说话者思路不清,往往会造成语病。
例: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填补国内空白”是从国内而言,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从国际上讲的,范围更大些。两句应对调。
4.因果无据或倒置:
吕叔湘、朱德煕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说:“判断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虽然是主观的见解,但是必须有客观事实做基础。”而人一旦有了某种认识,也就必然会反映到他的表现中来。
例: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就不感兴趣。
前后两句从内容看,一句是说自己学习中存在一个问题,一句是说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根本就不存在因果关系。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说话者将原因与结果弄颠倒了,错将因说成果,将果说成因而造成语病。
5.误用、滥用关联词语:
这种语病类型往往是由于说话者不对句子的内容作深入的分析而造成的,它是前几种类型在使用关联词的表现。有时说话者不甚注意关联词往往是配对使用的这一点,从而造成语病。
例(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是个连词,表条件关系。当用来排除一切条件或一定范围内的条件,构成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时,后面常带“如何”“怎样”“什么”“谁”等,表示周遍性,再与“都”“总﹙是﹚”“也”“还是”等关联词呼应。在排除两个以上范围内的条件时,在“无论”后面应是并列项,在各项之间常用选择连词“还是”“或”“或者”连接。
当然,这个句子中的“毫无例外”与“无论……”还有重复的语病。
例(2):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该句中“反而”用错了,应为“从而”。因为前讲原因,后讲结果。
此外,复句中还有关联词位置不当和缺少关联词的语病,因其常见,这里不再赘述。
二、纯逻辑语病:
纯逻辑语病是从逻辑这一范畴来定义的。在语言运用中也表现为分类不当和没有次序的语病,另外还有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失应、误用否定和不合事理等语病。
1.分类不当: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该句中似乎是按出版物进行分类的,如果这样,电视则是不在其中的﹔而作为报刊、杂志又不能与表其所属的一切出版物并列。该句从分类上看,有两处错误。
2.没有次序:
例: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该句中的“仔细分析”和“勘查取证”是短语的并列,由于这两方面在时间上有先有后,应将“仔细分析”置于后面为好。
3.自相矛盾:
一个判断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但如果同时既肯定又否定某一事物,就会使人弄不清你在说明什么问题,你要肯定哪一方面,这就构成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在句子中,自相矛盾可能表现在概念上,也可能表现在两个不相容或根本相反的判断上。
(1)时间的表达冲突:
例: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本句中“日前﹙几天前﹚”与“正在﹙现在﹚”这两对概念是相互冲突的。造成这一语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日前”这一概念的内涵没弄明白。
(2)数量的表达冲突:
例: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该句中“已达”与“以上”说法不一致,相互矛盾。
(3)范围大小不一:
例: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该句里“凡”和“不少”两个词所表示的范围是不等的,一个表示所有,一个表示大部分。
4.一面与两面失应:
这种语病从本质上说,还是出现在概念上。
例(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我们”“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而“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怎么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呢?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面性词语,我们就应该注意其前后与之相关的词语是否出现失应的情况。
例(2):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的多寡和门第的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该句中的第一个分句单看是不存在问题的,而后一句是讲在另一个时期人们择偶的标准,既然如此,那么前一句也应为前一时期人们择偶的条件,删掉“寡”和“低”就可以了。
5.前后失应:
例:《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该句中前面的并列短语“理论”和“政策”与后面的并列短语“详细的规定”“周密而深刻的说明”没能一一对应,应改为“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从理论上作了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6.误用否定:
判断一个事物可以用肯定形式,也可以用否定形式,而在否定形式中又有多重否定。人们在使用多重否定时往往会出现表达与意思相反的情况。
例(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如果真如该句的表达,就与原意相违背了。可将“不再”改为“再次”。
例: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就形成了双重否定,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
例(2):小张不听大家的忠告,就难免不犯错误。
“难免”是不容易避免的意思,后面再加个“不”字,就变成“能避免”的意思,跟原意不合。
例(3):难道作为一个班级干部,就不可以闹特殊吗?
反问句本身就表示否定,如果再出现否定,整句句意就是肯定的了。这句作者的原意是说:“作为一个班级干部,不可以闹特殊”,硬加反问句式,意思就相反了。
7.主客颠倒:
句子陈述的对象有主客之分,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颠倒的现象。
例(1):我的父亲长得很像我。
该句中有比较的意思,但这样表达就不知所出,谁长谁少了。
例:他平时不爱学习,书报与他接触的机会是极少的。
“书报”是无生命的,不能成为做出“接触”这个动作的主体,主体应该是“他”。
例(2):费卢杰,对美军是深恶痛绝的,因为那儿已成为反美武装的主要根据地。
该句是从美军的角度来进行陈述的。一般情况,“对”“对于”这两个介词表示对象时,主客的位置是不能颠倒的,只能人对物,不能物对人。
8.不合事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呈现阶段性,即在某一阶段,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呈现出阶段性认识的特点。如果不顾及这一点,你所表达的内容就不符合人们共同的认知和审美标准了。
例: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消费者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伪劣产品”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畸形产物,它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是人人深恶痛疾的。怎么会有人去仿造“伪劣产品”呢?其目的让人费解。
说话、写文章难免出现这些逻辑语病,只要我们学习、掌握词语的词汇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它们,且运用语法分析手段,学点逻辑,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思维更有条理,就可以避免出现语病和对语病予以纠正。
练习巩固
1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
2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3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4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把事情办好。
5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6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7试问那些买官的人民“公仆”们,你们买官的钱有多少是老百姓的血汗呢?
8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9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10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11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2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13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14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
15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16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17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18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飞驰出去。
19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20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很有特色。
21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22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还是旧的一套。
23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24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实行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