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20: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全文。
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习惯。
孙权:
即吴大帝。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战功卓著。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西京洛阳。历任闲职,专志修史。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写《通鉴》
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qīng

shè

zuǎn

shú

suì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停顿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 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 为博士 邪!
但 当 涉猎,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事务
难道
成为
通“耶”,“吗”,反问
只是
应当
历史
罢了,表限止


认为
比得上
当权
粗略的阅读
了解
研究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从事
讨论
议事
现在

怎么
主谓间,取独
于是
拜见
然后,表承接
等到
另外
认清
句末,表感叹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成为研究经书的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商讨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分别几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就分别了。
(一)古今异义
孤:
今:
但:
博士 :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仅仅
现在
古时王侯自称
*字词句小结:
(二)一字多义

了解
认为

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
(三)通假字
邪通耶,吗,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四)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变高了,从穷困至富有,都可以用此语。
(例)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成语学习与运用:
*“吴下阿蒙”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看待。
(例)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学科素养:
思考吕蒙前后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课文结构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语气 :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
(鲁肃)
(吕蒙)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当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现身说法,语重心长。
◎ 感叹句,惊讶不解
◎ 反问句,表感叹语气。带有自豪的语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惊讶感叹。
侧面表现出吕蒙学有所成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行动,表现出鲁肃的爱才
侧面表现出吕蒙学有所成
鲁肃赞学
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腹有诗书气自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于读书的典故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劝学的故事:
陶渊明劝学
师旷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