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 歌曲《音阶歌》花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 歌曲《音阶歌》花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07 16: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音阶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音阶歌》
课 型:音乐综合课
课 时:1课时
年 级:二年级
教 材:花城版《音乐》第四册第3课
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运用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结合柯达伊手势,围绕唱歌为中心,在唱中游戏,在唱中表演,在唱中律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音阶歌》,在不知不觉中唱准音阶,在轻松的环境下受到美的熏陶,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熟悉七个音符和唱名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并认识音阶,下行、上行等音乐知识,唱准音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唱《音阶歌》。了解七个音符和唱名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地参与音乐律动,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基本音阶的唱名,唱准其音高,熟练做柯达伊手势。
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好奇心强、身心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乐理知识的积累很少,属于学习乐理的基础阶段。如果教师乏味地单讲乐理,而不注意讲授的方法和方式,很容易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觉得兴趣、好奇心,就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往一个坐姿到下课的境况,多次调整学生的队形,改变学生的学习姿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新鲜感,运用多种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和体验,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
2、教材分析:《音阶歌》是一首活泼易学易唱的儿童歌曲,歌曲中的大量歌词都是旋律的唱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演唱和认识,还能通过歌曲的学习唱准音阶。音乐的结构为a(4)+a’(4)+b(4)+c(5),四个乐句一段体。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在学唱歌曲《音阶歌》后,能唱准音阶。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着《五声歌》,打着拍子进入课室。
1、师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进入课室听到的是一首什么歌曲?《五声歌》里藏着哪几个音符?出示《五声歌》课件。学生回答后站出来,老师给他(她)戴上相应的小音符头饰。
2、出示音阶课件。师问:同学们,请看这是《音符一家》的大合照,看看还有哪些音符成员没被请出来的?把音符找齐后,让座位上的学生边唱边做手势,戴头饰的学生听到唱自己的音符后就按顺序站好;接着让戴头饰的学生按顺序带领同学们边唱边做柯达伊手势。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氛围,巩固旧知识;利用音符头饰,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
3、师:音符一家终于团聚了,为了表示庆贺,它们要做一个“开火车,钻山洞”游戏,大家一起来参加吧。游戏规则是:戴头饰的其中两个同学做山洞,另外的同学开着火车钻过山洞,座位上的同学打着拍子唱着《五声歌》为他们加油助兴;歌曲停了,捉到谁,谁就站出来带着同学们做手势唱自己的这个音符;接着请这位被捉的同学在讲台上找到自己的小音符贴在黑板的小台阶上。
4、学生打拍子清唱《五声歌》,做“开火车,钻山洞”游戏。(重复做两遍)
5、师:哦,前面的山洞好像出现了问题,火车开不了啦。请一些好朋友来帮忙,帮剩下的这些小音符找到家,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吧。出来帮忙的同学你帮他(她)找到家后,就帮他(她)摘掉头上的头饰,领他(她)回到座位上。
6、师生互评贴音符的情况,引出课题。师:像这样,小音符上了台阶,就成了音阶。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音阶歌》(粘贴课题)小音符一个一个上台阶,就是上行;小音符一个一个下台阶,就是下行。(按照上行,下行的顺序,把音阶各唱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熟练做柯达伊手势,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音阶、上行、下行等。)
二、音乐律动。
1、师:同学们,阶梯状的音阶可以用身体来表现。有一群小朋友就在跳《身体音阶歌》,我们也一起跟着跳吧。(播放《身体音阶歌》视频)
2、师生一起做《身体音阶歌》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律动中初步感受七个音符的音高。)
三、在游戏中学习《音阶歌》。
1、师:同学们跳得真好!刚才我们跳的《身体音阶歌》只是热身,下面的这首《音阶歌》才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请同学们认真听并思考:这首歌曲是几拍子?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用什么情绪演唱?播放《音阶歌》范唱。学生回答后齐打四二拍的拍子。
2、学生打拍子,再听范唱。(播放《音阶歌》范唱)
3、老师用电子琴弹旋律,学生用“啦”哼唱。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个大概的了解。)
4、分组,做游戏,学唱歌曲。
1)合并组数,改变学生的座位方向。
老师:下面,我们要用《音阶歌》做一个歌唱游戏。在做游戏之前,我们要进行一项比赛。比赛名称是:我是合并小能手。规则是: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一、二组合并为第一大组,三、四组合并为第二大组,看哪一组合并得快又整齐。(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做)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并组,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加学生的新鲜感;让学生整齐快速地由四组合并为二组,为下面的游戏做准备。)
2)、做律动对唱,学新歌。
老师先完整地示范一遍,再分步教学。步骤:1、第一二,五六小节第一组打拍子。2、第三四、七八、十、十二小节第二组分别作各小节第一个音的手势。3、第九、十一小节第一组把双手放在嘴边,成喇叭状,做问的手型。4、最后五小节两组一起做各小节第一个音的手势。(教之前老师先示范。边做律动边唱,采用对唱的形式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做律动对唱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曲。让学生感受歌唱的乐趣)
四、律动,跳集体舞。
1、变队形,由两大组站成三队。
老师:同学们唱得真是太美妙,太动听了!你们还想增加难度,继续挑战吗?我们来跳集体舞。学之前我们又要进行一项比赛。比赛名称是:我是队形小能手。规则是:由现在的两组分别站成三队,看哪一队站得快、静、齐。步骤:1、先按秩序把椅子搬到课室的墙边,围成一个大圆站好。(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做)2、快速地站成四组的队形。3、按照老师的要求由四队并成三队。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变队形比赛,学生由原来的坐姿调整为站姿,唤起学生的好奇感,调整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整齐快速地由两组站成三队,为下面的跳集体舞做准备。)
2、做律动,跳集体舞。
教学步骤:(1)、歌曲演唱过程中,先在第3、4、7、8小节加上打节奏。(2)第9小节掐腰、半蹲,同桌对看,第11小节掐腰、半蹲和相邻的同学对看(3)、第10、12小节做手势。(4)第15小节拉手转圈,第16、17小节做手势。(5)其它小节同桌牵手跟着音乐节奏走。(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做。逐步增加动作、难度。每一次增加动作难度,老师先示范。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在原地边清唱边做动作;熟练后全班围成圆圈跟着音乐跳舞。)
2、全班同学围圆圈跳集体舞。(播放《音阶歌》范唱)
(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人合作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现参与的快感。)
五、学生唱着集体舞,做着律动走出课室,课堂结束(播放《音阶歌》范唱)
(设计意图:用这样的形式结束课堂,我创设了一种课已尽、趣还在,生陶醉的境界。)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本人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改变以往一个坐姿到下课的境况,多次调整学生的队形,改变学生的学习姿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采用轻松愉快的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法,结合柯达伊手势,运用多种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整节音乐课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风趣、生动,个别地方不够流畅;在撤椅子的过程中,可能老师讲的不够清楚,个别学生没听明白,没能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完成。
2、在围圈跳集体舞时,我觉得分组轮流跟着音乐跳集体舞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改为直接走起来围成圆圈跳,让学生多跳几遍,这样效果会好一点;备课时没考虑到第三队的学生要改变方向跳,因此,跳着跳着就走不了了,出现了一点点混乱。
教学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反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接受前沿的教学方法。我想,只要是热爱音乐教育,勇于创新的,音乐课堂就不会乏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