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二节的内容。第1节是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学生学习了人体内代谢废物的种类和排泄途径。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利用人体模拟学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通过观察实验获得了“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同时知道了“肾脏是由多个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肾单位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但是肾单位的结构较为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借助肾单位模型帮助学生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结构决定功能,借助肾单位模型,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小组展示,介绍肾单位模型,模拟并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从而突破重点。学生对尿液形成的两大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比较难理解,学生对血液、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所以教学中设置了步步清,学生通过分析表格,找到三者间的区别,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肾单位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点。
(2)通过对尿液化验单的诊断分析,提高学生对肾脏健康的认识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课件,制作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和模拟尿液形成的装置。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急诊科医生》中的片段:急诊科的汪大夫接收了患有肾衰竭的新娘。 教师补充:肾衰竭除了出现视频中说到的头晕、呕吐外,还会出现水肿、贫血、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若不及时就医会发展成尿毒症,造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病变。近年来急诊科肾病患者增多,肾内科想招一批义工到医院协助医生。但要取得义工资格,必须要先通过相关知识的考核。 过渡:今天考核达到以上3个目标,就能进入急诊科做义工。 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教师在PPT上展示本课内容的学习目标,并做简要阐释 过渡:现在就开始我们的考核。 倾听,思考。 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Part 1 基础知识考核 1、视频中女主角患病的部位是肾脏,肾脏属于哪个系统?该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此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肾单位。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写出下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吗? 要求学生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并随机点学号请一名同学上台填写黑板上挂图相应的结构名称。 Part 1小结:在基础知识考核环节大家完成得还不错。但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我们要进行团队考核。 请大家看清楚我们各团队的任务,然后用7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展示任务。 二、part 2尿的形成过程(团队任务) 团队任务任务要求展示任务小组任务一、 尿的形成过程 ①完成肾单位模型的组装 ②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①借助肾单位模型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②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③分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2、3、 4 任务二、 我是医生,我来诊断病情诊断,说出病人的患病情况及原因分析化验单,说出病人的患病情况及原因5、6、7、 8 展示要求:①语言展示脱稿、流畅、大方、声音洪亮;小组成员间衔接连贯。 ②板书:字迹工整、书写速度快。
1、任务一: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间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疑点。并选择在讨论过程中最认真的小组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纠正、补充和质疑,并在展示结束后,对学生展示进行点评。 步步清: 检测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4、提出问题: 刚刚1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了尿液的形成过程,但是我发现2、3组模拟的尿液和1组的不太一样,我们来对比一下。大家发现了什么吗?尿液出现红色和泡沫,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有请5组的同学们上台给我们解读化验单,分析他们的健康状况。 5、任务二:我是医生,我来诊断 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纠正、补充和质疑,并展示结束后,对学生展示进行点评。 感谢5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解,他们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尿液在生活中对肾脏健康起指示的作用。所以,当我们的尿液出现不正常的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6、最后的考核:抢答 (1)(2013 临沂)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2)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什么( ) A.氧气增多,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增多 C.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D.氧气减少,尿素增多尿 (3)(2017 长沙)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后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都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D.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2017 乐山)肾小囊和肾小管末端中的液体分别是( ) A.血浆和尿液 B.原尿和 血浆 C.血浆和原尿 D.原尿和尿 回答问题:泌尿系统 ①是肾脏 ②是输尿管 ③是膀胱 ④是尿道 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待老师进行批阅。每组组长反馈全组得分。 明确任务,小组合作讨论7分钟。 负责任务一的小组完成肾单位模型的组合,并利用模型演示和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负责任务二的小组解读化验单,并分析患病情况及原因。 展示任务一:展示小组解说装置各部分的模拟的相应结构,并通过装置演示和解说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对表格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2组的尿液是红色的,3组的尿液中有很多泡沫。 展示任务二: 通过角色扮演解读三张化验单,并分析尿检者的健康情况及病因。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温故知新。 对学生的答案现场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模型的组合及尿形成过程的演示,掌握尿的形成过程。 3、通过化验单的分析,联系生活实际。 4、学生上台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通过表格的分析,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加深对尿的理解。 6、提出疑问,发散学生思维。 7、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 9、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测。掌握学生的学生情况。
结束 视频中医生告诉女主角要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模拟的是肾的什么结构呢? 除了肾透析还可以怎样治疗呢? 近年来,国际上对肾脏病非常关注,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国际肾脏病日。肾脏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希望各位同学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健康生活。 回答:肾小球 肾脏移植 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对肾脏健康的认识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课堂反馈看达到了预期效果。
组装模型,打下基础
“尿的形成”一节是泌尿系统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学生要理解尿的形成过程,首先要先弄清楚肾单位的结构。课堂上学生对肾单位模型的组装,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肾单位的结构,这为探究尿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2、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模型掌握肾单位地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搭建探究平台,学生根据探究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指导,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小组长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组员共成长。在任务一的展示中,学生借助组装的模型模拟并讲解尿的形成过程,模型大方,模拟过程自然、清楚,讲解清晰流畅,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直观地演示出来,自然而然突破难点。这个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助,不仅达到了课堂高效,而且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兴趣,关注生活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播放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地片段,补充2018年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11%的人患有慢性肾脏病,随着肾脏病患者增多,急诊科招一批义工到医院帮忙,这节课就要选拔义工。在这个情境下自然而然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通过模拟医生为病人分析患病情况,学以致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享受学习的乐趣。另外,通过“肾透析”“肾脏移植”等知识的渗透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树立了学生的生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