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和平交往篇
新课探究
郑和下西洋
1、西洋的范围包括哪些地方?
2、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目的)
3、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时间、次数、出发点、最远到达的地点)
3、郑和的船队为什么能成功下西洋?
5、郑和下西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自主学习1
阅读书本P70-72 3分钟
文莱
明代把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为“西洋”。
西洋的概念
1、背景:国力强盛
2、时间:1405--1433年,
明成祖(朱棣)时期
3、主要目的:
政治—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威望,示中国富强
经济—加强与海外的贸易
百船竞发壮观景象
文莱
西 洋
时间:
次数:
出发地:
最远:
概况
1405年-1433年
7次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装载物品: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
(1)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2)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 和 哥伦布 比较结果
航海时间 1405年 ——1433年 1492年 ——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船 数 200多艘 3艘
航船大小 长151.8米 长24.5米 随航人数 27800人 88人 到达地区 亚非30多国 美洲
时间长、时间早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地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1405年 刘家港
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④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其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即郑和下西洋的日子)为中国“航海日” 。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
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
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主要原因 经济原因)
4.郑和具有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个人)
原 因
6.郑和的船队为什么成功下西洋?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上的广泛应用
(23属于技术支持)
2.造船技术发达;
二、暴力冲突篇
戚继光抗倭
来自海上的,不仅有朋友,也有……
《避难的平民》思考:画中百姓为何而逃?
1、倭寇是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4、谁奉旨抗倭?抗倭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2
阅读书本P72-74 2分钟
戚继光抗倭
原因
经过
结果
意义
倭寇(日本)在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严重损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台州九战九捷
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反侵略
民族英雄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1553年,倭寇大举登陆,先后攻入上海、苏州,直达南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繁盛安乐之区,骚然多故矣”沿海人民奋起反抗,明朝政府也决心荡倭,明朝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组成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军民并肩作战,东南沿海倭患被平息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根据材料,说说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试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1.抗倭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和其它爱国军民的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5.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名人名言
戚继光
文天祥
岳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郑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戚继光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如何评价郑和?
如何评价戚继光?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区分
三、殖民掠夺篇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交往
冲突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课堂总结
国力的强弱关系到外交的状态
1.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2.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外交通发达 B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3.倭寇包括( )
(1)一些日本武士 (2)日本奸商 (3)中国海盗 (4)中国沿海奸商
A(12) B(234) C(124) D(1234)
4.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5.假如你跟随郑和下西洋,你不会经过的地方是(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