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北京的春节
翡翠
fěi cuì
万象更新
wàn xiàng gēng xīn
灯火通宵
dēng huǒ tōng xiāo
日夜不绝
rì yè bù jué
截然不同
jié rán bù tóng
万不得已
wàn bù dé yǐ
悬灯结彩
xuán dēng jié cǎi
有声有光
yǒu shēng yǒu guāng
各形各色
gè xíng gè sè
儿化词语
杂拌儿
zá bàn er
零七八碎儿
líng qī bā suì er
玩意儿
wán yì er
suàn
cù
大蒜
蒜头
香醋
吃醋
jiǎo
tān
饺子
水饺
摊主
摊位
bàn
zhǎ
搅拌
凉拌
眨眼
xiāo
rán
宵夜
元宵
点燃
燃放
fàn
bǐ
贩卖
小贩
彼此
彼岸
hè
jiào
贺喜
贺卡
轿夫
轿子
luò
tuó
骆驼
驼铃
qià
恰当
恰好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北京的春节的?
时间 风俗 详略
腊八
腊月初九到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们:买杂拌儿、爆竹以及各种玩意儿
大人们: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
春节的“彩排”(鞭炮响起来,吃糖)
扫房、备年货
详
略
详
略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时间 风俗 详略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贩摆摊
店铺开张
悬灯结彩、燃放花炮、吃元宵
详
略
详
略
详
春节结束
这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了老北京,对北京春节独特的节日习俗有了初步了解。在作者重点介绍的这些日子里,你最喜欢哪天呢 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谢 谢(共15张PPT)
1.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燃放
火炽
骆驼
无暇
彼此
蒜瓣
高醋
饺子
铺户
吆喝
掺和
榛仁
通宵
北京的春节持续时间长,每一天的民俗活动都不一样,那你们最喜欢哪个日子呢
②“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①“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仿佛可以闻到饭菜的香味。
描写了春节时各家各户不同于往常的装扮,让人感受到了一派喜庆的气氛。
③“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灯火与鞭炮声代表着新年与旧年的交替。
⑤“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从“万不得已、必定”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北京人对春节团聚的重视。
从“守岁”的习俗可以看出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正月初一的光景
元宵节
元宵节最吸引人的地方
① 处处悬灯结彩,像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② 看花灯和吃元宵
北京味儿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和年画等。
这些词语的好处是避免了词语的单调重复,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资料链接
此文写于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老舍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几个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之情。
资料链接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团圆、祥和,也领略了老舍先生极具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