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21.杨氏之子
第一课时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④在两人有争议的地方做上记号
①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②根据句子意思断句
③根据你的断句把文章读给同桌听
诣 禽
yì
qín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聪明”
“甚聪惠”一句中,“甚”是“很”的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那么“甚聪惠”就是很聪明的意思。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孔君平是谁呢
这个人来头不小,他是孔子第二十六代后人,官至廷尉,掌管天下刑狱,相当于全国司法部长。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氏的儿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其中有杨梅。)
省略在古文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古文中常常会省略一些成分,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如果联系上下文就很容易明白省略了哪些成分。
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是指杨氏之子为孔平君设果
④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他的话的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啊!
⑤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禽”指的是什么
上面的“今”是它的声旁,下半部分是有长柄的捕鸟网,这形象的捕鸟图演变成的就是“禽”字。这里的“禽”指的是孔雀。
古义:在这里是两种意思,即“家”和“鸟”;
古今异义
现义: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指家里养的那些鸡、鸭、鹅等。
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伶俐,反应速度快,口才好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幽默,讲礼貌的孩子。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谢 谢(共8张PPT)
21.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
这句话非常简练根据这句话,结合课文插图,请你想象一下杨氏之子长什么模样。注意,外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四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甲及中表四亲戚,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李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
担任
诣:前往,到。
清称:有名誉
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乃通固文举至门,谓吏日:“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图,前坐。元礼问日:“君与仆有何亲 ”
乃通:才(予以)通报。
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
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仆:我,谦称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先君:对死去的祖先的尊称
伯阳:即老子。
奕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奇:对....感到惊奇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语:名词。话。
语:名词。告诉,说。
小时了了:小时聪明
大:非常
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1)根据注释尝试理解文段的意思。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对话的巧妙,妙在哪里
(3)请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孔文举。
课堂小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