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1级高一下期入学考试试题
地理答案
1.A 2. D 3. C 4. D 5. B 6. D 7.A 8. B 9. D
10.D 11. B 12. B 13.C 14. A 15. A 16. C 17. D 18. D
19. D 20. B 21. A 22. B 23. B 24. B 25. D 26. A 27. C
28. A 29. A 30. B
31. (1)反气旋;低压;(每空2分,共4分)
(2)西北;晴朗;②;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每空2分,共10分)
(3)C;(共2分)
32. (1)海陆间水循环。(共2分)
(2)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每空2分,共4分)
(3)减少水污染;缓解城市内涝;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每点2分,共6分)
33. (1)呈扇形分布,自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每点3分,共9分)
(2)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降水较多,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每点3分,共9分)
(3)利: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耕;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弊: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每点3分,共9分)
第2页,共2页
12022 年 2 月
高 2021 级高一下期入学考试试题
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
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2018年 8月,国外某大学科研团队在月球永久阴影区中发现多处含有水冰的区域(如图),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在月球发现水冰存在的直接证据。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从天体类型看,月球属于
A. 卫星 B. 小行星 C. 恒星 D. 彗星
2.有关“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说明月球
A. 目前适合人类生存 B. 有厚厚的大气层
C. 月面温度比较适宜 D. 有水存在的迹象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单位:
小时),它与白昼长度、云量和地形等条件有关。如图为我
国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3.我国年日照时数
A. 南方多,北方少 B. 东部多,西部少
C. 西北多,东南少 D. 高原多,盆地少
4.成都与上海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势 C. 昼长 D. 云量
2018 年 6 月 3 日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的富埃戈火山发生喷发。图 1 为该火山喷发时的景
观照片,图 2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第 1页,共 8页
5.富埃戈火山喷发出的熔岩物质来自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6.岩石圈包括
A. ①和③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和④圈层 D. ①圈层和②圈层的顶部
7.关于图 2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圈层大陆部分较大洋部分厚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纵波传播速度下降
C. ①和②圈层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D. ③圈层最可能为固态,由塑性物质组成
“蜀犬吠日”出自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
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8-9 题。
8.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庸、蜀之南,恒雨少日”会导致
A. ①减弱 B. ②不变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下表摘录的是 2014 年 12 月绵阳城区连续 5 天天气预报内容。读表回答 9-10 题。
日期 12 月 27 日 12 月 28 日 12 月 29 日 12 月 30 日 12 月 31 日
气温 最高气温 8℃ 6℃ 4℃ 7℃ 8℃
最低气温 2℃ 3℃ 1℃ 0℃ 0℃
天气 阴 阴转阵雨 小雨转多云 多云 多云转晴
10. 29 日至 30 日,绵阳城区
A.气温降低,阴转阵雨 B.气温升高,阴转多云
C.气温升高,庆转阵雨 D.气温降低,雨转多云
11. 下图所示代表的四类天气系统,能够影响绵阳这次天气变化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 ③ D. ④
第 2页,共 8页
下图中① 、② 、③ 、④分别代表北半球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 12-14 题。
12.绵阳地区夏季的伏旱天气主要受
A. ①控制 B. ③控制 C. ②控制 D. ④控制
13.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受
A. ①②交替控制 B. ②③交替控制
C. ③④交替控制 D. ①④交替控制
14.考虑极地寒风凛冽,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的门窗朝向应避开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如图为“某气候类型世界分布简图(图中阴影部分)”,读图完成下题。
15.以下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所示气候类型图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A. B. C. D.
16.影响该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海陆分布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图为
水圈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7.甲水体不易存储在
A. 高纬度地区 B. 高海拔地区 C. 极地地区 D. 低纬度地区
18.人类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
A. 海洋水和湖泊水 B. 冰川水和大气水
C. 地下咸水和河水 D. 河水和湖泊淡水
读环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19~20 题。
19.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陆东岸为寒流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洋西岸为寒流 D.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第 3页,共 8页
20.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 洋流②对巴西东南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 洋流③为寒流,其形成与东北信风带有关
D. M 和 N 处都形成著名大渔场,成因相似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如图为“黄河流域四地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 21-22 题。
21.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
B. 乙地地势低平,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
C. 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
D. 丁地河网密布,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扇
22.近 20 年来,黄河干流未出现过断流现象,主要因为
A. 流域内降水量逐年增多 B. 实施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和调度
C. 汛期各水库泄洪量增大 D. 流域内的灌溉面积有所减少
23.如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图中
第 4页,共 8页
A. 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
B. 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
C. 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
D. 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片。读图回答 24-26 题。
① ② ④
②
③
24.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地貌① B. 地貌② C. 地貌③ D. 地貌④
25. 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地貌① B. 地貌② C. 地貌③ D. 地貌④
26. 一般来说,图示地貌集中连片区中聚落分布最多的是
A. ①地形区 B. ②地形区 C. ③地形区 D. ④地形区
如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27-28 题。
27.甲地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草原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8.北半球不同大陆的西岸,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性质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如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纬度每隔 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读图完成 29-30 题。
第 5页,共 8页
29.关于图中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人口比重比南半球大 B. 北半球低纬度人口比重比中纬度大
C. 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30°N-40°N D. 人口比重最小的是 40°S~50°S
30.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纬度低,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B. 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C. 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D. 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
31.(16 分)如图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流运动状况看,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为______。从气压状况看,乙地处于______
中心。(4分)
(2)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______风,①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①②③④地风力最大
的是______,判读依据是______、______。(10 分)
(3)有关下列城市天气状况的描述,可信的是______。(2分)
A、苏州:暴雪过后,随处可见除雪作业的市民
B、北京:高温酷暑,户外作业者注意防暑降温
第 6页,共 8页
C、西安:大风降温,居民出行应注意道路结冰
D、成都:狂风暴雨,家家户户正在认真防台风
3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 年 5 月 18 日,连云港首个“海绵城市”主题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将水泥硬化
路面改装成透水铺装、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有些地方还在绿地下埋入蓄水模块,把高
于地面的草坪改为低于地面的下沉式绿地,将雨水引至渗水能力更强的泥土中,通过沉淀下
渗过滤作用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同时,建设了雨水调蓄水池,使得收集的雨水经过滤后循环
使用,另外还建设了多处下渗型植草沟。
材料二:图 1为连云港局部水系及主体公园位置图,图 2为下沉式绿地示意图。
(1)图中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2分)
(2)填出下沉式绿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4分)
地表径流:______,下渗:______。
(3)分析“海绵城市”主题公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6分)
33.(27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时,多
形成图甲处的峡谷地貌景观;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流出山口,河流摆脱了侧向约
束,泥沙沉积,沉积物厚度和颗粒变化较大,形成图乙处的地貌景观;湄公河注入海洋时,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图丙处的地貌景观。
材料二:如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景观示意图。
(1)描述乙处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9分)
第 7页,共 8页
(2)分析甲处多峡谷地貌的成因。(9分)
(3)评价丙处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9分)
第 8页,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