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5 17: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实验活动6 酸 碱的化学性质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
C.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
D.Na+和Na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质子数不同
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迅速产生氧气,就证明二氧化锰对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B.将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在烧杯内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水垢成分:碳酸钙及少量氢氧化镁)
D.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某同学取 ZnO、Al2O3、Cu 的混合固体 8g,加入 2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 73g 稀盐酸。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溶液最终呈蓝色 B.实验过程中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
C.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水的总质量为 58g D.原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60%
5.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生成物可以用来做补钙剂 B.反应②放出热量
C.反应③可以用来制作消石灰 D.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6.反推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反推错误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B.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C.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
7.小明将化学中常见物质铁、氧气、二氧化碳、碳、盐酸、熟石灰、纯碱(图中铁、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已用化学式标出),按照相邻花瓣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原则,把它们拼成了美丽的七瓣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与物质D反应有气泡产生 B.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B为熟石灰 D.物质B与物质D也能发生反应
8.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除杂、检验、鉴别等采用的试剂及操作正确的是
A.分离硫酸铜与铁粉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H2SO4——加入过量氧化铁,充分反应后,过滤
C.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加入少量稀盐酸
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打开试剂瓶观察瓶口是否有白雾冒出
9.氧化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容器中 B.如图不能表示实验过程溶液中溶剂的变化趋势
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相等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10.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利用黄铜制造其它物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现有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Cu与ZnSO4,的实验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的目的只是为了将Cu析出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滤液a中只有ZnSO4、CuSO4两种溶质
D.把图中“过量Zn”换成“过量Fe”,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11.工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来制备硫酸,其反应中部分方程式如下∶①4FeS2+11O2Fe2O3+8SO2②2SO2+O22SO3③SO3+H2O=H2SO4 ④2NaOH+SO3=Na2SO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③的反应中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①发生了置换反应,④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C.将100g蒸馏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可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
D.④的反应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2.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不包括a点)段有沉淀生成 D.d点溶液的pH>7
13.现有不纯的氧化铜样品8g,可能是木炭粉、氯化钠、氧化铁、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反应生成1.8g水。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 B.原固体样品中混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钠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是92g D.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14.向氧化镁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10.9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0g溶液,则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A.48% B.60% C.36% D.24%
二、填空题
15.所有碱中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氢氧化钠中阴离子符号为______、及氢氧化钠溶液中电离方程式______。
16.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图中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化学,魅力化学”,请回答:
(1)已知试剂A为紫色液石蕊试液,则X是______(填“酸性”、“碱性”)溶液。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______。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为______。
17.现有18.6g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g19.6%的稀H2SO4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7,此时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克。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填标号);
(2)写出溶液变为蓝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19.小兰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Na2SO4和NaOH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C12溶液呈中性)
(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只写一个)。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即可确定溶液成分,则X溶液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稀HCl B.稀H2SO4 C.CaCl2
20.欲测定一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到样品中,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液的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实质是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_______。
(3)若向10g该硫酸样品中滴加16g浓度为5%的KOH溶液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
三、简答题
21.学用结合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约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在上述过程中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
(2)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不会出现浑浊现象?_____________
(3)吸烟对人体有害。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什么气体?______________
22.将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先后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3.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 2 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
(2)bc 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
24.小刚同学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假设每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都充分反应),他根据实验绘制下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的含义____;
(2) 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 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5.过碳酸钠()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
[交流与讨论]
I、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写出装置②内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实验结束后,装置中会残留部分的氧气,这会使计算结果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3)若室温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甲同学通过简单计算后,认为所取用过碳酸钠样品的质量最好不超过4.88g,甲同学的理由是______。
II、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过碳酸钠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填编号)。
A 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 滴加浓盐酸的速度过快,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被装置②完全吸收
C 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D 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III、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锥形瓶内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则该样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B 6.C 7.B 8.B 9.B 10.B 11.D 12.B 13.B 14.D
15. OH- NaOH=Na++OH-
16.(1)酸性(2)Fe2O3(3)铁(4)
17. Na2SO4 9.2
18.(1)BD(2)(3)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9. NaOH或氢氧化钠 或 A
20.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0.8g 溶液变红色
21. )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因为生理盐水这种溶液具有稳定性 一氧化碳或 CO
22.、
23. 氢氧化钠溶液 装置内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气体体积没有变化
24. 生成沉淀的质量 2NaOH+CuCl2═2NaCl+Cu(OH)2↓ 氯化铜、氯化氢、氯化钠
25. (1)NaOH+HCl=NaCl+H2O(或CO2+2NaOH=Na2CO3+H2O) (2)不变 (3)可能导致产生氧气的体积大于500mL,超过量筒的量程 ACD 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