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2-计算与应用(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2-计算与应用(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5 10:5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总复习 -数的运算2-计算与应用
目标 1.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百以内两位数乘、除一位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的除法。 2.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3.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重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突破方法 通过认真审题、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中的不良习惯。
突破方法 通过整理自己常做错的题,与同伴交流,反思错误原因,改掉计算中的不良习惯。
教法 采用练习法、问题引导法等,让学生系统地复习计算与运用的相关知识。
学法 采用练习法、归纳法、自主复习法等,回顾复习计算与运用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平时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
教学过程
环节 策略要领 设计说明
教师 学生
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运算的意义”,谁能说说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数的运算”中的“计算与应用”。(板书题目) 自由汇报,说说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新探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点子图。 (1)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5x13”的?你能在图中圈一圈,说明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2)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回答:“15x13”就是求15个13的和是多少或13个15的和是多少。 2.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提问: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追问: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 3.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第(2)小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明算理。 4.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回顾与交流”第2题。 (1)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出各题。 (2)在计算的过程中,想一想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整数、小数和分数相加减时,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 5.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回顾与交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 (2)比较上下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3)反馈汇报。 生: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右边起第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小数除法时,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要把除数化成整数,同时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6.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回顾与交流”第4题。 (1)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各题的计算结果。 7.整理自己经常出错的题。 (1)先想一想,自己在平时的作业中,哪些题容易出错。 (2)小组交流,总结出本小组学生经常出错的题。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二)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73页“回顾与交流”第6题第(1)小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回顾与交流”第6题情境图。 (2)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线段图,并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出线段图。 (3)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出结果。 (4)反馈汇报。 2.完成教材第73页“回顾与交流”第6题第(2)小题。 (1)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反馈汇报。 在点子图上圈出13行,每行15个点或圈出15行,每行13个点,并汇报如此圈算的道理。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反馈。 学生汇报计算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计算结果和算理。 学生独立计算,思考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共同点。 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计算。 分析比较,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交流汇报,并订正。 学生汇报每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计算结果。 整理自己容易做错的题。 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并做好记录。 反馈汇报。 学生观察线段图,分析图意,再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不同的线段图。 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计算结果。 和同伴说说自己的看法。选派代表汇报。 学生汇报: 生1: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 生2:要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 生3:不懂的题,可以通过画图帮助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是怎样计算的,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整理复习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弄清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题,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在以后的作业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感受到解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并归纳总结出一些较好的方法,以便今后更好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73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73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1)独立找一找每题中的错误。 (2)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3)反馈汇报。 生:第一题数位没 对齐,第二题没有补0占位,第三题没有进位。 3.完成教材74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 (1)学生读懂题意后,提问:首先要求出什么? (2)追问:张叔叔骑车的速度如何求? (3)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4)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 (10+14)÷2=12(km) 2-21÷12=0.25(时) 完成练习,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分析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并把自己的分析结果和同伴交流。 反馈汇报。 读懂题意,根据问题回答:首先要求出张叔叔骑车的速度。 思考后回答:用张叔叔从家经购物中心到植物园的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求出了张叔叔骑车的速度。 独立列式计算后,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让学生通过练习,有针对性地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课后完成“巩固与应用”中未完成的习题。 谈收获:通过复习, 进一步了解了四则运算 的计算法则,弄清了整 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 的共同点以及小数乘除 法与整数乘除法之间的 关系。还更深入地掌握 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 序,明确了解决问题的 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及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编排特点,设置问题,再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一边计算,一边思考与计算题相关的问题。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计算紧密联系起来复习,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明确了算理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对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法则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不但注重培养 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计算中发展思维能力,还注重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本节课复习内容较多,很多小的知识点都没有涉及到,如果在学生的练习中发现学生还有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应及时补充、讲解,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第二课时 计算与应用 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法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乘法与除法的计算法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材答案 【教材第73~76页“巩固与应用”】 1.184 0.1 0.1 2.0.92 20.9 2736 3.3.21 0.75 104 1324 10 12 83 1.2 9.5 3.93 4.5.75 2.68 29 1.2 9.5 3.93 10 12 5.(1)19 19 19 24 35 (2)(19x3+24+25)÷3=23.2(千瓦) (3)23.2x0.50=11.6(元) 6.(10+14)÷2=12(千米/时)21÷12=1.75(时)2-1.75=0.25( 7.(1)4.80x20+6.20x15=189(元)(2)(50-6.20x5)÷2.40=7( 8.约500人 9.(1)229人(2)一年级和五年级一批,二年级和六年级一批,三年级和四年级一批。(3)一、 五年级:①5辆大客车、3辆面包车,120x5+40x3=720(元)②6辆大客车,120x6=720(元) (1)篮球:96x80%=76.8(元) 排球:84x80%=67.2(元) 足球:72x80%=57.6(元) 乒乓球拍:12x80%=9.6(元) 羽毛球:3x80%=2.4(元) 羽毛球拍:40x80%=32(元) (2)(72x2+40x2+3x12)x(1-80%)=52(元) 11.100÷3.5=28(辆)······2(元)最多买28辆。 12.2.2kg=2200g 98÷500x2200=431.2(元) 13.(1)25x2+25÷2=62.5(元)(2)480÷3x2=320(元) 14.(60-50)÷50= =60(枚)100-60=40(枚) 0.1x60+0.5x40=26(元) 16.40x15%=6(千克) 17.5% 16.7% 3% 18.3000x3.14%x3+3000=3282.6(元)